2024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15篇)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1)
刘桂生,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XX年7月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宣城市泾县医院,曾任泾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2019年8月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入怀宁县中医医院。

现任怀宁县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医十余年来,刘桂生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病人之所想、忧病人之所忧、急病人之所急,视病人如亲人,追求清纯的医德医风,坚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价廉、安全的诊疗服务,深受一方百姓的信任和好评。

多次获得医院“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怀宁县“卫生健康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2019年之前,怀宁县中医医院在消化内镜技术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刘桂生医师入职后,带领科室团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内镜中心于2020年、2021年开展了国家重大卫生服务项目“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早诊早治保驾护航。

作为医生,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他利用工作之余苦练基本功,学习内镜新知识,了解内镜新动态,积累内镜操作诊疗新经验。

他在2021年7月首届安庆市消化内镜图片大赛中获优秀奖,2023年4月在第二届安庆市消化内镜图片大赛中获B组三等奖。

“医学技术无边无际,我永远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刘桂生经常这样说。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2)
李广歆,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
的健康。

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

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广歆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

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

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广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广歆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广歆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

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广歆刚刚睡觉。

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广歆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

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广歆来说真的是太多了。

三十年来,李广歆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
费用数十万元。

这三十年来,李广歆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

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

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

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

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

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3)
小克出生于1965年7月27日,新和县人, 1987年7月毕于喀什卫校后服从组织分配至新和县维吾尔医医院,现任该院皮肤科主任。

洞察肤理业精于勤
每逢周一、周三,新和县维吾尔医医院皮肤科门诊走廊便布满等候就医的人群。

小克不忍心让远道而来的病人因看不上病而留宿,她会为病人写出治疗方案、
留下电话方便外地病人咨询。

患者的信任是她从医32余年最好的奖励,病人的痊愈、科室的发展是她不懈的追求和最大的安慰。

小克于1995年11月到1996年12月在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参加皮肤病培训班,回单位后她把培训掌握的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医院治疗皮肤病的水平,获院领导的好评。

她在这30几年来的工作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医术,多次在各种杂志登刊自己的著作。

医生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奉献和终生学习,而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更要终生学习,皮肤病病种繁多共3600余种,要把3600种病理、病机搞清搞透,穷其一生也难以做到。

她常说做一名应付门诊的皮肤科医生容易,但做一名优秀的皮肤科医生很难。

积极进取谋求发展
小克担任新和县维吾尔医医院皮肤科主任时,当时只有40多岁,是新和县维吾尔医医院最年轻的临床科室。

接过科主任重担时,皮肤科只有一间诊室,一个小小治疗室,共两间房,面对人员不整、空间不足、设备匮乏的局面,她没有退缩,带领全科室人员积极进取谋求发展。

她把白癜风用光治疗法和用光识别仪器从自治区引进新和县,并提出了综合治疗白癜风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和缩短了疗程。

把各种先进的`激光技术、光疗技术及皮肤病理疗技术引进新和县,使皮肤病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始终处于前列,多项技术填补医院空白,尤其在重症皮肤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艺高胆大尽职尽责
每次遇到疑难病,小克都主动诊治,给别人下医嘱出治疗方案,她因为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得到医院领导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每逢雷锋月,她都带领新和县维吾尔医医院皮肤病医务工作者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卫生知识,深入基层为百姓义诊。

海热古力·艾克木常说,要做事先做人,淡泊名利才能避免浮躁。

医业本是善业,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坚韧持久的学习和自我超越,难的是优秀品格和视野的结合。

倘若如此,人生便不会虚掷。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4)
李桓英放弃优渥的国外生活,毅然回到祖国,洋溢着“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热忱。

回国后,不畏麻风病魔,克服艰难险阻,坚持一线调研,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使疯狂肆虐数千年的麻风病成为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防治经验在全球推广,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做出巨大贡献。

赤诚报国,缘于信仰。

李桓英从1978年起与麻风病结缘,将毕生精力献给麻风病研究,李桓英说:“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

”正是因为她表现出能够治愈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为麻风患者带去“新生”。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2023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做工作、一次次赶赴、一次次与患者面对面,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

医者仁心,护佑苍生。

麻风病过去是可致残的“不治之症”,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给社会带来莫大的恐慌。

李桓英说:“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不光这样说,更注重实际行动。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直面病魔,直接接触病人,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李桓英用人间大爱诠释了护佑苍生、勇于攀登的医者仁心,也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3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5)
黄河中心医院急诊科(120急救站)成立于2002年7月,2005年首批加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现有医生、护士、司机、急救员共计41人,监护型救护车3辆,抢救单元3个,急诊留观床位12张。

急诊科(120急救站)团队是一群坚守在医疗抢救最前沿阵地的生命守护者,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他们始终以病人为中心,迎难而上、恪尽职守,努力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面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他们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同疾
病和灾难进行生与死的博弈;他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多渠道开展惠民利民服务。

近5年获郑州市先进急救工作者5名,20XX年获“郑州市第十三届职工技术运动会暨20XX年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系统技能比武活动”团体优秀奖;20XX年7月郑州市卫计委和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全市卫生应急技能大赛活动,两人荣获个人一等奖,同时荣获“郑州市卫生应急技能标兵”的称号;急诊科4人参与“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先进单位、4名先进个人;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紧要关头,3名医务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驰援武汉,他们参与的河南医疗救援转运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人均受水利部嘉奖;科室荣获“水利部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张凤英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科室获得“2020省会郑州疫情急救转运技能比武”活动团队三等奖和“2020年度省会郑州抗击疫情急救转运先进集体”。

黄河中心医院急诊科坚持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畅通绿色生命通道。

2020年急诊科1—12月份共出诊2814人次,接诊发热病人52人次,援鄂医疗队共转运120名新冠患者,完成了300余名特殊患者的医疗保障任务。

接诊无主病人149人次,门诊总量8572人次,收住院906人次。

抢救危重病人共计404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9。

75%。

在医院内、外、妇、儿、ICU、医技等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开通生命绿色通道167人次,确保危重病人全程安全。

他们深研技术,精益求精,踏实奉献,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是名副其实的生命守护者。

急诊科团队将承载着过往的荣誉和肯定,继续用满腔赤诚和医者仁心诠释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践行到底。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6)
__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珍,在国家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医院评为医院系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个人。

由于新生儿科住院病人多、风险高,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夜班多,但__一直工作积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本专科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能深刻理解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以病人为中心,履行责任护士的职责,为人耿直,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和实践,达到了“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一、立足岗位、夯实基础
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作为一名一线责任护士,对自己护理工作要求更高,深知责任护士的责任重大,在自己岗位工作要求精益求精,基础扎实。

二、工作认真,学习积极
每天上班早出晚归,从不迟到,脱岗,认真听取交班,接班后仔细检查每个患者,了解主管的患者的病情,饮食,大小便,观察体温,呼吸,脉搏,病人打针,严密调节输液速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绝对不放过每个细节;虚心向同事学习,参加多个危重患儿的抢救,出色完成科室领导交给的任务;医学是一门永远追求进步,不断要求发展的科学,为学习最先进的知识,__年自考护理本科毕业,同时获得护理专业的学士学位。

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护理服务态度。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通过多年的临床磨练和刻苦钻研,对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新儿新法复苏,气管插管,早产儿喂养技术,各种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特别是静脉穿刺方面更有“神枪手”的美誉。

危重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而且是多条静脉同时开放,所以输液困难是新生儿科的特点,患儿的血管细如毛发且皮肤粘膜特别薄,一般的静脉穿刺留置根本无法实施,不能进行静脉营养,患儿又无法胃肠喂养,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她积极为患儿行picc置管术,为超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工作中,她注意观察,善于思考,解决临床护理难题,开展危重新生儿双向转运及随访等工作,__年9-11月,到x医科大学学习icu专业知识及技能,取得优秀成绩,为医院争光。

三、为人耿直
深知医疗护理工作马虎不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尽快转变观念,配合护士长提出的互相纠错记录,很大程度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
多年来,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护理工作的岗位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呵护着每一位病人,细心地观察着患者的每一个微小变化。

为了更多稚嫩的小生命,因为熟练掌握换血技术,服从科室安排,她经常凌晨回到科室给危重新生儿换血。

有一天晚上,镇医院送来一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全身发黄,出现头后仰,四肢肌张力增高、嗜睡胆红素脑病警告期表现,必须马上换血治疗,哪怕晚一个小时就会有更多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孩子的生命就多一份危险,今后有智力和听力的损害可能性就大一些。

当天晚上刚好休息,但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踏上脚踏车就冲进夜色中,并投入紧张的救治中。

终于,患儿得救了,那一刻,眼泪在她的眼里慢慢打转,一股说不尽的心酸涌上心头。

就象很多的医务工作者一样,因为工作她把给家庭的爱都给予了与病魔做斗争的小患者。

由于双手每天多次使用消毒剂,双手出现严重的接触性皮炎,皮肤糜烂渗出、奇痒无比,每天晚上给自己的双手上药,包扎,第二天又继续……;这样紧张繁重的工作使她双膝关节韧带损伤,常常出现剧烈疼痛的症状,她却顾不上自己的病痛,仍然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

因为工作繁忙,加上老公外出进修学习,她甚至没空带生病的幼儿看病,致儿子高烧、腹泻多天,体温达39.5度,现在儿子消瘦,营养不良,她也无法给儿子很好的补充营养,仍坚持上班,为了患者的安康,她只能“顾大家而舍小家”,默默地奉献自我。

她总是与科内护士一起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从办理出入院、录入医嘱到打针加药,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五、团结科室同事
每次夜班,经常自己做些有特色的小吃带到科室,在这个平淡而繁琐的工作环境中,营造出了人间最温暖的情怀。

同事有困难需要人顶班,她都主动提出帮顶班。

大医精诚,大爱无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真诚的爱对待患者,以真诚的心对待同事。

默默的奉献、辛勤的努力,几年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辣。

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
更多患者服务的精神。

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事护理工作以来,whz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并以工作为乐,这一点是她在护理岗位上不断进步的源泉。

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在医疗行业无数护理人员当中,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

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一滴水,组成了浩瀚的大海,滋润了无数患者的心田。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7)
2021年,中国第四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需要一名烧伤整形科医生,王超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报了名。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医生,在大事、难事、急事中迎接挑战、接受考验,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年3月,他告别父母和刚生下二宝的妻子,带着家人的爱和鼓励,踏上非洲大陆,开启了援非医疗救护任务。

526天,医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恒心”让他战胜了离乡别亲的孤独、高温环境的难耐、生活习惯的不适。

在布基纳法索,他就是“白衣外交官”,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展示的是中国形象,贡献的是中国力量。

王超所支援的布基纳法索唐家多戈医院其实有不少烧伤患者,但当地的治疗经验却十分有限。

在这里,缺医少药是常事,做一台手术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许多病人经费有限,基本都只够支持一次植皮手术。

倘若植皮成活率不理想,病人又选择回家保守治疗的话,后面就只能听天由命。

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尽己所能把每台手术做到最好,提高植皮成活率,为患者赢得更多生的希望。

令王超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是一个发育不良的9岁小男孩,他在2岁时右手深度烫伤,却因家庭无法承受费用而延误治疗,右手五根手指指蹼完全粘连,手指与手掌挛缩,呈握拳状,无名指和小指甚至已经无法分辨。

幸运的是,在术中松解疤痕时,王超发现小男孩的手指屈肌腱弹性良好,经拉伸、克氏针固定一次成型。

修复重建术后,五根手指得以保留,小男孩一直盯着自己的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谢谢你,中国医生!”这个孩子不知道王超的名字,但他知道王超来自中国。

看着孩子渐渐成型的右手,王超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布基纳法索的人民常年挣扎在贫困线上,忍受饥饿,没钱看病,疫情、政变、恐怖袭击,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每每看到这些,王超都庆幸和自豪自己是一
名中国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援非期间,王超对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坐在远离祖国10587公里外的布基纳法索宿舍里,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他明白只有把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才能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才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驱散病痛阴霾,照亮健康人生”,这是“超”医生心中最朴实的愿望。

他一直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未来就在前方。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8)
尹福文,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烟溪镇新云马村乡村医生。

情系山乡,扎根基层好儿郎。

20余年来他走村串户、无私奉献,他的足迹遍布新云马村的各个角落,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到了预产期、谁家的孩子该接何种疫苗了,他都了如指掌,被村民誉为“保护神”。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XX年被评为益阳市首届五十佳乡村医生。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年荣获先进个人,所在卫生室年年被评为先进卫生室,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德泽百姓,为民解难为己任。

不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村民的病痛是他最牵挂的。

他不计个人得失,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艰难就往哪里闯,一个电话,他立刻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遇到疑难杂症一时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或毗邻的溆浦县级医院。

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村民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家属重点关照,对贫困家庭重点帮扶。

技惊四方、乡土郎中美名扬。

他医术精湛,农村常见病治疗信手拈来,用中医推拿、针灸诊治村民的颈、肩、腰、腿疼痛,还能将多年积累的行医经验加上祖传秘方解决疑难病症,名声远扬,连邻近新云马村的溆浦县附近乡镇村民都慕名而至。

最美医生感人事迹介绍(篇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