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2021年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 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4.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B.
C.
D.
5.“”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
C.
D.
6.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2 B.NaCl C.HClO D.KClO3
7.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8.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
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 B.B C.C D.D
9.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0.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A.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⑤⑥
11.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12.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 C.HCl D.ClO2
13.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4.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1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D.点
燃酒精灯
18.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103900
反应后质量/g 3.23待测 3.2
A .W 可能是单质
B .Y 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Z 物质的质量为86.4g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 .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20.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 2= LiMnO 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
+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MnO 2是氧化物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 .LiMnO 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为实验室气体制备、干燥、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2

H CuO Cu H O ++ (1)若用Zn 和H 2SO 4溶液反应制取干燥的氢气,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点燃氢气前,先要检验氢气的_____;以免氢气发生爆炸。

氢气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

②生成氢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以H 2O 2溶液为原料(以MnO 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

并用来测定CuO 和Cu 的混合物样品中CuO 的含量,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 。

①仪器B 的作用是_____;
②仪器A 中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 处大玻璃管质量的增加,来计算样品中CuO 含量。

若反应后大
玻璃管中红色的Cu还没有完全消失,则样品中CuO含量的测算结果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 %。

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种推测的理由是。

剩余约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实验)
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

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探究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
①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②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23.小强、小明和小梅三人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原理后,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氢气、碳等物质也能将铁从氧化物中冶炼出来。

小强提出问题:“碳粉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的同时还生成了什么?”小明认为:“当然是二氧化碳。

”小梅却认为:“也可能是一氧化碳。

”小强听了他们的话,若有所思的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我倒认为也许两者都有呢!我们不妨通过实验来说明问题吧!”小强、小明都赞同。

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设计过程,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全部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也可能两种气体都有
(2)查阅资料:小强查到:新鲜的鸡血加入抗凝剂后再用水稀释,此鸡血遇氧气呈鲜红色,遇二氧化碳呈暗红色,遇一氧化碳呈胭脂红
(3)设计实验:小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碳粉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他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4)现象与结论:如果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如果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装置 B、C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如果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5)小梅认为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你同意小梅的看法吗?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若同意,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

(6)小明认为:可以将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的碳粉完全反应,通过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确定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

他的设计装置如图2:
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下:①称取3.2克氧化铁与2克炭粉均匀混合,放入重48.48克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②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③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克。

⑤数据处理。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请你帮他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克,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克。

小明通过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此实验中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

24.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
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
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
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温度恒为25℃或40℃.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温度/℃pH
浓度/(mg•L-1)
H2O2Fe2+
①为②③提供参照25320416.8
②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 320416.8
③探究溶液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251020416.8
(2)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______。

(3)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

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
原因:______。

(4)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
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

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______。

26.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③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27.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1)模拟工业炼铁:A处通CO, B盛Fe2O3粉末,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

实验:在A处通入CO时,应立即点燃___________处(填“B”或“D”)酒精(喷)灯,反应过程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金属氧化物的组成:A处通CO,B盛金属氧化物,B处下方放酒精喷灯、D处放酒精灯,B中所盛粉末:CuO或Fe3O4或两者混合物。

实验:同(1)操作、完全反应后,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

实验结论(定性):试管B中的黑色粉末为CuO和Fe3O4两者混合物。

定量分析:经测定反应前B重180克,完全反应后B重170.4克,将反应后B中固体全部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剩余固体12.8克。

实验结论(定量):m(CuO):m(Fe3O4)=_______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性质的装置。

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

①写出图B中仪器Ⅰ、图D中仪器Ⅱ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填“a”或“b”);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c”或“d”)端通入;A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图1实验中,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并点燃,然后向烧杯中放入干冰,观察到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氨气。

资料: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和热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____________,再添加药品;
③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概念;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微粒可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也可能是变为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A、冰块是固态的水,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
B、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故C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大,故D解释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
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
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4.A
解析: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
变,C+O2 点燃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
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 错误。

5.C
解析: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C。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Cl2中Cl的化合价为0;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H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中Cl 的化合价为+5;故选择B。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

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是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详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闻气味,有芳香气味的是酒精,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 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会形成溶液的是氯化钠,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滴入酚酞,溶液显碱性,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③原子呈球形;
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

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选项正确;B.应先开始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使收集的气体纯净,选项错误;C.收集O2后,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否则收集的气体会逸散,选项错误;D.停止加热时,应先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槽中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中,砸裂试管,选项错误;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②氧气有助燃性,可使木条燃烧地更旺,不符合要求。

③空气中含部分氧气,可使木条继续燃烧。

不符合要求。

④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的木条熄灭。

符合要求。

所以应选C项。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错误。

故选A。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或生成的质量。

X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0g-3.2g=6.8g;Y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W的质量增多,W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3.2g;6.8g>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6.8g-3.2g=3.6g;根据分析,该反应是X→W+Z。

【详解】
A. 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所以W 可能是单质,选项A正确;
B. Y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是否是催化剂,因为在有些反应中溶剂水的质量也不变,所以Y可能是催化剂,选项B正确;
C.根据分析,题中反应为X→W+Z,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因此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Z物质是生成物,所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0g+3.6g=93.6g,选项D错误。

故选D。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详解】
A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 、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错误;
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
D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

故选B 。

20.B
解析:B 【解析】
A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错误;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C .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说法错误;
D .LiMnO 2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锰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说法错误。

故选B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A→B→D 纯度 2H2+O22H2O Zn+H2SO4=ZnSO4+H2↑ 吸收水分 2H2O22H2O+O2↑ 偏大 【解析】 【详解】 (1)①用锌
解析:A→B→D 纯度 2H 2+O 2
点燃
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吸收水分
2H 2O 2
2
MnO 2H 2O+O 2↑ 偏大
【解析】 【详解】
(1)①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用装置A 作为发生装置;要制取干燥的氢气,可使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吸收水分后,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进行纯度的检验;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 2+O 2
点燃
2H 2O ;
故填:A→B→D ;纯度;2H 2+O 2
点燃
2H 2O ;
②锌与硫酸的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Zn+H 2SO 4=ZnSO 4+H 2↑; 故填:Zn+H 2SO 4=ZnSO 4+H 2↑;
(2)①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氧气和硫酸不反应,因此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分来干燥;
②以H 2O 2溶液为原料(以MnO 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O 2
2
MnO 2H 2O+O 2↑;
③若反应后大玻璃管中红色的Cu 还没有完全消失,则质量增加的少,因此根据质量的增加计算出的铜的质量少,从而导致最终计算出的氧化铜的质量多,所以样品中CuO 含量的测算结果将偏大; 故填:①吸收水分;②2H 2O 2
2
MnO 2H 2O+O 2↑;③偏大。

22.假设氧气全部反应,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所以被消耗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一定超过9%,只有氮气符合要求 氮气 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①-3 3Mg +N2 点燃 Mg3N2
解析:假设氧气全部反应,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所以被消耗气体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一定超过9%,只有氮气符合要求 氮气 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①-3 3Mg +N 2 点燃 Mg 3N 2②2Mg +CO 2 点燃 C +2MgO
燃烧不一定非要有氧气参加;或二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不一定能灭火,甚至还能支持燃烧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发现问题】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可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占21%,氮气占78%),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因为假设氧气全部反应完,除氧气外,被消耗的气体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9%,而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所有气体仅占总体积的1%,只能是氮气参加了反应。

当然剩余约70%的气体中主要成份仍是氮气。

(2)【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探究实验,“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说明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

(3)【查阅资料】
①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镁的化合价为+2,所以氮化镁(Mg 3N 2)固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已知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 3N 2)固体,故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Mg +N 2 点燃 Mg 3N 2。

②根据题意,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