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1、《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脉络,了解桂花的朴实、谦虚、香味迷人。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桂花图片。

2、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你对桂花有什么了解?
3、从古至今,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愈
4、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体会到桂花的最大特点是——香
4、是呀,桂花很香,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

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板书),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

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
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感受这一场美丽的桂花雨。

注意要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到喜欢的语句划出来并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内容结构意图:
课文记叙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

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的思想感情。

发展点:
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
: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的思想感情
切入点:的“摇花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
花还给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

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3、《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⑴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⑴“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⑴第二自然段写了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⑴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
台风来破坏桂花。

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⑴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⑴第五自然段写出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

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分享童年的快乐。

⑴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

(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⑴“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4、《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现实→小时候→念中学时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⑴ 勾画喜欢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表达了( )思想感情。

⑴ 摇桂花的原因是( );摇桂花的动作有( );摇桂花的美妙乐趣是( )。

摇桂花透露了( )的思想感情。

⑴ 赏桂花带桂花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写了( )的事情,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主要用( )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练习提纲
1、背诵摇桂花的'段落。

2、仿写句子:
例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 ),也比不上( )。

例2:桂花在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纷纷落下来,我们( )。

我喊着( )。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小时候:
1、爱桂花。

2、送桂花。

3、摇桂花。

4、收桂花
读中学时:
1、赏桂花
2、带桂花
(二)、精读深思,研究写作目的
1、研读爱桂花的语句。

2、研读摇桂花,体会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
⑴ 抱摇:
桂花雨
怀念童年、思恋家乡
⑴ 仿说句子:
(练习提纲例1例2)
3、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
母亲怀念家乡之情。

三、研讨写法特点
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

四、评价归
5、《桂花雨》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
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
(出示思考题)
⑴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⑴ 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
(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⑴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⑴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⑴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
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这恐怕是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6、《桂花雨》优秀教学反思
《桂花雨》的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

初捧这篇文章,我便爱不释手地读起来,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

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不过,虽然文章充满着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

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的那番思乡情,童年乐。

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的体会: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
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对于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

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

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不同了。

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

但具体如何放,我不知道,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通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

7、《桂花雨》优秀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

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资料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情绪。

我先让学生分主角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然后从学生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对于盼望“摇桂花”的迫切情绪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主角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的急切和快乐之情。

接下去是让学生感受故乡的桂花香,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母亲说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抓装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和“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家乡的桂花香,感受母亲思念家乡的情感。

这样一步步引导,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纷纷表达了自我的感受。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

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述香气的句子谈感受
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入情入境。

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状况就不一样了。

我感觉教师牵得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

但具体如何放,我不明白,这方面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

透过这次上公开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

8、《桂花雨》优秀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第二单元是课文都是与怀念家乡的游子心情有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结合单元导读和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了借景、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引相关诗词让学生体会通过景物和叙事来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

进而带着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来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思考通过那些景物和事情来表达思想之情。

这是学习本单元的重点,掌握了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充分。

后来听钟
老师的课,发现她这一点做得很充分。

她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她的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的地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学生听老师说,懒得去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品读不够。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
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
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描绘的生活情境。

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急切心情,“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
快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

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

而我用自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而
没有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讲“缠“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

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接着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学生更
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喊”时的心情,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

当然,这需要激情和热情,而我就是缺乏这个。

课文最后我试图通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学生,却始终没能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于是,还是我自己自说自话解释了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其实,对于这些深刻难懂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思考。

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我要尽量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把时间都留给学生,而是要有老师适当有效的引导和监督。

在提问内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复答案或者简单的鼓励,而是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引导、激励性的评价。

在备课时,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