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第4、5课练习(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练习2014 09 11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客观性
2、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
影像图显示,该区域表面较平坦,由玄武岩质的月壤覆盖,分布有不同大小的环形坑和石块,其中最大的环形坑直径约2千米。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3、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A.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确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确定
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全部变更
C.自然界的一切变更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5、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闻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确定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别状态
8、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确定的分寸上燃烧,在确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相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定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相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更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相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需遵循客观规律
11、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恒久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才智与志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建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建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12、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起先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气组织攻关,在短
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没有不行相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须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相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13、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状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发展依靠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建人工自然物会在确定程度上变更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自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变更自然物的详细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14、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的确很聪慧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告
知我们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分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6、《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是因为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将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17、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相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18、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觉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
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
这些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确定是人脑的机能
B.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C.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慧的
D.狼孩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所以不行能产生思维
19.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困难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
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B.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
C.意识对人脑的依靠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20、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
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21、在电脑的限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
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①电脑也会产生意识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实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②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仿照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3、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
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2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探讨提出来的。
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探讨,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
这一闻名的科学史实证明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
二、推断题
2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2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2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8、辨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反映了事物各自的生动的详细特性。
()
29、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30、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 )
31、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
3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33、物质和意识密不行分,相互依靠。
()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学问,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34、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假如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建的,那么,上帝确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确定是一头牛。
”
上述材料说明白什么哲学道理?
35、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结合所学学问评析以上观点。
四、探究题
36、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峻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安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成功。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主观题答案
34.答案:材料说明白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会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实力,只要结合材料紧扣教材基础学问可轻松答出。
拓展探究
35、答案:(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各种意识是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
(2)假如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就没有反映对象,也就不会产生意识。
题中观点虽然相识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认为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形成。
从物质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意识的形成,不仅要有人脑,还要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
36、【答案】(1)①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难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敬重客观规律有关。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人类假如违反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处。
②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安排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动身,制订切实可行的挽救安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成功。
③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忱和科学的看法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第(1)问,精确写出敬重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留意与材料内容适当结合。
其次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6.推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联系
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B.客观的、常常出现的
C.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定的
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
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
8.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行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
”这说明
A.改造世界必需按客观规律办事
B.敬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自然界的变更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敬重客观规律必需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11.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地球已经进入振动模式。
”频繁发生的地震灾难也让部分公众产生恐慌心情。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始终处于‘振动状态’。
”“振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探讨水平来看,依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相识不是一成不变的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确定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行捉摸的,是不行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4.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确定运动之中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其次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将不复存在。
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违反规律必定受到规律的惩处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2010浙江淳安中学返校考试)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才智。
正是这种才智,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有备无患,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意人类的基本需求。
这种才智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相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18.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0日午夜、4月14日,冰岛的一座火山两度喷发;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点34分,智利发生8.8级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
辨题: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
其次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基础巩固
1.D 2.C 5.A 6.C
7.B8.A
11.A“振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①;依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体现②;③不符合题意,解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解除④。
故本题选A 项。
13.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意思是说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据此可选出C项。
14.C②的观点明显与题中的“不动”相悖。
用解除法,选C项。
15.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更之中。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强调了运动变更,因而是正确的。
(2)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是确定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
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更,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行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确定运动确定性的同时,也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解析:本题实质是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组织答案时,要分别运用相关哲理说明这两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16.A题干材料所述现象是人们无视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遭到其惩处的结果,故选A项。
④的说法与运动的确定性相悖。
17.D题意旨在说明人们能够相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还能在此基础上使之为人类服务,故选D 项。
A、B、C三项的说法都是对规律客观性的违反。
拓展探究
18.答案:(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人无法抗拒自然灾难的发生。
(3)但人可以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提前预报、灾前预防、灾后抢救)。
(4)因而人在自然灾难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相识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问题,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而不能违反规律。
这给人一种假象: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但事实是人完全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一、单项选择题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建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担当者
16、清代闻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A .绘画创作不遵循相识的一般规律 B. 并非全部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确定的
C. 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 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