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技术低造价的乡土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以南京溧水“花迹·无想山居”民宿设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然而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在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为了保存乡土文化,对农村闲置房屋的改造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挖掘村庄潜能,开发特色的乡村旅游链,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美观以及舒适度等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农村住房经过改建后,仅有一部分乡土建筑得以留存,大部分乡村面临着“千村一面”的建筑设计同质化现象。
当下,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如何利用乡土建筑更好地唤起迷失的乡土记忆,传达美丽乡愁;如何准确导入文化元素,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设计产品,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成为设计师们当前的重要使命。
本文以老技术低造价为切入点研究乡土建筑的更新改造设计,阐述了其在乡土建筑改造中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民宿设计,为当下乡土建筑的建造和改造提供借鉴的方式方法。
2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表达
乡土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针对某一特定国度的,远离其文化经济中心,滞后于当地一般生产力水准,偏离当时的潮流
基于老技术低造价的乡土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
—以南京溧水“花迹·无想山居”民宿设计为例
Research on Rural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Design
Based on Old Technology and Low Cost
——
—Taking the Residential Design of“Huaji Wuxiang Mountain Residence”
in Lishui,Nanjing as an Example
周卫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1106)
ZHOU Wei
(Zhengde Polytechnic,Nanjing211106,China)
【摘要】乡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与乡村的周围环境紧密相连,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最佳范例,展现了人类纯朴的生存智慧。
论文以南京溧水“花迹·无想山居”民宿设计为例,聚焦乡土建筑的更新优化设计,从营造技艺与地域性文脉的植入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建造老技术、低造价的新时期乡土建筑。
【Abstract】As a part of regional culture,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countryside.It is the best example of“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and“using local materials”,and shows the simple survival wisdom of mankind.
Taking the design of“Huaji Wuxiang Mountain Residence”in Lishui,Nanj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local buildings,and discusses how to build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 with old technology and low cos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skills and the implantation of regional context.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土建筑;老技术;低造价;设计研究
【Keywords】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vernacular architecture;old technology;low cost;desig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26;TU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3)10-0016-03【DOI】10.13616/ki.gcjsysj.2023.10.00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JA0820)
【作者简介】周卫(1977~),男,江苏灌云人,讲师,从事建筑改造设
计、室内设计及建筑文化研究。
16
文化趋势的一种风格现象和文化特征[1]。
乡土不是一种物质产品,也不是一种静态的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化过程,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稳定和变革、保留与创造的相互作用生成的,是对历史和场所保留的同时,通过变革和创新与当代意义发生关联[2]。
乡土建筑在保罗·奥利弗的《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人们的住所或是其他的建筑物。
他们通常由房主和社区来建造,与环境的文脉及适应性的资源相关联,并使用传统的技术。
所有类型的乡土建筑都可以因特定的需求而建,并共同促生它们的文化背景下的价值、经济及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3]新乡土建筑主要指那些由当代建筑师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乡土建筑,用现代的手段表现传统、当地场所及地理历史特点的新建筑形式,是对传统建筑方言的现代再阐释[4]。
既有的乡土建筑中包含着人与自然的思考以及人与建筑的情感连接。
在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新的乡土建筑如何建造,很多研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郑小东[5]认为新乡土建筑需要适应地域气候,选择地方材料,继承传统工艺,异化传统形式。
王燕[6]认为营造乡村意境的关键是展示和提升乡土文化,寻求环境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艺术性的结合。
王文生[7]指出,地域文化始终是新乡土建筑创作的物质与精神源泉,我们既要使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文脉得以继承,又要使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的新乡土建筑空间得以创造。
总而言之,新建的乡土建筑应当与其周边的乡土环境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系统,同时需要展现当地建筑的文化和内在生态原理,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空间。
3老技术、低造价设计策略
老技术立足于乡土自然条件和人文习俗,采用传统经验和营造工艺,运用当地材料和简便易行的技术手段,是高效而经济的建、修方式[8]。
老技术是生态建筑在技术层面上的一个方面,主要通过精确的技术分析,不用或用很少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
对于乡土建筑,要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地方资源,巧妙合理,利用本地传统技术进行建造。
低造价是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应用适宜的技术和适应当地气候、文化、经济、环境的设计手法设计的建筑,低造价不等于低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貌概况,继承和应用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智慧,结合现代技术和时代需求来降低住宅建设成本。
4南京溧水花迹·无想山居民宿设计项目花迹·无想山居乡村民宿位于南京溧水区晶桥镇唐家庵
村14号,改建自无想山半山坡的破败村落,村民们离开农村移居城市后,村里只剩下一些破旧的老房子,杂草丛生,逐渐
荒废。
新建的民宿总建筑面积5000m2,距无想山水库1km,周围山脉跌宕起伏,曲线优美,植被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竹林形成清幽之境。
该项目巧妙借用基址“枕山、临水、面屏”的理想格局,秉持“土、木、砖、瓦、石”之建筑理念,嵌入“人、自然和建筑的关系”,使昔日的小山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个延续乡土文化、富有情感记忆、生态良好的民宿村落。
该项目设计在2019年金堂奖·中国室内设计年度评选中获得年度最佳酒店空间设计大奖。
无想山居乡村民宿保持了传统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选材上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石头、当地竹子资源,回收旧砖旧瓦,创新再造,追求材料的原真性,成为最终的砖房子、瓦的顶、石头地、竹围栏构成的一个生态可持续性整体。
4.1花迹·无想山居设计理念
花迹·无想山居的主创设计师余平在十余年间聚焦中国传统民居,通过实地调查、实景拍摄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他的“中国古民居摄影”系列作品展现了乡土建筑的亲和性、文化性和生命力。
土、木、砖、瓦、石是乡土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组成乡土文化的“自然基因”,承载着祖祖辈辈的生命记忆,记录着他们的生命历程,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美学记忆。
从土、木、砖、瓦、石中感受“万物之始,大道至简”的纯粹艺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土、木、砖、瓦、石之光影谱系,成为余平室内设计和摄影创作的灵魂与精神主导。
这些传统的乡土建筑材料,不仅仅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也为现代建筑应对当今气候问题和技术要求指明了方向,即谦卑地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直观地表达生活与生产方式。
无想山居民宿根据当地房屋建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保留了青石白墙灰瓦的村落特色,建筑主要由5栋客房组成,分别以“土”“木”“砖”“瓦”“石”命名,5栋建筑通过走廊连接,以增加相互间的连接与交流,除了客房建筑外,还设置了学堂、村史馆、咖啡馆、小卖部等建筑,所有建筑沿着地形高低错落地布置,保证了每个房间都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并能获得不同的景色,做到“以自然为据,还原村痕迹”,再现了“道法自然”的建筑美学和人类的生存
智
17
慧。
在传承江南山地民居形态前提下,减去一切民俗象征性符号,着力用砖瓦色质、砖与砖缝的对话来传达建筑气质。
室内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享用生态环境。
设计师通过生态建筑手段基本摆脱对设备的依赖,使室内与建筑完全同生同长,谦和永久地融入这片土地。
4.2建筑
本项目所有建筑均采用“原工艺”复建,在修建过程中拆除了原有建筑,利用旧砖旧瓦在其旧址上建造,又收购了一些旧砖旧瓦结合当地民居的设计,以修旧做旧的设计理念进行建造,使得该项目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完成,并且让整体形象保留了传统的风貌,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一砖一瓦代表着珍贵的历史回忆,延续着当地的乡土文脉。
部分老旧民居建筑为砖木框架,青砖垒砌的墙体并不承担主要的承重功能,承重的是梁架结构,这样的建筑被改造成茶房、讲堂或村史馆,内部依然完好保存其框架结构。
新建用于生活使用的建筑延续该地区传统村落建筑的建造风格,砌筑材料采用了全砖墙、砖土混合墙和砖石混合墙3种形式,以全砖墙为主,辅以部分砖土混合墙和砖石混合墙,即主体建筑采用全砖墙结构,次要的附属建筑采用砖土混合墙或砖石混合墙。
为了节省砖的使用,采用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空斗墙方式,即把薄的青砖竖起来砌,砖立砌与平砌相结合,增加单块青砖在建筑立面上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再砌一面青砖墙体,两层墙体之间形成空气层,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建筑的砖都是老房子上拆下来经过打磨处理的,让新建筑一出身就展现自然的岁月痕迹。
总之,通过选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砌砖方式,大大地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成本。
4.3室内设计
村史馆、讲堂和咖啡馆等建筑内部保留木质结构框架,木结构与陈设展品融为一体,维持原建筑形态,散发着乡土气息。
木料使用拆卸下来的未经加工的原木。
建筑的内部根据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面层材料,如村史馆,为了展现其历史特征保留原来的土坯墙,里面的麦秸仍然清晰可见,其他建筑的内部墙体则采用白水泥面墙,既简洁质朴又经济适用。
客房内部功能,则被重新设计,采用“留其外观,换其内核”的策略,即保留保持建筑外墙结构,内部采用全新的混凝土结构替换原有木质结构,保证建筑物的牢固与安全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舒适和安逸。
客房内采用木本色,白涂料,土红砖,去掉客房衣柜抽屉,不做吊顶、踢脚线、门窗套、消防栓门,处处展现出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室内墙体及梁柱打磨成圆角,化解锐角易损等问题。
每个空间都有方便开启的窗户,配以吊风扇,吐故纳新,提高空气质量。
室内地面材料有陶土砖、仿金砖,也有仿古砖用水泥衔接,上面浇一层环氧树脂,施工简便也容易保持地面的洁净。
吧台的立面采用陶土砖,面板是非预制的现浇水磨石台面,整体展现出粗糙的质感,与乡土风格融为一体。
5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乡村改造,但乡村改造不是盲目地一蹴而就,更不是不顾一切地推倒重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师可以“老技术”“低造价”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要素,深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分析现代人们对“自然朴素生活之美”的渴求,从而创造出与社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与人们的精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作品。
南京溧水“花迹·无想山居”民宿设计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在未来的新乡土建筑设计或改造中,依然需要继续挖掘乡土建筑的精华,持续生存与发展各种因素进行发掘与整合,从而创造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乡土建筑。
【参考文献】
[1]石克辉,胡雪松.乡土精神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华中建筑, 2000(2):10-11.
[2]汪原.迈向新时期的乡土建筑[J].建筑学报,2008(7):20-22.
[3]保罗·奥利佛.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M].单军,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J].建筑学报,2000,25(11):22-25.
[5]郑小东,王小玲.延续传统,承载乡愁:论新乡土建筑的场所营造[J].中国园林,2014(12):49-53.
[6]王燕.新形势下乡土主义建筑与乡村意境的表达分析[J].明日风尚, 2016(8):126-127.
[7]王文生.新乡土建筑中地域文化因子解读[J].华中建筑,2020(8):15-20.
[8]李浈.试论乡土建筑保护实践中低技术的方略[J].建筑史,2012(2): 167-175.
[9]沈奇.清脉:余平“中国古民居摄影”简论[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50 (12):16-19.
【收稿日期】2022-11-2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