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5
隋唐五代书法
1. 隋代书法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南北书风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为指归的特征。
从总体上看,隋朝书家南方者较多的保留了王门风标,北方的,则以南方风韵入书。
充分表现出以文人书家为主流的发展方向。
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楷书,由质趋文,以石刻最为丰富,有碑、墓志、造像记、造塔记等。
2、隋唐五代书法具有什么特征?
答隋朝的统一,为南北书风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隋唐帝王对书法的重视与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
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经崇尚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风的基础上形成的。
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非常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拓展和深入。
其中技法论与创作论尢为显著。
3、试述唐太宗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作用。
唐太宗深知以文治天下的道理,制定了适合书法发展的各项政策,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子监,学书是其学习内容之一,设书学博士执教,实行以书取仕的重要举措,科举中书法独占一科,选官员也无例外,均以身言书判来确定。
唐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并亲自撰写王羲之传论,确立了王羲之在初唐时独尊天下的地位,并、决定了初唐书法的发展方向。
致使书家名手应运而生,书法事业蒸蒸日上。
4、简要论述唐代书法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初唐四家的代表作阐述其审美取向。
唐代书法的发展是以文人书法为主流发展方向,盛中唐时,颜真卿的书法成为南北书风交融的集大成者,他和晚唐的柳公权使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帝王对于书法的重视和喜爱,促进了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唐代初期的书法风貌是在崇尚王羲之书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盛中唐时,由于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因素,使书法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以漫写意书风作为代表。
唐代佛教对书法的影响颇为突出,以书法为佛事的现象十分普遍,唐代的书法理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在六朝书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入。
其中技术与创作理论尤其突出。
欧阳旭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楷书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体内紧外松,左敛而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对初唐之后的楷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行书结体和章法均成纵势,且以单字的俯仰取势,似陡峭而不失安然,体现出古朴的风貌。
虞世南,书习智永,得二王真髓,其楷书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闲雅,具有“萧散洒脱、风神俱足”之风格。
褚遂良,楷书用笔瘦劲挺拔,结体宽博平正,大多呈方扁形,颇有隶书遗意。
其行书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薛稷,楷书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以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
5、盛中唐时期书法发生了重要变革,以这一时期的隶、楷、行、草书家作品为例,阐述此期书法与初唐书法风格的区别,并论述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由于唐太宗酷爱隶书,大力倡导,故一时风风靡宇内,碑碣几占一半,隶书名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此时隶书一改被唐古雅淳朴之风,而立丰润华丽、雄浑豪迈之盛唐气象,影响所及的各种书体,楷书自徐浩、颜真卿出,树宽博雄伟
之风标,行书则以李邕、颜真卿为代表,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型。
草书有贺知章、张旭、怀素三杰行世,尤其是张旭,成为狂草的开山始祖。
篆书则首推李阳冰,有仓颉后身之美誉。
他们的共同努力,使盛中唐成为唐代书法史最为恢宏的时代。
6、为什么说唐草三杰是唐、中唐浪漫书风的代表?
答贺知章、张旭、怀素是盛中唐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杰出的书家,由于他们的努力,使盛中唐以草书为代表的浪漫书风走向了极致,并铸就了草书史上的高峰。
贺知章的草书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而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张旭的草书用笔如千钧之力腾空而下,连绵处仿佛黄河之水奔腾不息,笔画的粗细、轻重,章法的奇倚迭宕,墨色的浓淡枯湿,无处不展示了狂草强烈的震撼力。
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反侧,连绵不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字疏密相倚,开合有致,正欹错落,字的大小往往失去常规,出人意料,营造一种曲线行动,波幅不定的独特的章法,用墨浓中有淡,枯中有润,变化中孕含着自然的韵律,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他的这种发展,使草书的技法与书家的浪漫情怀结合的更加完美,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试述颜真卿楷书的特质,列举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及风格特征,并阐述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答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东方朔画赞》与《多宝塔碑》是其四十多岁时所作,为早期作品,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字里行间无处不焕发出神明的光茫和中年奋发向上的勃勃的生机。
《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六十多岁时所作,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笔处少有华饰,结
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与前代内敛外放上紧下松的结字法迥异。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属颜真卿晚年作品,笔画横细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仍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框形结构字既有环抱之势,又有左直吉抱之势,通篇雍容华兹。
颜真卿在唐代的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颜体为代表的中唐楷书一系,庙堂气最重,而离自然的气息则远。
二、填空题:
1、禅林笔圣是指[智永]和[智果]。
2、[唐太宗李世民]开行草书铭文刻于碑的先例。
3、唐太宗存书论四则[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赞]。
4、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5、欧阳旭楷书作品代表作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隶书[《房彦谦碑》],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6、欧阳通代表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志》。
7、虞世南的楷书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娴雅,具有萧散洒落风神俱足之风格。
行书代表作品有《汝南公主墓志铭》结体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章法一气贯通。
书论有《笔髓论》《书旨述》《劝学篇》。
8、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行书代表《枯树赋》用笔秀劲飞动,筋骨尤存。
9、薛稷的楷书代表作《信行禅师碑》用笔瘦硬,点画精巧,结体取纵势为主,疏朗开阔,有华俊绮丽之美,对晚唐柳公权宋代赵佶颇有影响。
10孙过庭在《书谱》中明确地指出学书的三个阶段: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他论及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关系时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在创作上有五合五乖之说。
11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五合”、“五乖”,五合即神怡务闲,感惠恂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
五乖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
12盛中唐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隶书书家有[史唯则]、[韩择木]、蔡有邻。
13盛中唐时期,草书三杰是[贺知章]、[张旭]、[怀素]。
狂草的开山鼻祖是[张旭]。
篆书有“仓颉后身”之美誉的是李阳冰。
14唐玄宗的隶书作品代表作是《纪太山铭》《石台孝经》,行书、代表作《赐益州刺史张敬忠敕书》《脊翎颂》,用笔丰厚华润,结体端雅祥和。
15史惟则的隶书有[雁足印沙,深渊跃鱼]之美,代表作《大智禅师碑》《管元惠碑》。
篆书代表作《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额》《管元惠碑额》。
16韩择木隶书代表作《叶慧明碑》《告华岳文》《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碑》,疏秀雅逸,颇有汉隶遗韵。
17蔡有邻,隶书代表作《尉迟迥庙碑》。
18李阳冰的篆书《法慎律师碑》与李华文、张从申行书、颜真卿楷书并称“四绝”,《怡亭》篆序与裴虬文、李莒隶书铭、并称“三绝”。
19贺知章的草书代表作传世可见的有《孝经》。
20张旭的草书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帖》。
21怀素的草书代表作《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22李邕行书代表作《李思训碑》、《李秀碑》,笔法雄健豪爽,流畅洒脱中不失闲雅蕴籍之风度,字势生动自然,欹侧宕荡不失端庄朴实之静丽。
其行书墨迹有《晴热帖》《久别帖》。
23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
三帖《刘中使帖》《湖州帖》《忠义堂帖》。
24徐浩与颜真卿并称,其隶书代表作有《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张庭圭志》,楷书代表作《不空和尚碑》,用笔圆劲苍老,平实开张,雍容宽博,为其成熟书风的代表作。
25柳公权存世作品有《金刚般若经》《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神策君碑》。
《金刚般若经》是柳公权中年时所作,其笔画粗细均称,方圆兼施,刚劲遒媚,结体宽绰疏朗,开合有致。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63岁时所作,最为著名,用笔上横细竖粗的特征更加强化,华饰现象也较为突出,因而显得瘦硬挺拔,骨气通神,完全呈现出柳体的成熟风范。
26盛中唐时期其他的行书名家有柳宗元、杜牧、高闲、巩光、亚栖。
27杨凝式《韭花帖》是一封答谢朋友赠送韭花作食品的信札,用笔干练精巧,挺拔秀媚,结字善移部位,字势奇绝神稳,内敛外放,行距疏朗,字距时大时小,有的字距甚至大于行距,墨色浓而清雅,完全是一幅文人雅士漫步庭园、萧散闲适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