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
 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
 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
 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C.赈灾济贫D.无济于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着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
作者的态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且焉置土石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

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7)文中烛之武的说辞包含了四层意思(文中已标明序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中间两层的内容。

 第一层:消除戒心,引起好感。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晋忘恩负义、言而无信、贪得无厌,暗示秦将受晋侵犯。

 (8)根据要求,写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伯退兵,摆出了保存郑国可能对秦国的好处,这好处是__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好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驰:投奔
 C.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D.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幺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臣为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失其所与,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吾得兄事之。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2.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

(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

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

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

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

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

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四、作文
 以“《鸿门宴》里_________这个人物写得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横线上填上课文《鸿门宴》里的一个人物的名字,如“《鸿门宴》里项羽这个人物写得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B.“眦”读zì;C.“共”读gōng;D.“夫”读fú。

)
 2.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

)
 3.A(渡河。

)
 4.B(A.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

)
 5.B(“越国以鄙远”中“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表目的。

)
 6.A
 7.D(D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

)
 8.C(C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
 9.B(B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10.C
 二、阅读鉴赏
 1.(1)B
 (2)B
 2.(1)略
 (2)D(“说”通“悦”。

)
 (3)D(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
 (4)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
 (5)C(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
 (6)C
 (7)灭郑于晋有利,于秦无益有害存郑于秦有益。

 (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1)B(驰:骑马到。

)
 (2)D
 (3)①秦朝时项伯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

(游:交往。

活:使动,使……活下来/救活。

)②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略
 2.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

 四、作文略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精悍(hàn)洗涤(dí)籼(xiān)米叱咤(zhà)
 B.褴褛(lán)婆娑(suō)作揖(yī)水门汀(tīng)
 C.足趾(zhǐ)尸骸(hái)撰(zhuàn)写铁锭(dìng)
 D.酝酿(niàng)皮辊(gǔn)攒(zuǎn)射横亘(g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菲薄绯红掩映骇人听闻
 B.噩耗修葺箜篌引亢高歌
 C.莅临翌年酣畅阴谋鬼计
 D.隐密骷髅诡秘迥乎不同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和装修。

 ②当然,最为________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________难
忘。

 A.改建扩建世人瞩目终生B.扩建改建令人瞩目终生
 C.扩建改建令人瞩目终身D.改建扩建世人瞩目终身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这次“我们共同的地球”中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最后的呼吸》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B.精明的商家早就意识到:中国加入WTO后,竞争必然加剧,一旦陷入被动后再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C.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的手段及时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B.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C.新闻结构主要是标题、电头、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D.学习新闻作品,要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

 6.下面关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B.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C.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D.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
章。

”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7.下面关于《包身工》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夏衍把包身工的生活写得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B.《包身工》一文从“清晨”破题,以“黑暗”收尾,这样写的好处是预示着包身工黑暗命运一定会过去,必然迎来解放的明天。

 C.《包身工》一文最后用船户养墨鸭捕鱼作比喻,使带工老板与包身工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变得简单明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D.《包身工》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主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副线以时间为序,描写包身工一整天的生产劳动画面。

 8.下面对课文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感情为线索,夹叙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B.《小狗包弟》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好像是写人,其实是记事,作者通过梁任公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D.《别了,“不列颠尼亚”》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作者同时穿插引用一些背景资料,使得每个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有着历史意义。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蓊蓊(wěng)郁郁弥(ní)漫脉脉(m)含情敛裾(jū)
 B.息(xī)列索落一椽(zhuàn)袅(niǎo)娜煤屑(xiè)路
 C.房檩(lǐn)涸(hé)辙吞噬(shì)猗(yī)郁
 D.蕈(diōn)菌涟漪(yī)深邃(suì)黑赳赳(xū)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倩影风致风姿没精打采
 B.落莫萧索细腻缓慢悠闲
 C.了截攀缘葱茏急不瑕择
 D.黝黑尘诟盘旋受之无愧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罢了。

 (2)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

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A.大意琢磨忘怀B.大意琢磨释怀
 C.大略捉摸释怀D.大略捉摸忘怀
 4.下列各组句子中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B.有时它们(燕子)氽水到水平线之下,好像这是偶然的错误,继而觉得恍然大悟。

 C.前段时间,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火再起,冲突升级的报道铺天盖地,4
个美国人遇袭身亡并被鞭尸的电视镜头让美国人触目惊心,担心伊拉克成为第二个索马里。

 D.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幺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啊,每一树叶、桠枝、石子和蜘蛛网在下午茶时又在发光,跟它们在
春天的早晨承露以后一样。

 B.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古不可少,小谁也别有风味的。

 C.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6.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比喻)
 B.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
 C.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拟人)
 D.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幺也没有。

(类比)
 二、课内阅读
 (一)月光如流水一般,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文中横线处应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淡淡静静薄薄弯弯B.薄薄淡淡静静弯弯
 C.静静薄薄淡淡弯弯D.静静淡淡薄薄弯弯
 8.这段文字所描写的内容是
 A.月光下的荷塘。

B.月下荷塘的荷花和树木。

 C.荷塘上的月色。

D.在月下荷塘上的所见所闻。

 9.“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这种“好处”到底是什幺?
 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

B.因为不能朗照,表现出了静美淡雅的韵味。

 C.因为不能朗照,正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

 D.因为不能朗照,适合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10.“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睡”与“小睡”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分别指的是
 A.满月和淡淡的云。

B.朗照与经淡云遮隔后的疏朗的月光。

 C.满月与淡淡的云遮住月色。

D.朗照与朦胧的月色。

 (二)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是原打算七月尾就回南京去的。

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11.“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一句的“魔念”一词的含义是什幺?青藤被囚后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作者为什幺“不肯放绿”呢?
 12.“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幺作用?
 1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句话如何理解?其中“珍重”又有什幺含义?
 1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对青藤的祝愿呢?
 三、课外阅读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
 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幺?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
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幺?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