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
张玉亮
【摘要】:受托经济责任的演变是推动国家审计目标发生调整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审计目标下,审计技术和方法模式也相应做出转变。

国家审计目标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国家审计目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化。

传统的国家审计主要是以财务收支合法性审计为主,但随着国家审计的重心逐渐向绩效责任审计转变,在绩效责任审计下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审计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

但目前国家审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薄弱,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强化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国家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国家审计目标的实现。

本文结合国内外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现状对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分析,探讨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现状以及国家审计人员如何保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概念,同时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方法,接下来对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提出假设并通过调查研究,对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的组成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提出国家审计人员如何维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对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核心要素提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核心要素的组成进行分析验证。

通过调查研究对核心要素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确定出对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要素,从而为国家审计人员的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能力要素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研究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为出发点,论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分析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其工作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
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

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对其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及特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管理控制机制。

在风险导向阶段,受托责任关系以及管理控制发生了一些变化,与风险结合起来,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

因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是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1.新的审计理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一直以来是内部审计所擅长的一项技能。

传统上,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将之汇报给相应的部门,审计工作便结束了。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同,更加注重被审计责任中心以及有关责任中心显现与潜在的影响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实
施审计时对这些问题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在证实、评价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与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以促进和帮助被审计责任中心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面向未来尤其是制定科学的未来发展战略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根据对过去的业务与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而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的做法。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注重其价值增值功能
早期的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

而现代的内部审计重点已逐渐转向事先发掘问题、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率。

为此,内部审计向他们提供与被审计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和信息。

不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与改善,还是对公司治理程序进行评估与改善,都应该是将风险评估与改善作为首要目标。

3.审计关注的焦点:凸显企业的风险
财务导向、业务导向、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主要的审计类型分别是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的主要审计类型是融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审计。

这种综合审计相比管理导向内部审计阶段而言,更强调关注公司治理框架中风险发现与风险管理,关注管理者及其经营管理行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关注组织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的决策风险与经营风险。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风险作为一种核心理念,贯穿在整个内部审计过
程中。

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彻底了解,而且要求在彻底了解所有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排序,根据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内容,把主要审计资源分配给高风险项目。

因为恰当、有效地分配内部审计资源,使得更多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控制和活动得到关注,有助于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4.审计方法运用的广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一方面,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基础上,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并且其业务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使审计方法的运用具有广泛性;另一方面,由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将审计人员的观念转向风险,又能保持审计效果、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方法时不仅要重视其针对性,而且要关注其灵活性。

即:在广泛性方面不仅有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数学方法、物理方法等;而且有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战略分析中的宏观分析方法和行业分析方法、过程分析中的价值链分析方法等等。

在针对性方面:如运用PSET分析法了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运用市场环境分析法了解行业市场结构、份额、容量以及市场议价能力,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等等。

在灵活性方面:如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采用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应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等等。

5.审计策略的改进:被审计对象主动参与
“参与式”审计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一大特色,“参与式”审计是指在整
个审计过程中让被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改变过去的居高临下的“警察与小偷”的审计与被审计关系,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共同分析和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调动被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寻求被审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6.重视历史,着眼未来
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绩效的建议。

虽然历史交易和记录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但是,在快速变迁的过程中,以史为鉴只是隔靴搔痒,甚至是南辕北辙,只有着眼于未来才能提高控制和绩效。

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变成未来情况的预期者——即直接预测环境风险,判断组织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化的能力,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以往各阶段相比,对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要求不同,为此学术界有不同见解。

如IIA于1999年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总称《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lA)》。

其描述了作为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的属性,即在一个胜任的内部审计部门中扮演关键角色所需要的能力。

一是认知技能。

有技术能力,分析、设计技能和鉴别技能。

技术能力是指根据既定规则熟练的工作;分析、设计技能是指识别问题或界定任务并构建典型的解决或执行方案;鉴别技能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复杂的、有创意的判断。

二是行为技能。

有个人技能、人际技能
和组织技能。

个人技能是指能很好地应对挑战、压力、冲突、时间紧迫和变化的环境;人际技能是指通过人际互动取得收获;组织技能是指利用组织网络来取得收获。

在此基础上,莫勒和维特列示了十四项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行为技能:基本的公平和诚实;对组织利益的贡献;合理的谦逊;职业性的稳重;热情;角色的一贯性;好奇心;决定性的态度;警觉;坚持;活力;自信;勇气以及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

除此之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心理方面的能力及特征。

又如美国大型百货公司 JC Penny 的内部审计经理、IIA1999—2000 年度主席约翰逊(Howard Johnson)认为,在风险导向阶段,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七个品质:第一,具有广博的知识。

了解组织、行业境况与竞争情况、特定机能和流程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同时必须善用信息科技分析有关资料。

第二,化被动为主动。

在多变环境下主动确认、分析风险,寻找问题所在,寻找服务机会。

第三,年度审计计划应关注现在及未来,具有前瞻性和某种程度的弹性。

第四,表达意见必须做到公平性。

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良好就给予肯定,管理不善就指出问题并帮助评估严重性及其带来的机会。

第五,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做到训练有素。

第六,与组织内部各单位及各阶层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正式关系。

第七,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包括:积极进取、努力做得比预期还要多;追求卓越,立志在任一工作上都有良好表现;有紧迫感;换位思考,以顾客的立场和观念来执行每项审计任务;相信他人,并鼓励他们更有信心、更熟悉其职责;使自己及他人更具活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与资深管理当局讨论重要经济问题;决心做出非凡成就。

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集中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

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包括行业、市场、产品竞争、企业内部各职能和流程的全貌等。

内部审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其次才是一个优秀的审计师。

二是要有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及服务理念。

内部审计不再是对过去的评价,应该洞察风险、评估风险、寻找机会,成为增值业务的推进器。

三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

以顾客为中心是内部审计的服务理念,为此特别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特定的职业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培养。

只有与被审计单位以及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内部职能得以发挥,内部审计报告得到重视,内部审计目标得以实现。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措施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必须提高队伍素质,突出多学科、高智能的特点。

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这既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结果。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全局意识,充分认识现代企业的风险特点,提高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能力,这是内部审计参与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内部审计能否开展风险审计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部门是典型的智力型部门,它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通过构建学习
型的组织,使每一个审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会计岗位,因此在经营管理等业务方面能力有所欠缺,知识结构也不很合理,应该逐步在内部审计机构中配备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内部审计队伍应从由单纯的财务人员构成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结构转换。

这包括两点: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政策水平、熟练的现代计算工具操作技术及敏锐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非常熟悉风险管理、IT、工程技术、工艺流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了解本企业的微观运行情况,还要了解社会的经济周期、行业所处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和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宏观因素对本行业、本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只有在充分认识现代企业风险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评估风险,研究风险防范的措施,进行正确的管理和有效化解风险,才能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尽到自己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发挥在风险管理审计方面的应有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

(三)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加剧,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使各种风险蜂拥而入,要顺应市场就不能逃避风险,而必须正视它,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界定企业的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此,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提高其对风险的敏感性,这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方面,对现有的风险管理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后续教育,让他们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选拔优秀审计人才出国进修现代风险管理审计技术,将国外优良的审计技术和经验引入我国风险管理审计的实践应用中。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创新工作能力,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有影响、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要能够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任何难事都会迎刃而解。

中国及世界企业界当中,目前由于风险管理审计刚刚起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大家的风险管理审计也还是在探悉摸索当中,还没有什么范本供大家遵循,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创新工作能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拓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局面。

(五)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技巧
风险的普遍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师与企业内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
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

在风险管理审计阶段,内部审计要有效地评价风险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就要深入调查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现状,找出薄弱环节和经营不善之处,并寻求改进的措施,而这就需要取得被审计部门的理解、参与和合作。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巧,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计人员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被审计人的抵触,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探讨改进措施和可行性,从而为管理人员充当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热心顾问和助手。

当然,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是在应有的独立和公正的基础上与被审计人发展良好的、融洽的关系与协作,使被审计人认识到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这种关系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并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罗瑟.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98-200.
[2]周燕,张向东.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层面解析[J]. 审计与理财,2005,86(4):132-133.
[3]王光远.有效利用风险评估合理分配内部审计资源[J].财会月刊,2002,46(10):3-5.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12-25.
[5] Chapman C, U Anderson. Implementing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s Framework[M]. Altamonte Springs FL:IIA,2002:72.
[6]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UK and Ireland. Position Statement: Risk Based Internal Auditing[M].London: IIA UK and Ireland,2003:3.
[7] Bailey A D,A A Gramling,S Ramamoorti.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l Auditing[M].Altamonte Springs FL: 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03:100.
[8] Bailey A D,A A Gramling,S Ramamoorti.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l Auditing[M].Altamonte Springs FL: The IIA Research Foundation,2003:10.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摘要:面临WTO,商业银行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其经营风险也会逐渐积聚,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的最现实的保障并对增强银行实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
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内审的缺陷、组织机构的构建。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
1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商业银行是依照法律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其经营对象、交易特征、机构分布、社会影响等特征决定了他是风险聚集性很强的特殊企业。

作为金融企业,银行通过吸收储户的存款,管理着巨额的资金,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随着国家对银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银行业内部风险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银行内管理人员或一般员工职业犯法、挪用储户资金等现象造成银行巨大损失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并且我国银行业在逐步加大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最为关注的不良资产问题往往也与违规行为相关联。

业内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内部审计力量薄弱,是屡屡出现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的摆在了我国银行界的议事日程之中。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是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在商业银行内部的延伸,由于历史的原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扩张及商业银行内部金融案件的逐年增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日益受到重视。

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模式上的缺陷
2.1 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落后
与国际大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明显落后,主要运用原始的审计方法,即通过查凭证、翻账簿、看报表取得审计资料,上作效率低,发现问题滞后,对问题的定性主观性强,影响审计上作质量。

在现场审计中,虽然也使用了计算机,但只是起到记录、制表和打印功能,计算机技术还没有运用到整个内审监督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处理审计事务的系统软件,无法与业务处理系统接口。

2.2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众多和网点分散,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接触到现金和证券等,并有权限进入客户的账户,一项微小的控制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出现大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和审计任务非常繁重。

而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审计面窄和间隔时问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

2.3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但仍存在一批尚未理顺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总行设立的审计部只是一个职能部门,没有达到应有的地位;(2)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受总行审计部和本级行的双重领导,不利于其对本级行实行有效监督;(3)一级分行总审计室所
派驻的办事处,实质上是原来二级分行审计机构的简单组合,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行跨区域管理。

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构建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要营造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按照有利于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维护统一法人体制,有利于促进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原则,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分级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重构大一统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1)建立“下管一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双向服务”的大一统内部审计体制。

(2)建立内部审计中心上作制度,实现内审上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经济处罚和责任处罚制度,提高内部审计效果。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当具有必要的制约手段。

一方面,由于分支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利益,因此赋予内部审计一定的经济处罚权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肩负着对管理活动进行监控的职责,也应当具有必要的责任处罚权。

对未尽到职责的责任人按照责任制度进行处罚,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上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手段。

(4)推陈出新,探索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

运用风险控制模型,做好重点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