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重要教学任务之一,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首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关键性的作用。
听说读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语文能力,那怎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呢?
1.现在在课堂中还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会听或不听课的现象,就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听课的习惯,对于上课认真听讲这件事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老师讲课时容易开小差,这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都必须注意且提醒学生注意纠正的一件事。
刻板的传统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枯燥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对阅读、趣味故事的讲课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质量和效率。
2.培养小学生善于开口表达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善于开口表达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准确表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老师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实施对话教学。
在课堂中老师鼓励学生开口,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抽出时间安排说话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在朗读、讨论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老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当然,开口说话能力的培养最好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
3.比起开口说话,增强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更基础和关键。
没有阅读,丰富的词汇量和逻辑思维表述便会差强人意,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也会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授课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都熟读课文,记住关键词与和语句,学会课文中提到的句式和文章的结构。
增加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词汇量,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写字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词非常常见,如何让第一次接触的学生熟记并理解其中含义?老师要结合字、词在文章中出现的场景和意思来记忆,就拿叠字来说:“晶”、“鑫”、“淼”等既可以根据这个字本身的结构来记忆,又可以通过词语像“晶莹”这样运用到词语、句子中记忆,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时课前预习很有必要,这即是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也是为心理做准备。
提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问,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有意识的关注不懂的知识点,学习更有计划和规律,无疑大大增强了听课效率。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未形成系统,对很多知识的掌握处于朦胧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差。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课前预习能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培养并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等各种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不懂的地方通过老师授课得到解答,学生能从中收获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对问题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就更容易做到。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预习虽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堂的压力,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通过正确的课前预习来提高效率。
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思想,其次,通过文章标注的重点和课后练习题来带着问题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正式授课过程中把问题一一解答。
最后,要提醒学生的是,课前预习不是形式,谨防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有人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这个道理依旧有效,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持,作为教师来说,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前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为学生不断吸收新鲜知识,深入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保驾护航。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1、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2、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3、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4、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5、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
“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
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只有让孩子养成识字的好习惯,才能学好语文。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通过查字典了解读音和词意,扩展词汇量。
孩子有书写潦草的习惯,要及时纠正,家长要耐心指导,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取得家长支持,晓之以理,辅之以“查”。
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朗读标准及测评表,把它印发张贴在每一个学生课本的扉页上。
这样,在家里,家长就能根据标准来检查和测评。
在学校,学生也以此来自评和互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反馈和总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全班学生做到熟读、熟背,乐读、乐背。
那么,怎样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呢?首先印发告家长书,向家长介绍该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供家长参考;并适时推荐有关书目供家长选择;然后,给学生印发读书登记卡,每月统计学生读书的内容、数量,并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阅读时的态度和效果。
同时还可定期让学生通过“读书展示卡”来展示和交流读书情况,评选阅读之星。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十分浓厚。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明白规范,学生心中有目标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学习习惯,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这就有赖于教师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范,让学生明明白白的记住并落实,比如预习环节做到“三动”——动脑、动手、动口;学习中做到“五勤”: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勤积累、勤展示。
我在教学中制订了语文学习的《小组学习方法歌》
预习先要知目标,再读课文做记号。
不懂及时做记录,提出问题也重要。
自主学习独立做,合作探究先动脑。
展示机会平衡分,人人都能得提高。
检测作业及时做,自己不会才请教。
反思疑问有结果,知识过关天天要。
同学之间要互助,共同提高效果好。
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记住并明白学习中的具体要求、意义、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学习有方法。
(二)、正面引导,循序渐进有计划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起始阶段,要坚持正面引导、因势利导、表扬鼓励、巧妙批评、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良好的学习心态(乐于学习、虚心学习、细致学习、独立思考、愿意合作)是每个学科都需要的,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自己参与的机会多了,如果在某个时间能有展示的机会,那学生就会产生展现最好自己的愿望,虽然在老师看来孩子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孩子们会乐此不疲。
在这时教师利用小组间竞争机制适当予以正面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实例呈现:在学习《黄河颂》时,当学生们在展示朗诵预习课文中,“翱翔组”由于划分层次错误,朗诵不能很好的体现文章的思想感情,很不成功。
结束后每个组员都意识到问题所在,垂头丧气。
我在评价时这样引导:“翱翔组看样子在准备时出了一点理解上的错误,导致水平不能完全表现出来。
这是一个爱学习的小组,从编排、熟练、声音上都不错,虽然没有其他小组效果好,但是,我愿意留一个机会让他们单独表现一下,证明他们不一定输于你们!明天早上早自习前五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来证明!”这个小组马上就欢呼起来!第二天的展示效果可想而知。
这样,既指出了该小组的不足,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展示激情,又让全组学生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认真学习后面的内容,很是珍惜第二次展示的机会。
在课堂中很多环节都可以这样做,只不过要教师灵活掌握而已。
其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只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有计划、一步步正面引导学生去按照“学习规范”去参与活动、参与展示、解决问题、形成思维,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那么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树立榜样,典范力量传帮带
典范的力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具有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树立种种榜样,在总结时对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进行表扬,评选“朗诵之星”、“书法之星”、“质疑之星”、
“展示之星”,通过有良好表现学生的示范带领作用,让其他学生学得其法。
其次,可以树立语文课学习先进小组的典型。
根据每周总结,按照评分确定当周的出色小组,并且明确他们出色的具体方面,并奖励该小组一次自由选择展示内容的机会。
这样,为其他小组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促进了组间的竞争。
这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小组整体学习效率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严格训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极少有学生能快速掌握老师要求的学习规范,很快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今天还规范,明天就忘记了,具有反复性。
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对学生不能放松,要坚持反复训练、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例如,朗诵的时候,很多学生声音小得同组都听不见,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多加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声音洪亮的朗读标准;许多学生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坚持按学习规范进行教育引导。
但要注意对学生理解与尊重,因为“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怀,他们需要的......是理解、是宽容、是无私的爱。
②”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了教师的尊重理解,如果持之以恒,学生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五)、评价激励,自主学习内驱力
“唤起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是培养智慧和成才的前提。
③”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要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
评价时要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
时机的掌握对课堂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高效课堂的强大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巡查中,巧妙鼓励、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才是正确的。
“——你对这个句子的批语真的是见解独到”“——你已经学会怎么抓住重点句子赏析了”等一句简单的点评,就对被表扬
和未被表扬的的学生有莫大的激励;
二是反馈必须及时。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作出回应,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的期盼,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是措施必须及时。
教师要随时注意监督、提醒、教育学生做得不当之处,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对出现的状况适当采取措施。
在指出学生的缺点之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