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羌村三首(其二)》——杜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村三首(其二)①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②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 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译文: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娇小孩儿不离开膝下,一会儿就害怕地看着我,步步退却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开篇叙事,交代了诗人迟暮之年因触怒皇上而被迫还家的窘境和 郁郁寡欢的心情。 B.诗歌形象鲜明,既有仕途受挫、心绪复杂的父亲,又有“绕膝慰留、畏 爷复去”的娇儿。 C.诗歌先抑后扬,结尾“足”“慰”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因不黍丰收、家 酿将熟而愁绪得解。 D.诗歌沉郁顿挫,于曲折层进的谋篇布局中表现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 忧国”的感情。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本诗写还家后心中仍然忧虑国事,烦闷不安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苦闷心情。 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杜甫这次奉旨回家,实际上无异于放逐。对于 常人来说,“生还偶然遂”自是不幸中之大幸;而对于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 适成为幸运中之大不幸。居定之后,他即时就感到一种责任心的煎熬,觉得值 此万方多难之际守着个小家庭,无异于苟且偷生。可这一切又是迫不得已的。 这样一种缺乏欢趣的情态,连孩子也有所察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金圣叹云:“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对于“生还对童 稚,似欲忘饥渴”的诗人,没有比这个细节更能表现他的悒郁寡欢的了。 于是他回忆前一年六七月间纳凉“池边树”的往事。那时他对在灵武即 位的肃宗和自己立朝报国寄予很大希望,故而多少有些“欢趣”。谁知事隔一 年,却遭到如许失望,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备受煎熬。叙事抒情中忽插入 “萧萧北风劲”的写景,又大大添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气氛。 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 床汩汩流出。“赖知”“已觉”均属料想之词。说酒是因愁,深切表现出诗人 矛盾苦闷的心理——他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诗歌没有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足”“慰”二字借酒之多写愁之浓, 再多的酒也只是暂且自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这首诗刻画了诗人诸多的反常心理,请结合诗句说说这些反常心 理的具体表现。 答案:
①晚年之际,战乱之中,得以还家本是幸事,诗人却感到“迫偷生” “少欢趣”;
②返家后,池边纳凉,追忆往昔,本该得到慰藉,但诗人感受到的却 是萧劲北风带来的诸多优虑和煎熬;
③眼见禾将要丰收,本该感到喜悦,可诗人想到的却是用丰收的 粮食酿更多的酒,以消更多的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