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精
选16篇〕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

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敏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理论所吸引。

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

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施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老师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制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老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老师尤为重要。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

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将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展赏识教育,事实上,当
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身为音乐老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

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仁慈,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到达受教育的目的。

老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

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老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
苏霍姆林斯基为典范,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安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开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

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梦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展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着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立“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

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

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习,回来了不禁感慨,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一样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

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

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如今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

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

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

”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快乐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场批评了。

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

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

”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

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
解。

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让学生时时体味来自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学生毕业不久的那个下午。

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里有感动也有失落、孩子们毕业了他们回来看我,并表示以后会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

可是,平时我关注很多的侯浪、钟楚栋、却没来,回忆这些年来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我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们谈话,一次一次给他们鼓励,一次一次单独辅导,一次一次与他们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们……
有时我会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的语言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

像这种“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承受?你给学生一缕春风,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句话,却让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老师,把爱心留给学生,不断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迈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3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荣耀,因为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妙,老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老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智慧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的创作的。

但苏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

究其原因,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他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当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枯燥无味的知识时,他却带孩子们去野外玩耍,在黄昏时分看着夕阳和云彩编者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建造城堡,去看望生病的老爷爷……在这些过程中,他逐步地启发孩子们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他的理念是: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成为世界的探究者。

其实,教育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而作为教育活动指导原那么的教育理念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指导原那么是正确的,才能根据教育过程中的条件确定教育活动的方式,最终达成理想的教育目的,产生好的教育结果。

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通过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表达出来,更多的是表达在潜默异化的生活影响上面。

他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为作为老师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旅行发现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这种美的体验,假如他自己对此没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没有在他的心中产生过冲动、兴奋、美妙的情感,那么,即使把孩子们带进森林和田野,他也无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

他说过,自然是孩子们语言、情感开展的头。

我想,只有自己对生活中的美时有发现、时有体悟,孩子们语言、情感的头才能有“头活水”。

三、他拥有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心和热情
假设没有这颗爱心,他不会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会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不会熟知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假设没有这份热情,他不会费力周折地去进展教育改革实验,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对孩子进展跟踪调查以便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他自己说的“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

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回到你们身旁来。

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我想每个老师都会经历职业倦怠期,每当自己感觉精疲力竭时不妨看看这段文字,它会给自己莫大的鼓舞!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毕生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爱的事业中去,老师不仅是最荣耀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4
踏入教育工作两年,所任教的学校在农村,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

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大学暑假也在辅导班教过初中的学生,但真正在小学上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同学们仍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愣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这就是小学生的特点,不能用之前对待初中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绝非易事。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互相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老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农村的小孩子,家里大局部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生活,生活过得比较粗糙有许多小男生的手脸脚都是脏兮
兮的,我每次看到都会提醒这些学生要好好洗澡,看到谁的衣服该换了就提醒一下,首先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看到一个学生的缺点,要从根入手,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不要做一些徒劳无获的事。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妙,老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5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深深的洗礼。

大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智慧和理论深深打动了我,他的教育理论也吸引了我。

在大师的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包括他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施行的爱教育,使他们有爱,知道如何去爱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和他们一起克制困难,一起感受快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老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这对我们音乐老师来说尤其重要。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

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感情是一种无私的爱。

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场的。

我们的每一笔都是将来的答案。

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展欣赏教育。

事实上,当孩子犯错时,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或许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

往往这种时候的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利用学科的特点,欣赏那些落后或有困难的学生,欣赏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中得到独特的情感艺术的熏陶。

老师的重要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学生的自尊是他们头脑中最敏感的局部,当涉及到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受到伤害,”苏卡洛林斯基说。

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要得到更多的孩子的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

对一个害羞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平时表现平平的孩子,老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表扬的话,一个微笑,一个仁慈的小举动,都会温暖孩子自卑的心,而老师也会在孩子自己的形象中熠熠生辉。

我要感谢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们。

我也要感谢这本书给了我知识和力量,使我认识到许多真理。

在将来,我会努力爱我教的所有孩子,让这种爱在我教的学生身上延续。

我认为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是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6
近日,有幸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深有感触。

整本书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教育工作以及对孩子的爱。

近日,流行着一句话:“教育者要想着两件事,一是假如我是孩子,二是假如这是我的孩子。

”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对待孩子要耐心、细心,讲究方式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小大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甚至比我们更强,作为教育者,更要运用专业知识,走进孩子的内心,保护他们的心灵,学生在感受到爱的时候自然会翻开心扉。

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从来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他愿意学习只是他不会,他还没有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才能强迫自己学习。

”是啊,我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他们的天性是玩,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只要我们付出了爱,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他们就会信任我们。

还记得刚进班的时候,学生们是严肃的,后来,他们逐渐开场和我开玩笑,讲小机密,说心里话,这都显示着我们成为了朋友。

可能最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尤其是语文学科,我认为需要学生有开放性的思维,敢想敢说,严肃的课堂似乎不利于这一点,我将不断探究,朝着理想的师生状态努力。

一直都在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他们合适不同的教育方法,比方和自尊心强的孩子聊天时,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合理运用自尊心;和内向的孩子聊天时,要温顺一点等等。

只要用心,只要足够爱孩子,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在爱中长大,他们的心中也将充满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7
看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细心、耐心、专心和对孩子伟大的爱而感动,对现行教育感到痛心和无奈——如今,我们的绝大局部老师争分夺秒地往孩子们的头脑里堵塞现成的说法、结论和论断,从来不给孩子时机去接触思想泉和生动语言的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梦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我们的教育用一堵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分开来。

而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一个单词费尽心机把他们带到农场、田野地头、河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和蔼心,他把孩子带到森林里上音乐课,感受森林里蜜蜂的嗡嗡声、鸟叫声、流水声……,试问:我们如今有多少老师可以做到?不用说做到,就是想都不会想,我们如今的幼儿园和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推脱责任,宁可把孩子整天关在教室里,低年级同学连在学校里玩都没有时机,春秋游有的学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感受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这只是教育的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育者联络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
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理解儿童心灵的,他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当了校长,为了零间隔接触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长情况〔包括细节〕和各种变化,他直接选择兼任班主任。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

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忠诚的追随者,这方面和苏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试问我们如今还有多少位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当然,这不能全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长们大多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达标验收而疲惫不堪,不用说校长兼任班主任,很多时候任课老师们还要牺牲教学时间或加班加点来突击做资料应付检查呢。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战后残缺不全的“病态”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状况远比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们要差得多,但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好这些孩子,他说:“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同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劝告我们的老师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老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与生母一般亲昵得意的人”“教育者最可贵的
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老师们大多数喜欢上课时孩子“听话”,在老师的威严之下,很多孩子确实很听话——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两眼瞪着黑板,好象在注意听课,其实一句话都听不懂,苦不堪言,考试时孩子分数很低,老师就又骂孩子们说“你怎么这么蠢呢”,其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是老师蠢而不是孩子蠢!他说:“在未能用儿童的乐趣吸引住孩子之前,我便无权议论给他施加什么教育影响”。

我偶尔会到大学里给大学生上课,根本上是上课完毕后学生仍然不愿意分开教室,总缠着我问东问西,和我一同去上课的教授们问我:“你从未当过老师,也没有老师资格证,为什么你上课学生喜欢听,而且总是意尤未尽?”我答复说“因为我知道学生们想听什么、我知道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我认为,一个老师纵然满腹经论,假如没有演讲才能,上课缺乏感染力,不能捕获学生的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老师。

另外,老师用心讲课,付出了真情,总是可以感动人的。

从《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当好老师,深化研究了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当然我们的老师大多数也都修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但从我所接触的大多数老师的情况看,老师们学的这点所
谓心理学,与苏霍姆林斯基比起来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假如真的学成了,那么我们的一些老师就不可能在教育孩子〔特别是犯错误的孩子〕时,只会对孩子吼叫和恫吓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孩子们把校园的花朵摘下来时,他不是吼叫和恫吓,而是默不作声,之后他平静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摘掉了花,如今这块地方还美吗?这些光杆好看吗?如今我们到哪里去看花呀?”轻轻地几句话,孩子知错了,然后他发动孩子们动手劳动种花,孩子们欣然承受,苏霍姆林斯基就样到达了教育目的。

对这件事,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总结道:“情感,形象地讲乃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

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确实非常好,好到不讲原那么,什么都依孩子的,只差没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所以——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打个喷嚏全家人都着急围着孩子团团转,上个医院全家人陪着上满医院跑;在学校里假如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打闹闹吃了点小亏,他立即找学校算帐;班级劳动怕孩子累着,帮助孩子装病请假……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缺乏怜悯、对别人没有同情心、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对家长都不会尊重,何谈对社会负责任?在谈到培养孩子的道德时,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一个人的道德相貌如何,归根结底要看在他的童年时期是从哪些来获得快乐的,假
如他的快乐在于无思无虑、坐享其成,假如孩子不知什么是忧伤、委屈和痛苦,他就会成长为利己者,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

非常重要的是,让我们培养的人懂得最大的快乐——出于对人的关心而感受到的冲动人心的快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读书心得体会篇8
很多老师对一些学生非常头痛——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听话?然后争分夺秒地给学生们灌输所谓的知识,假如有学生稍一走神,就拍惊堂木提醒。

在长达四非常钟的时间里,要学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确定很难做到,假如学生做到了,那他们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精神代价——任由老师对他们进展了精神绑架。

他们听课时紧张不已,听课效果会好吗?假如说用这种方法来到达所谓的聚精会神,这样会使孩子的神经极端疲劳,引起神经衰弱和神经不安,就算学生成绩有暂时的进步,从整个过程来看,这种榨干孩子全部精力的老师,也不能算是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以自己的目光看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事物和现象,以自己的方式进展考虑。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不应该让知识如潮水般向他涌来,使孩子应接不暇、不知所措。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拙劣的老师把真理送到人前,一个优秀的老师教人寻找真理”,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渐渐地理解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