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创新型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探索创新型教师
一、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树立创新意识
营造创新氛围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新氛围是指能激励创新的协调、和谐的环境。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场所的布置,如课室、实验室,给学生以表现才华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中要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及互动、平衡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创新能力培养的心理环境。
第一、师生平等良性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从事的是知识的搬运工作,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教师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
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并不否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性、奠基性作用,而是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继承”“守成”和“传递”知识、技能,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从而导致个体乃至人类社会失去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决不能以牺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代价,知识的本义是服务于智慧的人生,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得知识背后的智慧,在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地领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
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努力变成现实。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讲解答疑、演示实验到巩固练习、检查评定,都应有创新性的处理。
倡导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个体的“另类”思维得到肯定得评价(通常不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课后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并提供合适的交流平台。
),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交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如果沿袭传统的师生不平等关系,过分注重教师自己的师道尊严,那么师生之间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平等交流,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学生对老师“盲从”,以至于对交流失去兴趣。
那么创新型学生迸发出的灵感、思维的火花也会被扼杀、扑灭。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的激发创新敏感性。
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
第二、正确建立学生的评价标准
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
在好坏学生的评价标准上,我们尤其需要更新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被视为好学生;相反,不服从教导,破坏财物,好动,不负责任,粗心大意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产生品行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由其心理年龄特点决定的。
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年龄上,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价值观、道德观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特点。
其次是好奇心求知欲驱使所致。
美国教育家对有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作所为时常逾常规。
中国民间早有“小时不逞,大了无用”的说法。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许因此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的后果。
创新型人才在学校来说,有的很容易发现,受老师喜欢,有的则往往表现为既固执,又捣乱,不适应注入式教学,如发明大王爱迪生、物理学家费米等在学校是受一般老师反感的对象。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崇尚个性自由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青少年会大胆地向权威和制度挑战,这些敢于反传统的孩子,也是未来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在教学评价标准上,重过程、轻结论,重发展、轻甄别,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倡导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倚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里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评价发挥激励作用。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教学才体现出它真正的活力。
第三、情感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情感的双重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获得综合效应。
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是在认知数学事物时对学习行为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常常表现为对数学事物或者数学学习活动的好恶倾向和心理感受。
积极的情感犹如“催化剂”,在数学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布卢姆曾指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
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
”
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指导和支配数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决定着数学学习行为的激发、强度和方向,是形成数学学习内部准备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对数学及其学习意义的了解;自我提高、发展的需要;对数学的认知兴趣;以及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等。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
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好多科学家从小肯用功,放弃了作为一个孩子乐于享受的游戏、玩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正是因为他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从科学研究本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愉快,这是他人所无法体会到的。
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准备作用,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是数学创新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成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