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关系问题≠辩证关系
比较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 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世界观≠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等于每个人的世界观都
是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 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并不是每 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1)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 基本观点 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代表观点
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 、气理说、活火说,德谟 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 论
在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培根、霍布斯、狄德 罗、费尔巴哈
科学性:正确地揭示了物 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 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
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 世界,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 反映存在,世界不可知。马克思主 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 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 ①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②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本义 哲学是一门 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的学问
生活需 要哲学
作用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②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意: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惊讶、困惑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 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 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 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的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步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 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
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质形态,具有明显的朴素 和直观色彩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
①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②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③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⑤上帝创造世界,神创造世界 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 一位哲人对他的一位朋友说,“你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是物质的,你闭上眼睛这 个世界就是虚假的”。他的朋友反问道,“我手中有把刀,你睁开眼睛,它是物 质的,但当你闭上眼睛时,我砍你一刀,你说这刀是不是虚假的?”两人的观点 ()
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绘制出光敏色素的结构,未来可以将经过改造的光敏色 素嵌入植物中,让植物喜欢在狭小空间生长以提高植物的种植密度,从而节 省空间,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事实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 在具有同一性,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起源,而且哲学源于人们对 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B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始终是思维的 本原,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哲学史上两大派别
哲
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分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史
上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
两
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个
对
辩证法 和 形而上学 分歧: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子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注意: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古希腊)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 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德国的费尔巴哈等。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狄德罗)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培根)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 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辩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证
唯
物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主
(辩证法)
义
第二单元:认识社 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三单元:文化传 承与文化创新
● (2023·陕西省·期末考试)下列说法与下图画中
● 的人物的世界观能形成“哲学上的对子”的是( )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 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汉代)
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南北朝)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明)
世界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史伯
【特别提醒】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 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关键词的内在逻辑:从一般到特殊,从哲学到马哲,先介绍了哲学的 含义,作用,基本问题,基本派别等,再介绍马哲的产生、基本特征、 中国化的成果等。
核心概念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来 自生活
起源
产生 方式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实践活动 )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 追问和思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本来)
历
史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
唯
化的有益成果(外来)
物
主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
义
会主义文化(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一轮专题复习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知识探究
核心概念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核心概念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概念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区别 含义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特点
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 系统的,人人都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不是 人人都有
联系 反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以 世界观为内容。 3)两者都源于生活实践,都有正误之分。
● 光合作用通常要求保持农作物合理的种植密度。201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绘 制出光敏色素的结构,未来可以将经过改造的光敏色素嵌入植物中,让植物喜 欢在狭小空间生长以提高植物的种植密度,从而节省空间,保障粮食安全。这 一事实佐证了(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C. 思维始终是存在的本原 D.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A. 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C. 都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说明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要 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材料中哲人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他朋友的 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两人的观点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B正确;材料强调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而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可知 和不可知的问题,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无关,排除C;材料中朋友的观点是唯物主义 观点,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并不是二者的共性,排除D。故选B。
客观精神
共同点 (根本观点)
把意识作 为世界的 本原,认 为意识决 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
①存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物是感觉的集合。(贝克莱)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 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 本方法(≠具体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决定世界观; 注意 ②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基本观点
唯 主观唯心 心 主义 主 义
客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 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 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关系
研究
对象
区 别
任务
作用
哲学 整个世界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一般)指导
具体科学 某一具体领域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 方法指导
联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 学”的观点,也要否定具体科学特殊性的“代替论”,还要反对那种完全否定哲学的 指导作用,企图取消哲学的“取消论”。
核心概念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 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凡认 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 主义。各种哲学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 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
一是把哲学看作“科学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错误倾向
二是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整体与部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最一 般的结论,而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比较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 关系问题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辩证关系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 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联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世界观≠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等于每个人的世界观都
是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 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并不是每 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1)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 基本观点 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代表观点
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 、气理说、活火说,德谟 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 论
在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 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培根、霍布斯、狄德 罗、费尔巴哈
科学性:正确地揭示了物 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 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
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 世界,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 反映存在,世界不可知。马克思主 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 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 识的事物
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 ①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②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本义 哲学是一门 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的学问
生活需 要哲学
作用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②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注意: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惊讶、困惑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 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 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 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的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进步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 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
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质形态,具有明显的朴素 和直观色彩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
①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②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③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⑤上帝创造世界,神创造世界 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 一位哲人对他的一位朋友说,“你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是物质的,你闭上眼睛这 个世界就是虚假的”。他的朋友反问道,“我手中有把刀,你睁开眼睛,它是物 质的,但当你闭上眼睛时,我砍你一刀,你说这刀是不是虚假的?”两人的观点 ()
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绘制出光敏色素的结构,未来可以将经过改造的光敏色 素嵌入植物中,让植物喜欢在狭小空间生长以提高植物的种植密度,从而节 省空间,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事实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 在具有同一性,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起源,而且哲学源于人们对 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B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始终是思维的 本原,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哲学史上两大派别
哲
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分歧: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史
上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
两
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个
对
辩证法 和 形而上学 分歧: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子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注意: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古希腊)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 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德国的费尔巴哈等。
○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狄德罗)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培根)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两种形态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探索世 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什么是哲学)
辩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证
唯
物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主
(辩证法)
义
第二单元:认识社 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第三单元:文化传 承与文化创新
● (2023·陕西省·期末考试)下列说法与下图画中
● 的人物的世界观能形成“哲学上的对子”的是( )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 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汉代)
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南北朝)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明)
世界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史伯
【特别提醒】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 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 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关键词的内在逻辑:从一般到特殊,从哲学到马哲,先介绍了哲学的 含义,作用,基本问题,基本派别等,再介绍马哲的产生、基本特征、 中国化的成果等。
核心概念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来 自生活
起源
产生 方式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实践活动 )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 追问和思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本来)
历
史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
唯
化的有益成果(外来)
物
主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
义
会主义文化(未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一轮专题复习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知识探究
核心概念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核心概念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概念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区别 含义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特点
是零散的、不自觉的,不 系统的,人人都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不是 人人都有
联系 反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以 世界观为内容。 3)两者都源于生活实践,都有正误之分。
● 光合作用通常要求保持农作物合理的种植密度。201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实验绘 制出光敏色素的结构,未来可以将经过改造的光敏色素嵌入植物中,让植物喜 欢在狭小空间生长以提高植物的种植密度,从而节省空间,保障粮食安全。这 一事实佐证了(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C. 思维始终是存在的本原 D.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A. 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C. 都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 说明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要 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材料中哲人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他朋友的 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两人的观点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B正确;材料强调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而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可知 和不可知的问题,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无关,排除C;材料中朋友的观点是唯物主义 观点,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并不是二者的共性,排除D。故选B。
客观精神
共同点 (根本观点)
把意识作 为世界的 本原,认 为意识决 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
①存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物是感觉的集合。(贝克莱)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 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 本方法(≠具体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决定世界观; 注意 ②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基本观点
唯 主观唯心 心 主义 主 义
客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 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 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关系
研究
对象
区 别
任务
作用
哲学 整个世界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一般)指导
具体科学 某一具体领域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 方法指导
联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夸大哲学,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 学”的观点,也要否定具体科学特殊性的“代替论”,还要反对那种完全否定哲学的 指导作用,企图取消哲学的“取消论”。
核心概念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 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凡认 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 主义。各种哲学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 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 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
一是把哲学看作“科学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错误倾向
二是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整体与部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最一 般的结论,而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