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与防控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02期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牛羊一旦感染该病,治愈率较低,终身携带病菌,严重时会患病牛羊甚至死亡。
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发,会对牛羊生殖器官造成感染,引发牛羊不育、流产及其他病症。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如果误食患病牛羊肉或与患病牛羊紧密接触,可能会自身感染布病。
因此,探讨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及防控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1病原分析
牛羊布病主要是由布鲁氏菌所引发,而布鲁氏菌分6种类型。
其中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危害性最大,牛布鲁氏菌可造成水牛、黄牛、奶牛等感染;羊布鲁氏菌会造成山羊、绵羊感染。
此外,还发生过羊布鲁氏菌造成牛、猪及其他动物感染布病的病例,而且不论是牛布鲁氏菌,还是羊布鲁氏菌都可使人感染。
2流行传播特点
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扩大,牛羊布病也高发、多发。
造成牛羊感染布病的原因主要是患病或隐性带菌牛羊。
如果将健康牛羊与感染布病或携带病菌的牛羊混养,极易造成健康牛羊感染。
在相同条件下,羊比牛感染几率更高,更易将布病传染给人。
据相关调查显示,人感染布病大部分都是由羊布病感染造成,只有少部分是由牛布病感染造成。
隐性带菌或患病牛羊是主要传染源,妊娠期牛羊染病,其分泌的
乳汁、羊水等分泌物都会携带布鲁氏
菌。
而公牛或公羊染病,病菌则主要分布在其精液中。
通常情况下,牛羊在感染布病后,关节、淋巴等器官会出现明显肿大,而且在其肝脏、尿液、粪便中可以分离出大量布鲁氏菌。
3防控存在的问题
养殖户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
缺乏专业防控知识,从而导致牛羊布病的发生率一直
居高不下。
此外,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的一种,养殖户由于防控不当,极易造成自身感染。
人在感染布病后,症状与感冒、风湿等疾病极为类似,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大、多汗低烧等症状。
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
,牛羊的流通
交易量加大。
部分养殖户没有按规定做好产地检疫,导致感染布病的牛羊被贩卖。
更有甚者明知道自己饲养的牛羊感染布病,依旧违法交易,加大了牛羊布病的外部输入风险。
当前的牛羊养殖,散
养依旧占据
一定的比例。
每家农户饲养的牛羊都不多,且分布较散,经常发生调运不申报,私自买卖的情况,从而导致牛羊疫病检疫无法有效落实,而这也加大了牛羊布病的传播风险。
4防控对策的优化
外部输入是导致牛羊布病暴发、传播的
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牛羊布病防控时,必须将严防外部输入作为关键一环。
对此,动物防疫部门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避免从外地调入,尤其是布病高发地调入牛羊。
必须从外地调入牛羊时,应提前对其进行疫病检测,确定布病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能调入。
在
牛羊调入之后,必须再次对其疫病检测,以防其在运输途中感染疫病,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才能引入养殖场。
在引入养殖场后,还要对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保其不存在布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牛群或羊群混合饲养。
隐性带菌及患病牛羊是牛羊布病的主
要传染源,而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在于清
除传染源,避免牛羊布病进一步扩
散。
为此,动物卫生、防疫、检疫部门必须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牛羊布病阳性病例,立即对其捕杀,并对其尸体及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以疫情发生地为中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防牛羊布病进一步扩散。
检疫工作是疫病防控的重要构成部分,
只有检测出牛羊布病阳性病例,才能更好的开展牛羊布病防控工作。
因此,在牛羊疫病防控时,必须切实加强牛羊布病检测,尤其是对外部调入的牛羊更要加强检测力度。
在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布病阳性病例,要立即捕杀,并对周边环境消毒处理。
5结
语
布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牛羊一旦感染该病,轻则终身携带病毒,重则甚至会造成死亡,引发人类感染。
因此,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必须对布病加强重视,通过严防外部输入、净化养殖环境、加强疫病检测等举措,切实降低牛羊布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吾仁其其克.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与防控分析[J].畜牧兽医
科学(电子版),2017(9):27.
[2]马建霞.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分析与防控建议[J].乡村科技,2018
(24):68-69.
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与防控对策
赵
晗1,徐国敬2,刘相春1
(1.山东省莒县政务服务中心,山东莒县
276500;2.山东省莒县店子集畜牧兽医站,山东莒县
276500)
关键词:牛羊;布鲁氏病;流行;防控
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21.02.108草食动物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