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名方吴茱萸汤主治三经寒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名方吴茱萸汤主治三经寒邪
吴茱萸汤把它看作Ⅱ类方。

吴茱萸汤的主治,这《伤寒论》当中主治涉及到三经,它是三经寒邪。

也就是说用它阳明,阳明呕吐,寒在阳明的呕吐;在厥阴的头痛;少阴的吐、利,分别有三条。

所以开始有些(人说)怎么都用这个方,一方治三经?这是要理解的一个重点。

另外这个方里的一个吴茱萸,使用的那个作用和人参的关系,有些人认为这个方虚寒为主。

有虚,应该是人参为主,也有这个看法。

实际上从这个归纳一下,吴茱萸汤在三经中间的一个作用,都是针对的阴寒之气上逆。

从病机分析的重点,围绕着阴寒之气的上逆。

这个方作为用药来讲呢,特别要注意生姜的用量。

生姜用量在仲景用法里,可以说是很突出的用到六两。

哪怕是和胃降逆为主的,旋覆代赭汤生姜用量够大了,五两,在方中最大。

而这个方里用到六两,说明用它的降逆作用,是用得很突出了。

因为生姜凡是用来降逆,用量都比较大,有这个特点。

降逆量是比较大的。

所以这是吴茱萸汤学习当中一个病机的分析,一个用药特点,这是重点掌握的。

吴茱萸汤出在《伤寒论》,它有三条。

一条作为阳明病的食谷欲呕,阳明的中焦虚寒,胃气上逆,呕吐,往往伴随吞酸,当然作为中焦虚寒的胃脘痛,喜温喜按,这个特点是中焦虚寒的共同特点。

阳虚失温的畏寒肢冷,也是一个共同特点,作为吴茱萸汤有中焦虚寒的一些基本特点,但它偏重于浊阴之气上逆,所以作为阳明病,涉及到胃气虚寒,它这个食谷欲呕再加上吞酸特点,有肝胃不和,肝胃之气虚寒这个特点。

那对于厥阴篇的厥阴头痛,伴随浊阴上逆、吐涎沫这个特点,干呕、吐涎沫,循着肝经到巅顶,浊阴之气上逆,可以头痛、干呕、吐涎沫。

从病机本质来看,是肝经的浊阴之气循经上逆造成的,所以这个方也常用于头痛。

比较不好理解的是少阴病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手足逆冷它当然还不是厥逆,那作为阳气不能布散,
阳虚失温,脾胃中焦主四肢,畏寒肢冷是好理解的。

烦躁欲死从来在多数的解释是认为就头痛,浊阴之气上逆,呕吐就产生这种,这种症状的出现是伴见心烦,也有些解释阴寒内盛以后出现阴躁。

所以这个证候分析并不统一,但是这三经的病理,浊阴之气上逆是共同的。

所以肝胃之气的上逆,这是共同的,治法上需要降浊阴之气上逆。

这是从各个病机共性当中归纳的。

那我自己有个看法,我认为由于它有手足逆冷,放在少阴篇里还是作为一种鉴别诊断,和四逆汤,少阴病的四逆汤的一种鉴别诊断。

因为作为少阴病心肾阳虚为主的,所以这个方从它主治到功效,针对心肾阳虚这点并不突出,这个供参考。

但是就从少阴、厥阴、阳明这三条浊阴之气上逆的共同点还是说得通的,所以归纳起来吴茱萸汤的病机重点是肝胃虚寒,浊阴之气上逆,胃是引起一种胃气上逆,肝胃不和,虚寒型的胃气上逆,肝胃不和;肝是浊阴之气,循经上逆,循肝经上逆,表现在头痛、干呕、吐涎沫,这是它的一个病机分析。

作为它的功用,这个方体现(的)治法,(是)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由于是内寒,温暖肝胃时兼补法,温补结合的,同时突出用药反映在降逆止呕上。

吴茱萸在这个方里有三方面的作用,它是辛热的,吴茱萸,能够归肝经、肾经、脾胃经,所以它有温肝作用,既能温肝又能疏肝;既有温胃作用,又有降逆作用。

所以它对于肝胃的虚寒的寒,能够温肝胃祛寒,主要祛里寒,这是一方面作用。

胃气上逆、肝经浊阴之气上逆呢,它又擅长于降逆,通过降逆达到止呕作用,通过降逆使肝经浊阴之气不上逆下行,解除吐涎沫、头痛,所以吴茱萸在方中作为君药。

人参体现了益气健脾,配合吴茱萸是温补结合,治疗肝胃虚寒。

生姜、大枣呢,生姜可以温胃祛寒,也擅长于降逆止呕,同时还能宣散水气;大枣可以补益脾胃之气,两个结合起来有调和脾胃、调和气血的作用。

生姜在这个方里用量最大,用到六两,是集中体现了这个方有较大的降逆作用,特别是降逆止呕,吴萸、生姜相配,降逆止呕力量很强,这也是一种基本的组合。

因此吴茱萸汤里边,吴茱萸、生姜的组合,再联系到后来,像我们后面讲当归四逆汤常用的一个加减方,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它偏偏加这两味,也突出在于从温经散寒向降浊,肝胃浊阴之气上逆,降逆止呕成为一个突出功效。

就是看到这个药物配伍的基本(的)一些结构,吴萸、生姜搬到那个方里边,那个方马上有温经散寒为主的,像治里证的,肝胃不和,浊阴之气上逆,作为它治疗主要方面了。

这也可以体会到这两个药一个结合产生的协同作用。

所以这个方虽然说药味不多,但温肝暖胃作用很好,特别在降逆止呕方面。

所以临床上用于头痛,用于呕吐,用于像美尼尔氏综合征,这类报道很多,用的病例是很多的。

这是吴茱萸汤的方义分析特点,方义分析,包括治法。

所以前面三个方,体现了各自的治法和针对病机的不同。

理中丸比较标准的中焦虚寒证,是一种病机基础见证,针对中焦虚寒比较标准的,针对这种基础病机。

而小建中汤作为中焦虚寒基础上,正虚方面又有了由于阳气不足继发的阴血不足,同时脏腑上在中焦脾胃的基础上涉及到肝脾不和。

所以它治疗的重点,中焦虚寒、阴血不足、肝脾不和这种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疼痛有时候可以拘急疼痛,这个方面为主了。

所以它功用都是温中补虚,但突出在和里缓急。

理中丸是温中补虚,健脾益气,它标准温补结合。

这吴茱萸汤它体现了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它侧重点不同。

临床使用,吴茱萸汤的辨证要点,它头痛特点(是)巅顶头痛,往往夜里增剧,天明渐减了;疼痛伴随着欲吐或者呕吐,伴随浊阴之气上逆,四肢不温、吐涎沫,这是它主要的证治要点。

食谷欲呕,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冷,这个是描述它的中焦虚寒、胃气上逆,主要是这两个呕吐以及浊阴之气循肝经上逆,两类证的一个特点。

当然胃气上逆严重了,增加和胃降逆的作用,半夏、陈皮、砂仁都能增加和胃的作用。

头痛剧烈可以加川芎。

但这类病经常反复发作,厥阴头痛往往反复发作,有些一、二十年不好,那这里还要加一些虫
类的通络药,虫类的祛风散寒通络的一些药。

虚寒重也可以加干姜、小茴这类,吴茱萸汤加一些治下焦的也可以治肝经虚寒,涉及到少腹的疼痛。

在使用当中胃热呕吐、阴虚呕吐、肝阳上亢头痛这些是不能用,因为大辛大热。

根据邓中甲讲方剂学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