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内容是第一、二学段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复习。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二部分复习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第三部分复习统计与可能性领域的内容,包括统计、可能性;第四部分组织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包括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两个专题。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
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画图和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
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在平时整理和复习的基础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
使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
复习时,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印象,记得牢,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进行预习。
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3.在系统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
对模糊的概念、不熟练的方法、尚未解决的疑难,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弥补。
通过对各种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
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础,也是系统整理复习的要求之一。
4.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练习加以适当的调整和增补。
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确有所获,并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就题论理,引导学生总结一般的解题策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和交流。
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见证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1 数的认识…………………………………………………………………………1课时
2 数的运算…………………………………………………………………………1课时
3 式与方程………………………………………………………………………… 1课时
4 正比例和反比例……………………………………………………………………1课时
5 图形的认识测量……………………………………………………………… 3课时
6 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1课时
7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8 制订旅游计划……………………………………………………………………1课时
9 绘制平面图…………………………………………………………………………1课时
数的认识。
(教材第68~73页)
1.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指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我们学过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还学过负数。
师: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这些是我们学过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数”的范畴都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本节课“数的认识”都包括哪些知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1. 整数和小数。
师: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先自己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
·0,1,2,3,4,…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1,-2,-3,…是负数,负数都比0小。
·3×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师: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整数和小数每一数位的计数单位。
小结: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进制计数法。
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1)读数、写数时都是从高位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占位。
(2)比较整数的大小,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整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最高位上数字大的整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比较小数的大小,首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最高位,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字,十分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需要精确位数的下一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近似数。
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
生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生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 分数和百分数。
师:你了解分数、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先自己整理,再与同学交流。
生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生2: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整理与反思”下的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小结:
(1)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的商。
例如:2÷3=2。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乘10,如0.1=0.10,其实就是110=10100;反之,小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就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除以10,如0.10=0.1,其实就是10100=110。
(3)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可以;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去掉百分号,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先把分数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百分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
3. 常见的量。
师: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和克,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时间单位,较大的有年、月、日;较小的有时、分、秒。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年、月、日之间的进率不同,1年=12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师:常用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数 的 认 识
数
{ 整数{ 正整数 零} 自然数 负整数 分数{ 假分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 小数{ 按整数部分是否为0划分{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按小数部分的位数划分{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循环 混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 无限不循环小数 百分数(百分比或百分率)
A 类
判断题。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
(2)8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3)因为45比67小,所以45的分数单位比67的分数单位小。
( )
(4)1是一切非0自然数的公因数。
( )
(5)一块铁重3100吨,可以写成3%吨。
( )
(考查知识点: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
B类
填空题。
(1)在0,1,76,-12,8400,-305中,自然数有( ),负数有( ),它们都是( )数。
(2)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 )米。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3)分数单位是1
9
数。
(4)10个0.001是( ),10个( )是0.1,( )个0.01是1。
(5)一种八折出售,现价是原价的( )%。
(6)一个数由4个10,3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
(7)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的数减少了46.8,原来的数是( )。
(考查知识点: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 (3)✕(4) (5)✕
B类:
(1)0,1,76,8400 -12,-305 整(2)13(3)8 1 (4)0.01 0.01 100 (5)80 (6)43.034 (7)52
教材习题
教材第68~70页“练习与实践”
1. -3 -1 0.5 1.3
2. 235中的“2”表示2个百。
1792中的“2”表示2个一。
3.26中的“2”表示2个十分之一。
0.542中的“2”表示2个千分之一。
230000中的“2”表示2个十万。
3.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25表示25个百分之一。
0.08表示8个百分之一。
0.145表示145个千分之一。
0.017表示17个千分之一。
4. 获得信息略
表示数量的有:686.00 450 ±5 2 8 16 40 18
表示顺序的有:122 08 031 29 2216 2012 6 29
5. (1)0.01 0.1 1 10 100 (2)40.074 (3)300030.3 (4)-7 +5
6. 51700读作:五万一千七百890200读作:八十九万零二百
93200读作:九万三千二百4106400读作:四百一十万六千四百
7. 略
8. (1)102600读作:十万二千六百160000读作:十六万
1665000读作:一百六十六万五千1228400读作:一百二十二万八千四百
78659903读作:七千八百六十五万九千九百零三
35712111读作:三千五百七十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
21813334读作:二千一百八十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四
3002166读作:三百万二千一百六十六
说想法略
(2)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16万平方千米166.5万平方千米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7866万3571万2181万300万
(3)面积:新疆(1665000)>西藏(1228400)>山西(160000)>江苏(102600)
人口:江苏(78659903)>山西(35712111)>新疆(21813334)>西藏(3002166)
9. (1)2500 (2)8.5 8.50
10. (1)1,2,3,6,9,18。
(2)9,18,27,36,45。
11. 2的倍数:24 60 132 240 570
3的倍数:24 45 60 105 132 225 240 570
5的倍数:45 60 105 225 240 570
12. 质数:2 3 5 7 11 13 17 19
合数:4 6 8 9 10 12 14 15 16 18 20
13. (1)12 13 15 21 23 25 31 32 35 51 52 53 共12个不同的两位数。
(2)①质数:2 3 5 13 23 31 53 合数:12 15 21 25 32 35 51 52
奇数:1 3 5 13 15 21 23 25 31 35 51 53 偶数:2 12 32 52
②有公因数2的:2 12 32 52
有公因数3的:3 12 15 21 51
有公因数5的:5 15 25 35
③2和3的公倍数是12;3和5的公倍数是15。
14. 第一种:奇数和偶数; 第二种:质数和合数。
思考题:这批树苗有59棵。
教材第71~72页“练习与实践”
1. 3
100.3 30% 3
100
0.03 3% 3
1000
0.003 0.3%
2. (1)25 9 3
5
(答案不唯一) 60
(2)1
83 8
3. (1)100% (2)3% (3)115% (4)30%
4. 0.75 1.2 2
56
5
40% 75%
5. (1)0.9999 0.99999 越来越接近1。
(2)1
161
32
越来越接近0。
6. ④花圃种玫瑰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最大。
①66.7%②62.5%③60%④75%⑤71.4%
7. (100-13)÷100=87%
8. 120÷150=80%
9. (1)
(2)略
10. 略
教材第73页“练习与实践”
1. (1)克千克吨(2)千克吨(3)分钟小时
2. 0.58 3 7 4 1050 1
3
27
3. (1)4 3 三四
(2)下 2 20 24 0
4. (12-9)+(17:30-14:00)=6小时30分
5. 37+18=55(分)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是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
6. 50×200=10000(千克)=10(吨) 一次能全部运完。
数的运算。
(教材第74~80页)
1. 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一些特殊情况。
整理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4.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生1:我们学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2:加法是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例如:2+3=5。
生3: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5-2=3。
生4: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2+2=6可以写成乘法2×3=6。
生5:除法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例如:6÷3=2。
师:加、减、乘、除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则运算,今天我们就重点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为下面具体复习四则运算的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备】
1. 四则运算。
师: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为了把相同数位对齐,这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实质是一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就是为了统一分数单位,就相当于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样看来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其实质是一样的。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不同。
师: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表示什么呢?举例说明。
生1:小数乘法如2×2.5,可以说表示2的2.5倍是多少,不能说表示2.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
生2:分数乘法如3×4
5
,可以说表示3的45
是多少,却不能说45
个3是多少。
师: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相同吗?
生: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时候要先把小数变为整数,按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算。
但是小数乘法按整数计算后看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在四则运算中,如果有0和1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呢?
生: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任何数和1相乘都得原数;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
师: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可以跟同学交流。
学生尝试用图示表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图示如下:
师: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计算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就是小数点对齐)。
加法计算要注意“满十进一”,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减法计算的时候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再减,不要忘记去掉借走的1。
·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变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
2. 运算定律。
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完成下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整理与反思”下面的表)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师:四则混合运算,有时可以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
3. 解决问题。
师: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哪些策略?你能举
例说一说吗?
生1: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求出答案、回顾反思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生2: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生3: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也是解决问题经常用到的策略。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热烈讨论的平等氛围中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积极讨论和参与体验,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转变学习方式。
验证学生的结果】
师: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
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数 的 运 算
A 类
计算。
813÷7+613×87
14×4÷14×4 65×9
64
910÷[12×(65-3
10
)] (考查知识点:数的运算;能力要求: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B 类
一批服装原价240元,现价200元,服装便宜了百分之几?
(考查知识点:数的运算;能力要求:熟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8 1316 99
64
2
B类:
(240-200)÷240×100%≈16.7%
教材习题
教材第74~75页“练习与实践”
1. (1)42
2.4 1.8 52 4.5 2.3 4.2 0.08 0.005
(2)5
65
8
3
10
4
2. 943 4860 35 116.45 4.86 350 27
3. 632 67.94 13.6
4.8 验算略
4. (1) 口算15×20=300(个)
(2)估算把698看成700 700+219=919(个) 919<1000
这个电影院不能同时容纳1000人看电影。
(3) 笔算或口算50000×75%=37500(人)
(4) 用计算器计算2301.91×10.1%=232.49291(万人)
5. 10.8 16 1.4 149.8
6. (1)3.64×33≈120(千米)
(2)120÷3.64≈33(分)
7. 480×5
6
=400(吨)
8. 300÷4
5
=375(千克)
9. (1)12.50+16.80=29.30(元) 29.30<30 付30元够了。
(2)22×75%=16.5(元) 22-16.5=5.5(元)
10. (1)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先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其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250÷160=156.25%248÷165≈150.3% 255÷158≈161.4%
265÷170≈155.9% 264÷164≈161.0%
(2)351÷188≈186.7%
教材第76~77页“练习与实践” 1. 55 30.2 11.85 1.08 5
27 2.
4×0.27×25 =4×25×0.27 =100×0.27
=27 3.8×99+3.8 =3.8×(99+1) =3.8×100
=380 560÷16÷5 =560÷(16×5) =560÷80 =7
(8+4
9)÷4 =8×14+4
9×1
4 =2+19
=21
9
25+37+35+47
=(2
+3
)+(3
+4
) =1+1 =2
813÷7+17×513
=(8
13+5
13)×1
7 =1×1
7
=1
7
3. (50+46)÷6=16(棵)
4. 20-4.5×3=6.5(吨)
5. 25×24×14=8400(个) 8400÷(28×30)=10(页)
6. 987×9-3=987×(10-1)-3=9870-987-3=8880
9876×9-4=9876×(10-1)-4=98760-9876-4=88880
98765×9-5=98765×(10-1)-5=987650-98765-5=888880
7. (1)(84-70)÷70=20%
(2)(70-60)÷70≈14.3% (84-60)÷84≈28.6%
8. (1)10000×(5%+10%)=1500(张)
(2)还能提出的问题不唯一,例如:三等奖的奖券有多少张? 10000×30%=3000(张)
9. (1)(63-56)÷56=1
8
(2)63×(1-1
9
)=56(人)
(3)63÷(1+1)=56(人)
10. (1)6÷(2
5+1
5
)=10(千克)
(2)(12
5-2
5
)÷1
5
=10(千克)
教材第78~80页“练习与实践”
1. (1)510÷6+4
2.5=127.5(元) (2)510÷(6-2)=127.5(元)
2. (1)60×(24+18)=2520(米)
(2)(60+210)×8=2160(米) 画图略
3. 14×12+14×18=420(人) 18×20+16×20=680(人)
还能提出的问题不唯一,例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14×18+16×18=540(人)
4. 10÷1.2×50≈417(千米) 417>400 够行驶400千米。
5. (1)320÷8×15=600(个) (2)30×20÷40=15(时)
6. 画图略黄瓜:(30×20-180)÷2=210(平方米) 番茄:210+180=390(平方米)
7.
时间行程
7:00-7:403200米
7:45-8:253200米
8:30-9:002400米
合计8800米
80×(120-10)=8800(米)
8. 画图略 48÷(1-3
7)×3
7=36(页)
9. 画图略 第一筐:56÷(9+5)×9=36(千克) 第二筐:56÷(9+5)×5=20(千克) 10.
原来 取放1次后 取放2次后 取放3次后 取放4次后 取放5次后
白子/枚 80 77 74 71 68 65 黑子/枚 50 53 56 59 62 65 相差/枚 30
24
18
12
6
(80-50)÷(3+3)=5(次)
11. 第三段:(90-2-5-5)÷3=26(米) 第二段:26+5=31(米) 第一段:31+2=33(米) 12. 小货车:50÷(2×2+6)=5(吨) 大货车:5×2=10(吨) 13. 买售价30元的门票4张和售价50元的门票6张。
30元票张数 50元票张数 总价 和420元比较 5张 4张
5张 6张
400元 420元
少了20元 同样多
思考题:假设原来两支蜡烛的长度分别是a 和b ,由题意可以知道(1-4
) a=(1-2
) b ,所以a :b=5:3。
即这两支蜡烛原来长度的比是5:3。
式与方程。
(教材第81~82页)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2. 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
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 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难点: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CCTV,NBA等一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说明字母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数学学科中,最明显的就是“式与方程”,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师: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生1:在C=2(a+b)中,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a表示长方形的长,b表示长方形的宽。
生2: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
生3:每人栽5棵树,a人一共栽5a棵树。
……
师: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可以先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等式的性质有哪些?跟小组的同学举例说说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
·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x +2=5,可以写成x +2-2=5-2,即x =3。
·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x ×3=6,可以写成x ×3÷3=6÷3,即x =2。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式 与 方 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也可以说方程一定是等式。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只有等式含有未知数时才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A 类
解方程。
4x -1.6=18 3
5x -14=7
5 x +1
4x =1
4 120x =0.32
1.6
(考查知识点:式与方程;能力要求:正确求出方程的解)
B 类
工人师傅要测一通信塔的高度,12时测得塔影长11米,直立竹竿影长0.5米,竹竿长1.5米,请你帮工人师傅计算出通信塔的高度。
(考查知识点:式与方程;能力要求:运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