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探究

作者:康学涛

来源:《创新科技》 2013年第6期

康学涛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 近年来,地质灾害以其多样性、危害性和广泛性而逐渐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地质灾害的大力投入,在其防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想在地

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还需要在许多方面付出积极地努力。

笔者在此对地质灾害做出以下浅析。

[关键词]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生命安全

[中图分类号] X141 [文献标识码] A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地质环境就成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质环境一旦遭到

破坏,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

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不仅使人民群众受灾严重,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采取

有效的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成为国民日益关注的问题。

1 地质灾害的分类

要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就必须先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分类一般来说是比

较复杂的。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另一类是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如果从地

质环境或者地质破坏的速度上划分,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慢性的地质灾害。突发性

的地质灾害也即是人们常说的狭义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缓慢性的地质灾害又称为环境地质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2 地质灾害的成因

2.1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和采掘的不规范性,部分开采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使他们在开采时,存在不合理或违规的开采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过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人为

地不合理开采,对安全工作不予重视,预留的矿柱较少,长时间的不规范开采造成应力失稳,

形成采空区坍塌、山体开裂等,继而发生山体崩塌滑坡。

2.2 在河流断面上大量修建的水利

工程、山区水库和拦水坝,使下游河段的水体发生了变化,当特殊原因诱发堤坝决堤时,

会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两侧山体滑坡等,造成地质灾害发生和水土流失,另外,拦水坝的渗漏和水土的流失,增加了土地的浸润和软化作用,也导致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2.3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逐渐稀缺,人们不断地开

挖边坡和依山建房,政府大量的修建公路,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当应力失稳时,极易诱发山

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2.4 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无节制破坏

行为,导致了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的砍伐树木、放炮采石、破坏植被,从而严重破坏了稳定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造成水土流失

严重,耕地的沙漠化速度加快,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3 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加强地质灾害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

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普遍认识,明确

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灾害意识,确保在

地质灾害来临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对灾害风险,从而不至于惊慌失措。管理人员和人

民群众都要正确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之能够在地质灾害

来临时主动应对风险。例如:可以村为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的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人们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培养全体人民的灾害意识,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地质灾害教育宣

传栏,从而保证做到在地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在灾害中从容应对,在灾害发生后能够积极

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

对灾害能够更加重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防灾的意识。

3.2 建立地质灾害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

建立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质灾

害情况的分析,建立起适合当地情况的完善的地质灾害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通过上传下达,层层落实,确保每个环节都安排具体人员负责。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适时监控,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地质灾害的宏观变化信息,增加工作

人员对地质灾害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时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地质灾害防范的电子网络平台,这已经逐步成为加强地质

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网络平台中,可以将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情况及时汇报到相关部门,从而为该地区提出有效地灾害防范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防范的及时有效性。这能够迅速地

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覆盖整个地区,全部聚集到这个监控空间中,并在地质灾害防范过程中实

行动态监测,做好灾害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3.3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

家学者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完善而又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有以

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规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预算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2)规范职能,加强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各部门人员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能。另一方面,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

学者,掌握地质灾害在一定区域内发生变化的规律,找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危险区域,并确

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地

质灾害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与地质灾

害管理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

决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使之方

便管理,提高效率,在管理中,对于地质灾害情况复杂的区域,要做到24小时监控,重点管理。

3.4 因地制宜加强综合防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