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土壤、空气和水等
非生物部分
能量:阳光温度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生物能 适应环境
生物受 环境影响
生物也能 影响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的类型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其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各 种 生 物 生产者 消费者
8: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 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 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C )
A、甲、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 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 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 群数量增加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0.35 0.39 DDT浓(ppm) 0.04 2.9×107 3.4
请分析说明: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生产者 ) (2)写出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乙 甲 丁 丙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营养级 )越高, 生物体的DDT浓度越高。
5: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 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O2 D、CO2
6: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 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C A、农药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B、池塘中的生物抗农药的能力强
C、池塘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平衡能力 D、以上三项都是
[例2] 图4—1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条食物链。 5 草→鼠→蛇→鹰 (2)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3)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 草→鼠→鹰或草→兔→鹰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 鹰和狐。该食物网中的 鼠、兔 ____会大量增加, 后又减少,达到新的稳 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 分解者 的成分有____。
绿色植物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绿色植物;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蛇 。
蝉
螳螂
黄雀
减少 。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5
4.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 细菌 通过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5
1: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 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一片草地、草 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中的蝗虫可依 次称为( A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草
蛇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对图进行解释。
①
(1)最外面的大方框表示( ) 生态系统 (2)由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方框越来越小,简头越来越细,这表 明( ).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3)图中箭头①表(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③ ② ④
(4)由生产者发出的三个箭头分别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箭头的②含义是(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部分能量 箭头③的含义是( 箭头④的含义是( 呼吸作用消耗的部分能量 ); 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 ). );
2:下图为自然界中N、P、K循环示意图,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B、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 C、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甲 乙 丙
N、P、K
3:室温20℃左右的春季,在实验室的玻璃 缸中放入含有单细胞绿藻的水、金鱼藻、小 的扁卷螺、泥沙等,然后用一块玻璃盖上, 设法使玻璃完全密闭,将它放在窗台上,如 图所示(扁卷螺以单细胞绿藻为食,必须吸 收水中的氧气),在密闭后的一段时间内, 整个装置( A )
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 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1、结构上的平衡
生 态 平 衡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 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上的平衡。
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输出和输入物质能量上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 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0. 据报道:全球有四个沙尘暴中心:澳大利亚、北美、非洲 和亚洲中部。我国是沙尘暴的频发地区,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 古地区的沙尘暴多次袭击西北地区。据此回答: (1)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从生态 因素分析,目的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中 ________因素; 非生物 (2) 为搞好酉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政府实行“退耕还 林、退耕还草”,强调树种和草种的多样性,其目的是增强生 自动调节 态系统的 ___________能力。 (3) “西气东输”工程已于今年10月1日全线投产。来自新疆塔里 木盆地的天然气,正源东进4000公里,成为上海等东中部省市 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新疆每年带来10亿元的财政收入 甲烷 ,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
生态系统的概念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2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湖泊、一条河流、 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C
D A
B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面另一部 化石燃料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 分则以 ( 机环境中以( )和( )形式存在. 碳酸盐 CO2
(5)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阳光
C、H、O、N等 细菌 蛇
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了一个 生态系统 的组成及各成 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能源 。
下图是生态系统 中碳循环示意图, 图中D为大气,请 据图回答: A
C D
B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生产者 )固定太 阳能开始.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 B为( 分解者 )C为( 生产者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光合)作用实现的,CD是通 过( 呼吸)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分解 )作 用实现的.
第二讲 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 物个体的总和。
请列举一些种群的例子
一条淡水鱼
提问:1、它生活在哪里?
2、它身边还有哪些生物?
3、它所处的环境除了生物外, 还有那些物质?
种
注意:种群的特点
群
种群:是生活在一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 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 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苔藓地衣层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 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
A、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B、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C、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D、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4: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植物和动物种 类繁多,数量庞大,并能长期处在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不易被打破,这个生态系统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例3] 下列叙述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 动调节能力的是 ( B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例4] 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 D 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了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网状 草 鼠 蛇 鹰
兔
鹰
最长的食物链是:狐 用箭头把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
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互不相关的吗?
物质循环和物质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返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圈
(2)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 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 提供营养) ——动物(直接或间接 以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 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 物重新利用。
生 态 系 统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阳光、空气、水、 温度、矿物质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 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②同种生物( 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 同一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 一群个体)
4.群落
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请你举一个群落的例子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注意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 等一定范围内) 2、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 3、群落有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区域大小视观察和研 究的需要而定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 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 戊 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 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 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 丙 ; 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 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
课内例题解析
[例1] (1)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 和浮游生物共同组成 ( C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 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以这棵朽 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C ) A、种群 D.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海平面下约12千米,离地 面深达2-3千米岩石层都有生物
生态系统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 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 (2) 组成 生 态 系 统
生 物 部 分
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消费者 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分解者 动植物尸体)
(2)、措施: 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 的生态系统。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自然因素的恶化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的生存可持续性发展发展离不开一个适 宜稳定的环境。
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守生态规律,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 态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 DDT的平均浓度。 甲 乙 丙 丁
非生物部分
能量:阳光温度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
生物能 适应环境
生物受 环境影响
生物也能 影响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的类型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其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各 种 生 物 生产者 消费者
8: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 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 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C )
A、甲、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 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 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 群数量增加
能量(KJ) 2.8×109 1.3×108 9.1×107 0.35 0.39 DDT浓(ppm) 0.04 2.9×107 3.4
请分析说明: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生产者 ) (2)写出四个种群的最简单的能量流动渠道 乙 甲 丁 丙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营养级 )越高, 生物体的DDT浓度越高。
5: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 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O2 D、CO2
6:养鱼的池塘经常接纳含有农药的农田水,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池塘的生态平衡不会 遭到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C A、农药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B、池塘中的生物抗农药的能力强
C、池塘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平衡能力 D、以上三项都是
[例2] 图4—1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 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条食物链。 5 草→鼠→蛇→鹰 (2)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 (3)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 草→鼠→鹰或草→兔→鹰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蛇、 鹰和狐。该食物网中的 鼠、兔 ____会大量增加, 后又减少,达到新的稳 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 分解者 的成分有____。
绿色植物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绿色植物;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蛇 。
蝉
螳螂
黄雀
减少 。 3.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5
4.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 细菌 通过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 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5
1: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 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一片草地、草 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中的蝗虫可依 次称为( A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草
蛇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对图进行解释。
①
(1)最外面的大方框表示( ) 生态系统 (2)由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方框越来越小,简头越来越细,这表 明( ). 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3)图中箭头①表(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③ ② ④
(4)由生产者发出的三个箭头分别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箭头的②含义是(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部分能量 箭头③的含义是( 箭头④的含义是( 呼吸作用消耗的部分能量 ); 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 ). );
2:下图为自然界中N、P、K循环示意图,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B、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 C、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甲 乙 丙
N、P、K
3:室温20℃左右的春季,在实验室的玻璃 缸中放入含有单细胞绿藻的水、金鱼藻、小 的扁卷螺、泥沙等,然后用一块玻璃盖上, 设法使玻璃完全密闭,将它放在窗台上,如 图所示(扁卷螺以单细胞绿藻为食,必须吸 收水中的氧气),在密闭后的一段时间内, 整个装置( A )
一个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 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1、结构上的平衡
生 态 平 衡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 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上的平衡。
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输出和输入物质能量上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 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0. 据报道:全球有四个沙尘暴中心:澳大利亚、北美、非洲 和亚洲中部。我国是沙尘暴的频发地区,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 古地区的沙尘暴多次袭击西北地区。据此回答: (1)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从生态 因素分析,目的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中 ________因素; 非生物 (2) 为搞好酉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政府实行“退耕还 林、退耕还草”,强调树种和草种的多样性,其目的是增强生 自动调节 态系统的 ___________能力。 (3) “西气东输”工程已于今年10月1日全线投产。来自新疆塔里 木盆地的天然气,正源东进4000公里,成为上海等东中部省市 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新疆每年带来10亿元的财政收入 甲烷 ,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
生态系统的概念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2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湖泊、一条河流、 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C
D A
B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面另一部 化石燃料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 分则以 ( 机环境中以( )和( )形式存在. 碳酸盐 CO2
(5)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进行.
阳光
C、H、O、N等 细菌 蛇
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了一个 生态系统 的组成及各成 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能源 。
下图是生态系统 中碳循环示意图, 图中D为大气,请 据图回答: A
C D
B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生产者 )固定太 阳能开始.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CO2)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 B为( 分解者 )C为( 生产者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 光合)作用实现的,CD是通 过( 呼吸)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分解 )作 用实现的.
第二讲 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 物个体的总和。
请列举一些种群的例子
一条淡水鱼
提问:1、它生活在哪里?
2、它身边还有哪些生物?
3、它所处的环境除了生物外, 还有那些物质?
种
注意:种群的特点
群
种群:是生活在一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 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 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苔藓地衣层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 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
A、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B、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C、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D、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4: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植物和动物种 类繁多,数量庞大,并能长期处在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不易被打破,这个生态系统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例3] 下列叙述中,能增强生态系统自 动调节能力的是 ( B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生物的种类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生物的种类
[例4] 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可以 D 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一定很小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了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网状 草 鼠 蛇 鹰
兔
鹰
最长的食物链是:狐 用箭头把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
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互不相关的吗?
物质循环和物质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以无机物形式流动 返复出现循环流动 生物圈
(2)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 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 提供营养) ——动物(直接或间接 以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 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 物重新利用。
生 态 系 统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阳光、空气、水、 温度、矿物质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 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②同种生物( 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 同一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 一群个体)
4.群落
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请你举一个群落的例子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注意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 等一定范围内) 2、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 和微生物) 3、群落有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区域大小视观察和研 究的需要而定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 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 戊 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 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 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 丙 ; 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 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
课内例题解析
[例1] (1)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 和浮游生物共同组成 ( C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 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以这棵朽 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C ) A、种群 D.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海平面下约12千米,离地 面深达2-3千米岩石层都有生物
生态系统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 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 (2) 组成 生 态 系 统
生 物 部 分
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消费者 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分解者 动植物尸体)
(2)、措施: 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 的生态系统。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自然因素的恶化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的生存可持续性发展发展离不开一个适 宜稳定的环境。
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守生态规律,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 态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残留农药 DDT的平均浓度。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