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评估三文言文阅读(传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评估专题评估三文言文阅读(传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宋微子世家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

纣即立,不明
..,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

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阢国,惧祸至,以告纣。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
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
..,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

我祖遂陈于上,纣沈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

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仇。

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

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吾家保于丧?今女无故告予,颠跻,如之何其?”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乃毋畏畏,不用老长。

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

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遂亡。

箕子者,纣亲戚也。

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

人或曰:“可以去矣。

”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

”乃被发详狂而为奴。

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

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

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

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

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

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史记·宋微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纣即立,不明
..,淫乱于政
不明:不明白,不懂得。

B.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
..
自决:自己决断。

C.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
信:相信。

D.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
造:建造。

答案:B
解析:A.不明:不圣明,黑暗。

C.信:果真,确实。

D.造:到,来到。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商纣王“不明”的一项是( )
①纣沈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
②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
③小民乃并兴,相为敌仇小民乃并兴,相为敌仇
④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
⑤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
A.①②⑤ 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②③是说纣王因“不明”而造成的后果,⑥的行为说的不是纣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子向纣王多次进谏无果,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最后果断地下决心离开了殷朝。

B.太师对商纣王的昏庸也很痛心,认为这是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殷朝臣民还竟违背和诬秽神祇意旨。

C.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亲属,但都因忠诚耿直落得惨痛的结局,一个被迫离开殷朝,一个假装疯癫作了奴隶,一个被杀死后剖腹挖心。

D.孔子认为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仁者。

司马迁则借此强调仁义之举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微子自己无法决断,先去向太师、少师询问,然后才离开殷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乃毋畏畏,不用老长。

(2)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3)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

答案:(1)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

(重点词语:“笃”“下灾”“畏畏”等)(2)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重点词语:“隐”“鼓”“传”等)(3)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

(重点词语:“追道”“所以”“兴”等) 参考译文: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庶出的哥哥。

商纣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都不听。

等到祖伊因周西伯昌修行德政,灭亡(黎)国后,担忧灾祸降落殷朝,便又来奉告纣王。

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

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

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衷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

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

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

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微子继续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的殷朝还能保住吗?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如陷于不义,那么怎么办呢?”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

今天,殷朝臣民竟违背和诬秽神祇意旨。

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

”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

箕子是纣的亲属。

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

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

”由于纣王淫佚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仍不听。

有人说:“可以离开了。

”箕子说:“作人臣的向君主进谏,君主置之不理,便离他而去,这是张扬君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我不忍心这样做。

”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
做了奴隶。

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所以人们传颂他的曲子为《箕子操》。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罪过,而不能用死直言规劝,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呢!”于是,就直言进谏纣王。

纣王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真是这样吗?”于是,纣王杀死比干,挖出他的心来验证。

微子说:“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义理连。

所以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应随之而号哭;人臣如果屡次规劝,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人臣应该远离君主了。

于是,太师、少师就劝告微子离去,微子便远行了。

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

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太史公说:孔子说过“微子走了,箕子成为奴隶,比干进谏被杀,殷朝有三位仁者。

”《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从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

襄公时,修行仁义,想做盟主。

他的大夫正考父称赞他,所以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

宋襄公在泓水吃了败仗之后,有的君子认为他值得赞扬,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位,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

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罪:治罪,加罪。

B.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C.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D.景帝召田叔案.梁案:通“按”,审查,追查。

答案:C
解析:敌:敌对,对抗。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⑤王长者,不倍德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①说的是田叔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的品行;③说的是孟舒、田叔甘愿认罪的情况;⑤说的是赵王的品格。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答案:D
解析: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3)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答案:(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

(重点词语:“备”、“遇”、“为乱”等)(2)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

(重点词语:“是”、“坐”、“免”等。

被动句)(3)孟舒怎么能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重点词语:“岂故”“驱”等)
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

喜爱与众公交游。

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盘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骂他。

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造反。

”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长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

”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

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着赤褐色的囚服,自己剃光头发、颈上套着刑具,假称是赵家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封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朝中大臣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

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
“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

”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

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张敖的人罪及三族。

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

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人。

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云中太守的职务。

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文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

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

”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

”皇上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若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袖:名词动用,袖中藏着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箴:针砭,规诫
C.而士君子多.之多:多于
D.而往往流闻禁.中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答案:C
解析:多:赞赏,称赞。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示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②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④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⑤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⑥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A.②④⑥B.①②⑥
C.①②③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①是别人对其诗文的赞赏。

③是说白居易对皇上感恩。

⑤是别人替白居易陈情的言论。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而“拜左拾遗”,属于越级提拔,所以白居易打算用生平所有学问报答皇上给予的恩惠。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先后打消了皇帝封河东王锷为宰相的念头、请罢河北用兵等,这些正是他报答皇上恩遇的表现。

D.因为白居易急切地劝谏皇帝不可提拔承璀做招讨使而惹得皇帝不高兴,经李绛一番解释,皇帝对白居易的嫌隙才涣然冰释。

答案:B
解析:“疏入不报”的“报”是“回答、答复”的意思。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

(2)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答案:(1)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

(2)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参考译文: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

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写诗文。

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

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

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

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

”(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辞十分激切。

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

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

”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

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应该阻止白居易进谏。

”皇上说:“你说得对。

”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

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
悌而呵之。

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

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

”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

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①。

徽遭太祖丧,不哀,
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

黄初中,为堂阳长,以.
选为平原王傅。

王即尊位,是为明帝。

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曰:“唐、虞有遏密之哀,高宗有不言之思,是以至德雍熙,光于.
四海。

”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隆。

对曰:“《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今兴宫室,起陵霄阙,而鹊巢之.
,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

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他姓制御之,斯乃上天之.戒也。

夫天道无亲,惟与.
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

夏、商之季.
,皆继体也,不钦承上天之明命,惟谗谄是从,废德适欲,故其亡也忽焉。

太戊、武丁②,睹灾竦惧,祗承天戒,故其兴也勃焉。

今若休罢百役,俭以足用,增崇德政,动遵帝则,除普天之所患,兴兆民之所利,三王可四.,五帝可六,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已哉!臣备腹心,苟可以繁祉圣躬,安存社稷,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也。

岂惮忤逆之灾,而令陛下不闻至言乎?”于.
是帝改容动色。

(选自《三国志·高堂隆传》,有删节)
注:①相:汉朝分封的王国的相,职位相当于太守。

②太戊、武丁:商朝的两个国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
悌而呵之 名:叫着……名字 B .夫天道无亲,惟与.
善人 与:赞许 C .夏、商之季.
,皆继体也 季:时期 D .三王可四.
,五帝可六 四:传四代 答案:C
解析:“季”应为“末期”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隆以.义正谏以.选为平原王傅 B.⎩⎪⎨⎪⎧ 光于.四海于.是帝改容动色
C.⎩⎪⎨⎪⎧ 起陵霄阙,而鹊巢之.斯乃上天之.戒也
D.⎩⎪⎨⎪⎧ 岂惟殷宗转祸为.福而已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答案:D
解析:D 项,两个“为”均为助词,意为“变为,变成”。

A 项“以”,前者为“用”“拿”;后者为“凭……的身份”。

B 项,“于”,介词,前者为“在”;后者为“由于”。

C 项,“之”,前者为代词,它,代陵霄阙;后者为助词,的。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高堂隆恪守大义的一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