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PPT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重点监测的疾病也 被纳入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疫情报告要求
•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都应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 •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首诊医
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负责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 •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 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 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由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 填写报告卡 • 传染病报告卡由报告单位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统一管理。
24小时报告时限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 携带者的报告
•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 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3疫情报告时限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 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 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 现场调查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 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 核实,并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 息应及时删除。
•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 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审核。
• 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 区内的医疗机构。
1.5 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具体流程见图示1)
• 处理时限 : 对于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县级疾 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或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应于2小时内到 达现场,其他疫情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
报告的内容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 就诊时间、报告时间(9项内容)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范围:除法定传染病外,省 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 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 病11种。
•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 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由卫生 部决定并予以公布。(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 入丙类管理)
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 分析报告。
•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 住址统计。
• 4.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一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 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
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 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 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其他传染病的报告:
•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内某种传 染病暴发和流行的情况决定是否将其纳 入乙、丙类管理的范畴。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负 责收集和报告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 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
1.3疫情报告时限
2小时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情况 • 上述情况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 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 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责任报告单位: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 责任报告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妇幼保健 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 检验和检疫机构;
• 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 责任报告人。主要包括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 医护人员、检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以及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 2小时到达现场:原则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于2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开始调查处理。
1.5疫情调查与处置
暴发疫情现场处理步骤
• 为现场工作准备 • 证实暴发存在 • 明确诊断标准
病例定义(实验室确诊、临床诊断、可疑病例)
• 收集病例
收集病例数,病例个案调查
• 描述性研究
人、时间、地点三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生事件报告和处置中的任务与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及部门职责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2.疫情报告程序与方式 3.疫情报告时限 4.疫情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利用 5.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6.评价指标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 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
• 3.确定和登记密切接触者:当传染源已明确时,及时查找密切接 触者的数量及去向,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续发 病例的出现。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1
1.5 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4.采取控制措施
• 隔离传染源:病例入院(或在家)隔离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划定疫点、疫区范围,开展疫点消毒,
•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 更正为地址不详。
•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 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由 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订正。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补报
•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 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查重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 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 求执行。
1.2疫情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谁发现、谁报告)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 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 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 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 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报告数据管理(审核、确认)
• 报告卡的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 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包括节假日)至少四次 (每半天至少两次)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浏览,对有 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 6.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 7.疫点的解除:连续观察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
无续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即可解除疫点、疫区。 • 8.及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报告。
1.5疫情调查与处置
暴发疫情处理时限
• 立即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暴发疫情 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
报告与管理
培训说明
培训目的:
• 了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管理及现场处置
•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 职责和任务
• 了解食品安全有关要求
培训时间
• 50分钟
主要内容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并按照下述流程进行现场调查处置
• 1.核实诊断:查明疫情 询问病人,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 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予以核实诊断
• 2.追溯传染源 : 根据病种和病人发病前后可能接触的人群,查 找疑似病例,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和可能引起的疾病传 播的因素,查明传播途径。
对可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按统一流调表逐项明确 填写。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报告数据的管理 --报告卡的订正
• 在同一医疗机构发生的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 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机构及时订正。
•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 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通报情况,订正卡须于24小时内寄出。
对不同的疫情可采取针对性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 对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必须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 消毒; • 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开展健康 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能力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 5.采样送检:根据现场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病种特点, 可分别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鼻咽拭子、分 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其他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 提出假设
病因假设的提出
• 通过分析研究验证假设
修正和再检验假设
• 实施控制措施
注意:实施控制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调查的始终
• 交流调查发现
(后面章节有详细介绍)
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2
1.6工作目标与评价指标
1.工作目标
• 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治疗,规范现场处置,控制暴发流 行。
2. 评价指标 • 1.网络报告率=有病例报告的单位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单位数 *100% • 2.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3.及时审核率=及时审核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4.重卡率=重复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5.传染病漏报率=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数/传染病病例总数*100% • 6.处置及时率=及时处置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 • 7.处置合格率=处置合格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
主要内容
• 1.概述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 3.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内容 • 4.现场卫生学评价 • 5.应急反应终止
2.1 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 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 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 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常见错误填写:肺结核、乙肝)
实验室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
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
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 统》的数据。
•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 进行动态监控,并根据疫情形势和工作需要按旬、月、年进行动 态分析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重点监测的疾病也 被纳入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疫情报告要求
•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都应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 •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首诊医
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负责填写传染 病报告卡; • 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 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 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由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 填写报告卡 • 传染病报告卡由报告单位传染病管理人员负责统一管理。
24小时报告时限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 携带者的报告
•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 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3疫情报告时限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 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 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 现场调查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 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 核实,并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对误报、重报信 息应及时删除。
• 对于其他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 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审核。
• 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将辖区内疫情分析结果反馈到辖 区内的医疗机构。
1.5 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具体流程见图示1)
• 处理时限 : 对于甲类传染病或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县级疾 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或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应于2小时内到 达现场,其他疫情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
报告的内容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 就诊时间、报告时间(9项内容)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传染病报告卡报告范围:除法定传染病外,省 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 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 病11种。
•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 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由卫生 部决定并予以公布。(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被列 入丙类管理)
当有甲类或按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 分析报告。
• 3.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 住址统计。
• 4.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向上一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 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
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 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 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其他传染病的报告:
•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内某种传 染病暴发和流行的情况决定是否将其纳 入乙、丙类管理的范畴。
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负 责收集和报告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
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 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
1.3疫情报告时限
2小时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 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 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情况 • 上述情况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 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 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 责任报告单位: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 责任报告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妇幼保健 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 检验和检疫机构;
• 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 责任报告人。主要包括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 医护人员、检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以及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
• 2小时到达现场:原则上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报
告后应于2小时内赶到现场并开始调查处理。
1.5疫情调查与处置
暴发疫情现场处理步骤
• 为现场工作准备 • 证实暴发存在 • 明确诊断标准
病例定义(实验室确诊、临床诊断、可疑病例)
• 收集病例
收集病例数,病例个案调查
• 描述性研究
人、时间、地点三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生事件报告和处置中的任务与要求 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及部门职责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2.疫情报告程序与方式 3.疫情报告时限 4.疫情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利用 5.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6.评价指标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 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
• 3.确定和登记密切接触者:当传染源已明确时,及时查找密切接 触者的数量及去向,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注意续发 病例的出现。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1
1.5 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4.采取控制措施
• 隔离传染源:病例入院(或在家)隔离治疗; • 切断传播途径:划定疫点、疫区范围,开展疫点消毒,
•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 更正为地址不详。
•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 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由 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订正。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补报
•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 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查重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 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 求执行。
1.2疫情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谁发现、谁报告)
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
• 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 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 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 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报告数据管理(审核、确认)
• 报告卡的审核:
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 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包括节假日)至少四次 (每半天至少两次)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浏览,对有 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 6.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 7.疫点的解除:连续观察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
无续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即可解除疫点、疫区。 • 8.及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报告。
1.5疫情调查与处置
暴发疫情处理时限
• 立即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暴发疫情 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属地县级疾控机构。
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
报告与管理
培训说明
培训目的:
• 了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管理及现场处置
•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 职责和任务
• 了解食品安全有关要求
培训时间
• 50分钟
主要内容
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
并按照下述流程进行现场调查处置
• 1.核实诊断:查明疫情 询问病人,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 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予以核实诊断
• 2.追溯传染源 : 根据病种和病人发病前后可能接触的人群,查 找疑似病例,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和可能引起的疾病传 播的因素,查明传播途径。
对可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按统一流调表逐项明确 填写。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报告数据的管理 --报告卡的订正
• 在同一医疗机构发生的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 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机构及时订正。
• 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 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通报情况,订正卡须于24小时内寄出。
对不同的疫情可采取针对性消毒、杀虫、灭鼠等措施。 对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必须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 消毒; • 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服药,应急接种;开展健康 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能力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情调查与处置
散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 5.采样送检:根据现场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病种特点, 可分别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鼻咽拭子、分 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其他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依据
• 提出假设
病因假设的提出
• 通过分析研究验证假设
修正和再检验假设
• 实施控制措施
注意:实施控制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调查的始终
• 交流调查发现
(后面章节有详细介绍)
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图2
1.6工作目标与评价指标
1.工作目标
• 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治疗,规范现场处置,控制暴发流 行。
2. 评价指标 • 1.网络报告率=有病例报告的单位数/实现网络直报的单位数 *100% • 2.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3.及时审核率=及时审核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4.重卡率=重复报告的报告卡数/报告卡总数*100% • 5.传染病漏报率=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数/传染病病例总数*100% • 6.处置及时率=及时处置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 • 7.处置合格率=处置合格的疫情数/处置的疫情总数*100%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管理
主要内容
• 1.概述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 3.卫生应急现场工作内容 • 4.现场卫生学评价 • 5.应急反应终止
2.1 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 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 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基本知识
填报要求
• 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 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 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常见错误填写:肺结核、乙肝)
实验室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
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
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1.4报告数据的管理、分析利用
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 1.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 统》的数据。
•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 进行动态监控,并根据疫情形势和工作需要按旬、月、年进行动 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