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 一元一次方程(1)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1)》
说课材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达拉特旗第八中学
任课教师:郭丽娜
2016年11月7日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进一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经历对实际问题探索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法与教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教授给学生的,而是由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激起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体验意义,为学生自由探究,创造空间。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理念,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五、教学过程
1、合作复习
通过给出的几个式子回顾以前学习的等式和方程的概念,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板书【方程】
2、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会用多媒体呈现课本当中的问题情境,由于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行程问题,学生比较熟悉。

引入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并且为从算式过渡到方程做准备。

问题1:小组讨论各个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尝试列出算式。

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可以突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

而问题2是在问题1算式的基础上过渡到方程,学生在思考后可能也会无从下手,这时我这样说“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2:如果设A、B两地的路程是x km,你能分别列出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从两车的时间相差1 h,你能列出关于x的方程吗?
在这一步骤中,就问题2“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用未知数X去表示AB两地之间的路程,并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X去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到B的时间,通过引导学生分步用未知数表示相关量,为下面通过等量关系列方程作准备。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时间=路程/速度公式较为熟悉,能够分别用X/70和X/60分别表示客车和卡车由A到B的路程,紧接着我向学生提问那么现在怎么列出方程?这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同桌之间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找出题目当着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我巡回指导。

指名汇报的基础上得出等式方程:X/60-X/70=1。

这样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路程公式的掌握这一知识,思考找出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通过上述思考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问题3: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在这个讨论活动中,我采取了先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后,学生得出还可以设时间为未知数列方程。

从学生的分析总结,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在以后学习中将遇到的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两种设元。

在这个环节里,问题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了: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也通过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会逐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从而总结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接着再给出两道课本例题,让学生懂得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提取例题中出现的方程请学生观察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然后达成共识: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特点,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再次强调一个
和一次,一元及一个未知数,一次即未知数次数为1。

【板书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3、展示反馈
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让学生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设置此题的意图是让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并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这样能够充分落实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4、回顾整理,小结作业
小结方面,我会让学生先归纳,然后我补充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是什么?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的步骤及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方式的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从而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5、检测
巩固新学的内容。

六、课后反思
不足之一:自主探究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

因为这是课本的一个引题,课前我考虑到这一题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是这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既可以用算术解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法,还可以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是一道很好的引题。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用非常形象的表格(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题目的含义,但是大部分学
生仍然面对题目的一大堆文字表述不知所措,这表明初一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理解能力还不强。

不足之二: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

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

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不足之三:重难点时间把握不足。

本节课的重点是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难点是运用相等关系列方程。

我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自主探究上,对重点部分没有巩固,从而使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没有达到理想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