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三篇-读后感大全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三篇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
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在本作中,王国维提到两个耐人寻味的概念,一个是“诗人
之眼”,另一个便是“赤子之心”。
诗人之眼,是指不带任何功利性的审美之眼;赤子之心指的
是对美的感知之心。
诗人之眼,能观有我、无我之境,便是所谓“喜怒时有我,
作诗时无我“,无我之境”的“无我”,即为王国维《叔本华之
哲学教育学说》一文中讲的“无欲之我”。
所谓“理想”与“写实”的提法,也是“摹仿自然”。
譬如”高馆落疏桐”,“高馆”“疏桐”均是静景,以诗人之眼观之,
是无我之境。
能发现美,能描述美,同样也是诗人之眼的重要特质。
由于诗人的经历不同,所以眼中所观的,笔下所铺陈的不同,也造成了缤纷各异的文风。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
温词句秀,主要体现在时有佳句,自成一景,譬如“双鬓隔
香红,玉簪头上风”不以虚词划分句意,故而一句成一景,显得
脉络深隐。
韦词骨秀,“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清丽婉转,无怪静
安评之“弦上黄鹂语”,情深语秀。
有一双敏锐的诗人之眼固然是作诗的一方面,然更为可贵的
是词人的赤子之心。
王国维曾评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诗人,一个好的诗人,必有赤子之心——“天才的童心”。
孩子未必是诗人,诗人却必是孩子。
同样,孟子也说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过,王国维的“赤子之心”,并不是脱胎其中。
叔本华认为,“在儿童期,我们的整个生活诉诸知力远超过
诉诸意志”。
他们是单纯的——“天真与崇高的单纯”。
王国维曾引译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首部之一的
“灵魂如何而变为骆驼,又由骆驼变为狮,由狮而变为赤子”的“灵魂三变说。
接着,又引叔本华的”天才赤子’论旁证。
正因优秀诗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创作,所以他们必须具
备一颗赤子之心。
尼采曾在《苏鲁支语录》中写道:“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
只爱其人用血写的书。
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经义。
”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境中有人的作品,是总能抒发血泪之情的。
诗词向来讲究“性灵”,没有诗人之眼与赤子之心的诗人是
万难写出富有“性灵”,富有“神韵”的作品的。
我们还需记住,一个诗人的创作和批评家的评论与时代背景
是分不开的,务必结合时代与个人进行分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三篇2
最爱宋词,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缱绻;有“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神韵;还有“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家国之恨。
但往往只是流连于词句
之优美,从未深究其中深意,偶然间读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薄薄三十页,深入浅出,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
王国维对词之境界尤为推崇,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这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诗家所说的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
王国维的境界是指“言有尽而意无穷”。
他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是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是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人只有在静中可以得到。
有我之境,从由动到静的时候可以得到。
因此无我之境优美,有
我之境宏壮。
境界又分隔与不隔,王国维尤其推崇“不隔”,他
认为“不隔”更体现作品的自然美,景物宛然就在眼前,境界自
然浮现,浑然天成。
我觉得毛主席的词尤其符合王国维的审美,
都是浑然天成、意境恢宏,既有“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
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的浪漫情境,又有“我失骄阳君
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的悲伤柔肠,更有“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豪迈情怀……
《人间词话》中最为经典的,还是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他用三首描述爱情的词,来对标人生的态度。
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需要一个目标,一个
方向;第二个境界,是确定目标后为之付出的努力;第三个境界,当你有了目标和方向,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未必就一定能成功,
那么请先缓缓,放松心态,也许成功就在不远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间词话》让我
领略到了词的博大精深,人生唯美三境界让我感受到了唯有孜孜
不倦的学习,才能提升境界、永葆青春活力。
(李丽英)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1000字三篇3
《人间词话》,其实本身便是读后感。
表面上,它脱离了原词,便成了只言片语;实际上,它又的确能独立存在。
用字字珠
玑形容,绝不为过。
而珍珠本身,不事雕琢,无需镶嵌。
初读《人间词话》,是读词论;再读,便是读境界。
“有境
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是艺术的极致追求,也是全书
的关键词。
词尤文也。
小学生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句通顺;中学生
作文,要求文采华美、情感真挚;高中生作文,要求观点正确、
立意新颖;文人作文,讲求视角宏大、境界高深。
境界是文章的精髓,却往往被人忽视。
为文如登山,绝大多
数人在山腰徘徊。
这是一种局限,也是一种无奈。
有些人,是自赏;有些人,是自欺;有些人,是无力;有些人,是无方。
自赏,是被眼前山花所迷,忘却追求山巅之绝境;自欺,是自知低俗而
不愿承认;无力,是听闻别有佳境,却身心俱疲,无力攀登。
无方,是有心向上,精力十足,却难窥路径。
其中,当是自赏与自
欺者居多。
无方者,往往将精力放在阅读积累、技法探析等文字
的外在形式上,而忽略了内求自省。
他们不懂得,再多的名言佳句、再妙的写作技法、再新的选材角度,都是平面拓展,不能真
正立体建构自己独有的艺术境界。
江上之舟往来如梭,乾隆应是看到了盛世繁华,法磐却只看
到两艘船,一为名,一为利。
在游人眼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景致。
至于划舟的人,应该是无心于欣赏或思索,看到的只是自己
苦苦挣扎的人生。
同样的事物,观者的身份不同,体会也不同。
同样的写作对象,用不同的格局去写,便是不同的意境。
意境是虚构的精神世界的花园,作者作为导游,将读者引入
自己的意境,便是共鸣。
境界有大小。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心怀家国者为大。
“少游词境最凄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感怀自身者为小。
境界有虚实。
营造意境,便要“写境”与“造境”。
“写境”重写实,“能与花鸟共忧乐”。
虽然生动真实,但易流于浅白。
“造境”重想象,“以奴仆命风月”。
虽然瑰丽神奇,但易失于
空洞。
文章是理想与现实的反映,“写境”与“造境”相结合,
便可回避无本之木的尴尬,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境界有高下。
《人间词话》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三
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
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第一境,凄清孤独,不为人知,前路漫漫。
第二境,上下求索,不悔不弃,历尽磨难。
第三境,豁然开朗,空灵顿彻,无心
偶得。
这是艺术的三种境界,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一生所悟甚多,“吃一堑,长一智”是凡夫之悟;“退步原来是向前”是智
者之悟。
每一种悟里,也都有这三种境界。
悟之境界,便是人生
境界。
境界有有无。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
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
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有我之境,从“我”的角度去写景状物,外境随着人的心境
而变化,作品带着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
无我之境,“我”的心
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这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儒
家的“仁”,也是佛家的“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放下自己,才能包容万物、关爱他人,也才能真正建构与他人共赏的艺
术境界。
境界有大小、境界有虚实、境界有高下、境界有有无,
文章境界,便是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