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我国是流感多发区,几乎每年都有局部地区的暴发或流行,其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
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能力极强且相当频繁,使得疫苗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率不高;现有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及严重毒副作用,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在治疗流感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学认识
流感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和风温的范畴,多因气候反常,感受邪毒而发病。
任继学从病因上进行探究,认为流感即中医所称“时行感冒”,是由热疫、寒疫病毒侵入人体所致。
六淫之邪犯人必夹时疫病毒,正如清・徐延祚在《医医琐言》所言:“六淫之邪无毒不犯人”。
任老总结出时疫犯人的3条途径:其一邪由上受,侵卫犯肺;其二直犯营血,逆传心包,神明受累,脑髓不利,机窍受阻;三则邪虽由上受,但直趋中焦,伏于膜原,内见脾胃呆滞,外见卫气受困。
并指出时疫多由呼吸道而人,其邪所客,始于卫气。
卫气为邪所束不能御邪于外,疫邪遂由气道侵伤于肺,由肺之络脉波及于胃。
重则由营及血,营卫失凋,不能拒邪,由血道伤神明。
而邪之袭人是否发病,全在乎正气之盛衰、疫毒之多寡、毒气之强弱。
2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理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基本原理在于“祛邪”与“扶正”。
由于每味中药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而组成中药方剂其作用机理更为复杂。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中药抗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两条:①直接抑制病毒。
主要有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
如槟榔、常山浸出液与流感病毒混合后,可明显抑制流感病毒的感染;②间接抑制病毒。
由于病毒感染人体后,必定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某些药物在抗病毒的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再就是通过诱生、促进诱生干扰素作用等,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3 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直接抗流感病毒的研究
3.1 板蓝根:胡兴昌等对板蓝根凝聚素粗提液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进行了研究。
用丙酮脱脂提取板蓝根生药的凝集素,并分别测定各样品的血凝活性,并用45.3mg/ml的样品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H1N1,A1/京防/262/95)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板蓝根凝集素对流感病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和预防作用,而且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与板蓝根凝集素血凝活性的高低有关。
3.2 鱼腥草:已知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张薇等运用鸡胚培养法和微量血凝试验检测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
新鲜野生紫色茎鱼腥草提取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表现有抑制作用,药物质量浓度在31.25mg/ml时即可抑制病毒的增生,浓度在250mg/ml
时能完全抑制病毒的增生,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有4倍的抑制作用。
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降低,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微量血凝试验表明,药物质量浓度在250mg/ml时,血凝效价最高,效价病毒量为1:160,药效最高。
3.3 黄芪:左丽等证实黄芪A6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在12.5~100mg /ml浓度范围内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动物试验中使用黄芪生药煎剂(1250~5000mg/kg)给小鼠连续给药5天,可降低流感病毒(100LD50)感染的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
100g/L 浓度的黄芪多糖液经滴鼻给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g/L浓度的黄芪多糖液能延长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生存时间。
黄芪多糖粉针剂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IL-3、IL-4及IL-6的分泌量;增加化疗后小鼠脾细胞IL-2、IL-3、IL-6和IFN-Y 的分泌量(P
3.4 柴胡:柴胡对鸡胚内流感病毒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柴胡能明显抑制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重指数的增高,阻止肺组织渗出性病变,降低病毒所致的小鼠死亡率,并能对抗地塞米松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抑制作用。
北柴胡茎叶总黄酮(TFB)0.09g/kg 剂量组对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
3.5 羌活:其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提取物能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羌活提取物防治流感病毒性肺炎实验显示,3个剂量的提取物均能直接杀灭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降低肺内流感病
毒的血凝滴度和感染力,中、高剂量的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的杀灭作用均优于病毒唑和双黄连口服液,高剂量组较好地改善了由病毒导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3.6 石香薷:石香薷挥发油(MCMVO)能提高实验动物免疫应答水平,并有体内外抗病毒作用。
严银芳等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石香薷各组成成分,用细胞病变(CPE)抑制实验对其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初步追踪研究,并用小白鼠流感病毒性的肺炎模型作进一步评估。
结果显示:MCMVO,中性MC-MVO和硅胶柱层分离后洗脱液C部分均具有抗流感A3型病毒的作用,且以洗脱液c部分抗病毒活性最高。
3.7 黄芩:黄芩为中医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的首选药,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初正云等通过黄芩苷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致死的保护作用及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0.196~1.5g/kg)对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死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P
3.8 龟鳖粉:成小青将小鼠乙醚麻醉后,经鼻吸入未稀释的病毒原液0.05ml,然后用高浓度龟鳖粉糊状物0.6ml(6g/kg)和低浓度龟鳖粉糊状物0.6ml(3g/kg)灌胃,试验结果显示:口服高浓度龟鳖粉糊状物(6g/kg)和低浓度龟鳖粉糊状物(3g/kg)试验组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的存活率分别为35.7%和28.6%;口服生理盐水的感染对照组小鼠在感染流感病毒PR-8株后7天内均死亡,实验结果提示龟鳖粉有一定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4 具有综合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复方或中成药
4.1 葛根汤:葛根汤自古以来一直用于治疗流感。
通过调节机体抗流感感染的免疫病理反应而间接作用于病毒的复制,并不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的增殖。
它可增强干扰素的活性,抑制白细胞介素-1a的产生,而白细胞介素-1a作为一种内源性的致热源只在小鼠流感的早期由肺部的细胞炎性浸润而产生。
由于白细胞介素-1a只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大量产生,故应该在流感早期服用葛根汤,以达到快速诱生干扰素抑制病毒颗粒、降低白细胞介素-1a水平而控制机体对流感病毒感染之后所表现的异常亢进的病理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葛根汤不能增强机体恢复期的免疫系统功能,所以不适宜于体质虚弱的人。
4.2 银翘散:石钺等对银翘研究表明,其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EFY)中主要有效部分为黄酮类物质。
通过对各单味药相应部总黄酮测定,该方中的9味药对EFY均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以连翘、薄荷、荆芥和金银花贡献为大。
4.3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出自清代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由青蒿、黄芩各6g,淡竹茹、赤茯苓各9g,法半夏、生枳壳、广陈皮各5g,碧玉散(滑石6g,甘草1g,青黛2g)组成。
莫日根等采用鸡胚培养法测定了蒿芩清胆汤对3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结果:蒿芩清胆汤在浓度为2g/ml(指含生药量)时对鸡胚无毒副作用;药物浓度在1:8时,对不同的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
1:32时,可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的繁殖;药物浓度在1:16时,对甲、乙型流感病毒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提示蒿芩清胆汤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4 麻杏石甘汤:该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
麻杏石甘汤在浓度为200mg/ml时对鸡胚内A型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麻杏石甘汤具有促进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FN-y的分泌,调整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改善机体的免疫应答的功能。
4.5 升降散:该方由大黄、僵蚕、蝉蜕、姜黄等药物组成。
升降散水煎剂(生药1g/ml)1:2稀释后能明显的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促进小鼠巨噬细胞对刚果红的吞噬,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升降散还能明显降低受感染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滴度,抑制流感病毒在鼠晚组织中的增殖。
4.6 金平感颗粒:金平感颗粒是浙江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金银花、虎杖等中药组成,彭慧琴等采用鸡胚实验技术,观察了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金平感200g /L,100g/L及50g/L时,完全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的生长。
4.7 抗流感合剂:抗流感合剂由薄荷、黄连、连翘、荆芥、青蒿、板蓝根、大青叶、柴胡、黄芩等组成,赵东英用其治疗流感40例,并以双黄连颗粒(糖型)治疗40例作对照,疗效甚佳。
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认为抗流感合剂治疗流感在于提高和调整机
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清中IL-1、IL-6、TNF-a浓度,有效地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组织细胞炎性损伤的发生,缓解感染中毒症状,进而减轻病症,促进疾病的痊愈。
4.8 其它:李亮等用羌银解热汤剂(金银花、荆芥、倒扣草、细丝柳等)治疗病毒性上感,实验证明其退热作用更强更快,而且临床症状的改善也较银翘散更为显著。
养阴生津方(由麦门冬、芦根、玄参、生地黄等组成)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在20.38%~24.08%之间,表明养阴生津方能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性渗出,抑制肺的肝实变,缩小病变面积,从而减轻病毒对机体的病理损害,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作用。
5 结语
,流行性感冒属中医学时行感冒和风温范畴,是由外感之邪侵袭机体所致,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通过抗病毒、清热抗感染及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抗流感病毒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并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间接抑制病毒。
目前对单味药的研究已达到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研究。
从中草药研究及中医治疗方法已取得的成果看,中药治疗流感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在防治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不足之处在于,中医药研究还缺乏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今后应加大临床研究的力度,保证研究质量,在对流感的中医病因病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强调辨
证论治,采用高新技术,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发挥中医药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