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流水诗歌
第一篇:高山流水诗歌
只见月光,不见星辰
惊蛰盘旋的雷
好像内心膨胀的欲望
谁用长江当琴
谁用泰山当弦
演奏一曲高山流水的旋律
还有这内心的澎湃
想要呐喊,却突然悲恸了起来
月亮住在世界屋脊上面
像一把镰刀,收割着勇敢的心
将夜的仓库塞得满满当当
划开一道口子
迎接太阳
谁徘徊在世界的边缘
好像一只迷途的蚂蚁
陷落在时间的禁区
留不住一些蛙鼓
一切被风吹散
寒号鸟继续号叫
流浪的人和现实格格不入
忘记了哪里是故乡
谁咬牙切齿地喊
谁摔坏了吉他
谁泪雨滂沱,难以自拔
一秒钟杀死千百万的脑细胞
只为一个听琴的人
化作了西山的霞
将自己放逐到关外
从此不再看月亮
第二篇: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1、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音乐家。

2、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见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

3、后来,伯牙来到晋国,做了官,不久又奉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伯牙的船航行在长江上,由于遇到大风,他只好把船停到江边。

这个停船的地方,就是现在湖北汉阳江口。

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伯牙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携琴下船,来到岸边一块大青石上,对着江水明月,弹起了他心里的歌。

4、原来,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

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

5、正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在旁边听到了,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6、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

马上,他又抚琴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

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

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7、子期也与伯牙一见如故,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8、第二年中秋节这天,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

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踪影。

正在心急如焚之际,来了一位老人。

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是子期的父亲。

老人说:“子期与你分手不久,因为劳累,染上了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了。

他临终前说,去年曾和先生相约,八月十五在这里相会,去世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先生的琴声……
9、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

10、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

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11、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12、“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13、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知音”友谊,特地在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的小山上,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并将这座小山取名为碎琴山。

14、从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了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19、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今天讲课之前呢?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古琴曲。

(图片加古琴音乐);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首曲子的名字?《高山流水》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的题目。

“高山流水”不仅指的是一种美景,在这里它指的是中国经典的古琴曲,但在这首曲子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乐曲,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二、字词检查: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字是掌握了,如果组成词语你还会读吗?
遗憾
晋国
抒情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按捺不住心急如焚
坟墓
友谊
啧啧赞叹
催人泪下
(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语掌握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认真阅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1、本文主人公是谁?
2、本篇课文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带着问题读课文吧!
课文读完了,谁愿意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 本文主人公是谁?明确:俞伯牙和钟子期
追问:俞伯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明确:伯牙琴艺高超,是一名音乐家。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过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

(琴艺高超是伯牙在音乐上的成就,“始终”二字表明他的遗憾知音难寻)-----请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伯牙这种“知音难觅”的心境。

追问:钟子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钟子期: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问题
2、本篇课文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一首《高山流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

)板书:知音
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问题
3、同学们什么是知音?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
友的代名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第三篇:高山流水
主要人物
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

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

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相传钟子
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80年修复。

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

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

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

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曲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第四篇:26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一.课文解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

它是学生学习中华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佳作。

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它也担负着单元训练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文本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的内容成为复述训练的好题材。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有过学习古文的经历(如上学期的
《古文二则》和本学期的《蝴蝶泉》)。

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朗读存在的难度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文言文中的语句如何释义有了一些浅显的办法。

基于以上学情,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后通过朗读、交流、结合书中的注释疏通文义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本课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人间真挚的情谊需要学生好好体会。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深、读透、读中悟情;同时,适当地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两人的深情厚谊。

本课学习中,还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复述本身对学习困难生来说有难度,更何况是创造性复述。

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设置好相关练习,又要能够体现层次性、广泛性,让学生的“口”充分动起来。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三.训练重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设计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1)鼓——(2)方——(3)志——(4)善哉——(5)巍巍——(6)少选——(7)洋洋——(8)破琴——(9)绝弦——(10)复——
2、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

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

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

(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

(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A、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乎若()。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

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

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

,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

(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

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

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伯牙为知己者绝琴。

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

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知音是知音是(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课后作业:
一、比较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A、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B、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A、终生不复鼓琴。

().B、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A、善哉乎鼓琴!().B、在同伴的鼓动下,我走上了讲台。

().
二、成语积累
例:莫逆之交之交之交之交
三、给下列关于友谊的名言连线,自己再写上1-2句
1、相逢何必曾相识。

李白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居易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钟子期志在高山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第五篇:高山流水说课稿
《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分析《高山流水》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遇知音,第二部分为悼知音。

这都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内容。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

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

《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

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

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

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

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

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见了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

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

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

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第二部分: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

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

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

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

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

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

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

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

(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

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

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

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

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

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真妙啊,我看见了!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

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

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

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

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

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唯一的知音也死了。

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第三部分:创
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

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

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

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气势磅礴)俞伯牙难觅偶遇痛失纪念钟子期志在流水(烟波浩渺)深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情感脉络流畅。

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说,我按照知音难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纪念知音这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

如: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这几句话,分层次的指导朗读。

学生先自己体会读,再理解重点词语后,最后再配上图片和音乐读,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从如泣如诉这个词中,你感觉俞伯牙会诉说什么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

这样,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把握也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