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六毕业真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一)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
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
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
他眼里总有活儿。
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
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
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
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
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
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
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
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
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
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
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1.(2分)文章开篇写道“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而的人。
2.(3分)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3分)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4.(3分)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5.(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
(阅读二)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
1.8℃至4℃。
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
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4.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2分)
【材料连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减排”的宣传标语。
(阅读三)暖冬
(1)小的时候,是那么疯。
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2)照例是午后。
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
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
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
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
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3)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
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
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4)他被母亲大骂一通。
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
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
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5)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
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
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6)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
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7)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
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8)夜里他醉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9)早展他被母亲推醒。
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
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
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
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
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10)那天他突然长大了。
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
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11)那年冬天特别冷。
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2)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
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13)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阅读题:
1.在“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一句中,作者用了“烙”这个字眼,将它改为“印”
字或“刻”字好不好?为什么?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九段,有这样一句话:“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
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3.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作者这样
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4.既然母亲如此疼爱,可文章第四段又较细致地叙述了母亲对他的责打、责骂,这如何理解?
5.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请默写这首诗,并结合这首诗谈谈你读本文的感受。
(阅读四)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
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
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资料}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
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
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
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
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
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
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
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
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
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
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
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
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
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
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
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
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
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7.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
(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
(6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五)生命的补丁
①不久前,女儿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的新鞋,上脚没几天就不能再穿,女儿难过得哭起来。
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
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鞋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
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老师傅说:这样看起来显得对称,是刻意而为,会显得别具一格,又不影响穿着。
我还是不太理解,反正死马当做活马医吧,我把鞋丢下走了。
第三天下班我顺便去取鞋,一眼就发现那双鞋,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色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质朴粗犷,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一双鞋看上去比先前更独特也更有趣,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更具审美品位,我连声夸道:师傅手艺真棒。
②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
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帮你补补看。
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的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
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特地还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
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
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启发。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巧手匠心,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③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补丁作为一种缺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残疾、病痛等等。
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1、“补丁”一般指补在破损衣服或其他物品上的东西,文章题目却说“生命的补丁”,你怎么理解“补丁”在这里的含义?
2、衣服也好,鞋子也罢,打了一块补丁,自然影响观瞻。
而在作者眼中,打了补丁的衣服和鞋子却呈现出了什么特点?从作者的赞叹中可见他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就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他们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有上述不凡的经历?请列举两个这样的人物并对其事例做简要概括。
4、文章结尾写到:“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用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实质的意义。
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六)风景线
田老师守在教室门口,娇小的身体里正积蓄着越来越多的愠怒,在积蓄的同时,她也在酝酿应对策略,她准备了最后的杀手锏,这一次不完胜的话,她真没招了。
马小淘并没有跑着过来,这让田老师一点都不意外。
田老师把发髻扎得干净利落,马小淘觉得今天老师的架势有些不寻常。
“按照昨天订的规矩,跑十五圈,不然不许进教室!”田老师的话干脆有力,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习惯性迟到患者马小淘耳朵听到了,心里却不以为然,马小淘就应该是马小淘,有必要害怕吗?
马小淘没有动,他在等田老师下一步老套的程序――先批,后训,再温情脉脉地导。
“不愿跑,是吧?那我替你罚!”田老师冲向了教室前面的跑道。
全班同学的目光被牢牢地牵引过来。
马小淘有些惊愕地站在原地。
田老师一圈一圈地跑着,同学们远远地替她数着圈数,五圈、八圈、十圈,田老师的脚步开始有些艰难了,汗水直淌而下,教室里的同学也逐渐安静下来,有同学把责备的目光射向了马小淘,这让马小淘有些不自在,在同学印象中,这是田老师第一次如此“折磨”自己。
田老师还剩最后两圈,浑身湿透,步伐愈来愈慢,疲惫感完全裹挟着她,她像一个战士,倔强地跑完了十五圈,终于累趴在了跑道上。
同学们冲出教室,一拥而上,扶起了田老师。
马小淘如芒在背,没有了“老油条”的神气,他感觉到了所有同学对他投来的异常目光,田老师的这一招让他猝不及防。
田老师走过来,喘着气轻轻地对马小淘说:“替你罚完了。
’
第二天,马小淘没有迟到,早早地来到学校,捧着一钵怒放的月季花,送给班主任田老师。
田老师捧着花闻了又闻,笑着问:“特意买的吗?”
“不是,家里养的。
想向您说声对不起。
”马小淘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
“那好,我接受你的道歉有个条件,这花呢,就属于我了,我把它放在教室窗台上,你替我养着它,每天早晨按时浇水,学期结束了,这花还好好的,就算我真正原谅你了,可以吗?”
马小淘有些意外,又有些欢喜。
翌日,田老师宣布了一条新班规:今后谁迟到了,就为班级罚养一钵花。
孩子们面面相觑,继而欢呼赞成。
马小淘养护得很尽责,那钵花在窗台上开得愈发美丽,在马小淘眼里,它就如田老师一样漂亮。
当然,马小淘真的没有再迟到。
一个月未到,教室窗台上悄悄摆满了各种花钵,赤橙黄绿青蓝紫,像少年澎湃的心事。
奇怪的是,并没有学生再迟到。
田老师看着窗台上的风景线,望了望孩子们,笑靥如花。
1.请按如下提示简括马小淘的心理变化。
()――()――()――意外欢喜
2.仔细研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3、你喜欢文中的田老师吗?为什么?
4、阅读全文后,说说文中的田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5、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文末田老师“笑靥如花”的理解。
阅读一参考答案
1.(2分)普通平凡
2.(3分)坚持出黑板报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风中拉好银幕
3.(3分)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4.(3分)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深远影响,像河水一般长流。
5.(3分)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
(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阅读二参考答案
14.逻辑顺序
15.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大意对即可)
16. “可能”表估计,推测。
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17.内容: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说明气候变化带来的利弊。
写法:把气温升高的利与弊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说明了气温升高的弊大于利,(大意对,答出一方面即可)
18.示例:⑴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
⑵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
⑶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阅读三参考答案:
1.改为“印”或“刻”不好。
“烙”一词表明留下的印迹深,不易磨灭。
这样写更富表现力,能更充分、更传神地表达伟大母爱留给他的印记之深,令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意思对即可)
2.那是母亲关爱的目光。
母爱让“他”在严冬里有春光融融、暖意盈怀之感。
母爱将与“他”的人生永远相伴,给他温暖给他力量。
(意思对即可)
3.①“他”有了两件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②“他”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的可以伴随他人生的温暖的路。
这样写,既照应题目,点明了题意,又升华了主旨,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意思对即可)
4.母亲的责打、责骂实际上反映了她对孩子的担忧、对孩子的期望,透露出来的是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另外也暗示了当时艰难的家庭境况。
5.默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受“略”。
阅读四参考答案:
17.(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
(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3)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4分,每点2分,写出两组即可)
18.情景交融,(1分)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的心情,(1分)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做铺垫。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