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三年十月
目录
一、学校基本情况 (4)
1.1 基本办学条件 (4)
1.2 在校生情况 (5)
1.3 招生情况 (5)
1.4 师资队伍 (7)
1.5 实践教学条件 (9)
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10)
2.1 毕业生就业情况 (10)
2.2 学生技能竞赛 (10)
2.3 发明专利 (12)
2.4 职业资格证书 (12)
2.5 学生素质拓展 (12)
2.6 学生社团 (14)
2.7 社会评价 (14)
三、学校改革与发展举措 (15)
3.1 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15)
3.2 组建职教联盟(集团),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 (17)
3.3 专业布局与调整 (18)
3.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3.5 课程改革 (22)
3.6 校企合作 (23)
3.7 质量保障体系 (24)
四、社会影响 (25)
4.1 社会服务 (25)
4.2 行业影响 (26)
4.3 对口支援 (27)
4.4 国际合作 (28)
五、问题与对策 (28)
1.1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8)
1.2 进一步推进专业实体化建设,创出更多的品牌专业 (29)
1.3 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探索 (29)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办学历史可以上溯至1905年的襄阳府师范学堂,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学院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又汲取现代文化的养分,形成了“厚德、笃学、慎思、敏行”的优良校风,为襄阳及湖北培养了大批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财经等行业一线工作的优秀人才,为鄂西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服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教学单位。
开设有以服务汽车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7个专业。
先后获得“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学院于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布点首批建设的30所国家骨干院校之一。
今年暑期,学院高质量通过了省级验收。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院在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内涵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1 基本办学条件
本学年,学校共投入14416.01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用于新校区建设12916.06万元,用于教学设备采购1101.18万元,用于图书采购110.6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288.17万元。
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环境进一步优化。
表1-1:2012—2013学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
1.2 在校生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27人,其中高职生10788人,占81%;中职生2539人,占19%。
高职生中,高中起点9500人,中职起点1288人;理工科类2180人,医类4792人,工商类2618人,农学类292人,教育艺术类906人,形成了以服务汽车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专业群体系,为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六大支柱”(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布局,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
1.3 招生情况
本学年,学院计划招生数4165人,实际报到数4020人,新生报到率为96.52%。
学生报考我校的原因中,有80%以上的学生对我校的办学实力比较认同,说明学校在社会上已经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学生报考本校的原因统计情况见下图:
图1-1:新生报考本校原因分布图
与三年前比较,学校在招生形式、生源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随着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学校单独招生的范围及规模增长较快,跨省招生比例及西部招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2:学校招生结构情况统计表
案例分享1:千万富翁重返校园当学生
崔宝剑、张吉成、欧志强是我校2001年中专毕业生,毕业后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现在拥有资产过千万,是名符其实的千万富翁。
在艰辛的创业路上,他们深感以前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事业发展的要求。
在听说
母校今年实行自主招生考试后,他们三人相约一起回到校园继续深造,
成为母校生物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13新生。
“多掌握一些知识对我们以后的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所以等大专毕业后,我们还要继续考本科。
”崔宝剑如是说。
案例分享2:三胞胎姐妹一起报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笑梅、刘笑兰、刘笑竹三胞胎姐妹,三姐妹都是本地人。
这些年来,她们与父母一起共同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加之学校又有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此,高中毕业时,三姐妹相约一起报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就读我校药学、学前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1.4 师资队伍
学校以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为核心,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为重点,全面实施“132”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引聘、双师素质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等五项建设工程,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互补、由“教学名师、技能名师”领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学校有国家教学名师1名,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1名,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5名;二级教授2名,三级教授3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9个。
学校共有校内专任教师672人,其中
教授43名,副教授261人,高级职称比
例占45.2%;中级职称239人,占35.6%;
初级职称129人,占19.2%。
具体情况见
右图:
图1-2:校内专任教师结构图
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668名校外兼职教师,其中有湖北省楚天技能名
师14名,千山顾问14名,襄江能
人81人。
具体情况见右图:
图1-3:校外兼职教师结构图
与三年前比较,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类增量情况明显,为学校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3:师资队伍变化情况统计表
1.5 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护理、电工电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个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计算机网络技术)。
校内实训基地建筑总面积达96943.42平方米,校内实训设备总值10492.88万元,生均教学设备值7508.86元。
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31个,重点建设了8个“校中厂”和8个“厂中校”,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中航精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表1-4:校内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表1-5:校外实践基地情况一览表
表1-6:列为国家、省专项支持的实训基地一览表
二、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2.1 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学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57%,年终就业率为98.55%,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1934元,与三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3%、1%、27.7%。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1: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2.2 学生技能竞赛
本学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23项,其中获得国家
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共计21项。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2:学生技能竞赛情况一览表
2.3 发明专利
近几年,学校以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引导教师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各种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取得国家专利42项,其中学生取得国家专利21项。
与三年前比较,分别增长420%和350%。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3:学校发明专利情况统计表
2.4 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4: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情况统计表
2.5 学生素质拓展
学校将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所属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特色、区域文化特色(襄阳本土文化特色),根据专业学生的思想、身心特点、未来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以及年级学程特点,系统设计了学生校内学习、假期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体系。
一年级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和专业通用能力、二年级以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培养相结合、三年级重点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特殊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展相应素质拓展活动,形成了以六大模块为核心、二十四个项目为支撑的学生素质拓展体系,并编印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实训手册》,指导各教学单位、各专业系统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各专业将系统设计的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了相应学分,学生修满相应学分才能毕业。
案例分享3:教师“四位一体”聚力,学生素质训练提效从2005年开始,我校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启动了“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本项目建设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素质拓展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四个中心”硬件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户外素质拓展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以“六大训练模块”为主线,确定了24个素质拓展项目,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有60多个,通过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6 学生社团
目前学校共成立学生社团63个,参加各类社团的学生共计8072人,占学生总数的74.8%。
各种社团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文化、体育、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本年度共有10个社团获得各类奖励。
具体情况如下:
表2-5:学生社团获奖情况统计表
2.7 社会评价
多年来,我校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办学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襄阳市市长、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长别必雄同志对我校办学给予高度肯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技术型的紧缺人才,是
复兴襄阳中心城市梦的战略选择。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在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多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
的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
的满意度一致保持在97%以上。
本学年,
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情况见右图:
图2-1: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情况统计表我校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三年的教育持认可态度。
麦可思公司对湖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度、母校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排名居湖北省同类院校前列。
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2-6:我校毕业生调查数据统计表
三、学校改革与发展举措
3.1 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学校扎实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办学。
学校层面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办学理事会”,院系层面成立
了行业(区域)主导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层面成立了学校主导、校企参与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形成了“三会”模式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通过“三会”组织架构的建立和运行,以及“三级”制度体系(政府政策文件、行业校企合作协作管理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主动推进,“四方联动”合作办学的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图3-1:“三会”结构图
“三会”模式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动了学校快速发展。
以市长为理事长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优化了办学环境。
三年来,地方政府足额拨付了骨干院校建设项目经费2300万元;逐年增加办学经费,生均经费达到1.22万元并化解银行债务2.1亿元等。
地方政府出台了《襄阳市职业教育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引导
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制度及措施15项,在职业教育发展、招生考试改革、经费保障、人才扶持、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
行业(区域)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推动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办学。
农业、卫生、旅游、工业、高新区等行业(区域)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制度9项,在专业布局、基地建设、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指导和协调作用,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校企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探索了专业实体化建设模式,校企共育人才,共同发展。
学校不断拓展专业与产业对接,把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和项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推进专业实体化改革,探索了校企双方在教学、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等多点、多领域合作的专业建设新模式。
2012年下半年,我校《“三会”模式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构建与探索》、《高职专业建设研究——实体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分别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
3.2 组建职教联盟(集团),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
在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我校牵头,分别组建了襄阳市第一职教联盟、鄂西圈高职教育联盟和湖北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
借助以上平台,学校在集团化办学、中高职协调发展、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和探索。
襄阳市第一职业教育联盟——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牵头与襄阳市各县(市、区)政府、中职学校,成立了襄阳市
第一职业教育联盟,在政策环境、办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衔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环节上,进行了实质性探索,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鄂西圈高职教育联盟——在湖北在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下,牵头成立了12所高职高专院校组成的鄂西圈高职联盟。
我校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致力于圈域内合作平台的搭建,力求实现圈内校校互动、校地互动,促进圈域内职业教育的良性和快速发展。
联盟围绕“鄂西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等内容开展了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的专题研讨,联合开展了5项课题研究,师资互派与交流50余人次,开放共享实习基地70余家,推进数控、汽车、护理、旅游等九大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了联盟单位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圈内院校良性互动,为圈域高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湖北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在湖北省经信委的指导下,由我校牵头,以湖北汽车产业为纽带,联合省内7所高职、11所中职和6家汽车产业的代表企业,发起成立了湖北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我们将通过深化校际、校企合作,提升汽车专业群服务汽车产业群能力,构建现代汽车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湖北汽车产业和汽车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打造湖北汽车产业职业教育品牌。
3.3 专业布局与调整
学校遵循“依靠行业、贴近产业、适应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建
立了人才需求预测制度、专业调整预警制度、专业定期评估制度和专业调整论证会制度,形成了主动适应市场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近三年,学校围绕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及相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增7个专业,调整、淘汰5个专业,专业总数稳定在45个左右,形成了与襄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群良好对接,以汽车及机械制造类专业为龙头,以医药卫生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重点,覆盖现代农业类、生物化工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工程类、教育类、旅游类和艺术设计的专业群体系。
表3-1:专业大类与产业匹配情况表
同时,学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
近三年,我校新建了5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湖北省服务新兴(支柱)产业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特色专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
领、以省级重点专业为核心、以院级重点特色专业(群)为基础的三级专业建设体系。
表3-2:重点、特色专业一览表
3.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8年,我校率先提出《“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明确了“三对接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表现形式。
近几年,我校将其作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指导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专业形成了以“岗位接轨三步式”、“订单培养、双证融通”、“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院校结合、医教一体、课岗对接、能力递进”、“院校一体、岗位导向”等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下半年,我校《“三对接一贯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获湖北省第七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实施了“三级平台”(“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教学模式。
各专业按照社会人、职业人和岗位人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了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具有高职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共同提升,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做一体”的思路,实施了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
以他方为中心,实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各专业充分利用“厂中校”资源,与企业共同安排教学,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教中做、做中教”。
案例分享4:海天学院——校企联手,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
2012年12月,学校与北京海天集团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成立了海天建筑工程学院。
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管理学生。
2013年,双方共同招生173人,海天集团派出8名人员,具体参与学生的教学及管理。
引进企业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及管理理念,班级实行公司化管理,学生干部实行评选制、竞聘制,为学生营造企业化成长机制;实行学习任务日清制、学习过程PK制、学习表现学分制、学习方法实战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职业素养。
案例分享5:“襄阳模式”在正大中国区广泛推广
畜牧兽医专业是我校传统重点特色专业之一。
该专业联手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襄樊正大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制定和实施“畜牧兽医正大班”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畜牧兽医专业为正大公司培养优秀人才300多人,其中7人成长为公司副总,70多人成为公司区域经理,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畜牧兽医专业与襄阳正大合作订单的成功经验,被正大集团誉为“襄阳模式”,在正大中国区广泛推广。
3.5 课程改革
近几年,各专业课程团队与企业人员一道,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或真实工作项目,将课程中静态的
知识、技能等转化设计为以任务项目为主的学习任务,融知识、技能、素质于一体,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研制了课程标准,实现了课程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对接。
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各专业共制定课程标准837门,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195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院级精品课程191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院级网络资源课程217门;开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省级规划教材39部,校本特色教材83部。
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了国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项目、Autodesk设计创意教学中心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共享资源库建设项目等资源,搭建了资源共享和使用平台,建成了数字化学习中心,推动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
3.6 校企合作
三年来,随着学校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逐渐由被动变主动,由表层到深层,学校与企业之间逐渐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关数据见下表:
表3-3:校企合作情况统计表
3.7 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修订完善了常规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加强监控和评价,尤其重视第三方评价,构建了“334”(合作办学理事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三级指导;学校、系院、研究室三级管理;政校企行四方参与质量监控评价)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案例分享6:课程考核实施网上远程考评与实地技能考评相结合
多年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一直开展订单合作。
为了解决学生课程考核问题,学校与企业经过不但探索,形成了网上远程考评与实地技能考评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案。
对课程的理论部分,由通用公司统一出题,实行网上在线考评,公司组织人员评分;对技能部分,由公司统一派人到学校实地考评,确保学生达到订单培养的要求。
案例分享7: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严格实行岗位出科考
核
我校护理专业为确保学生实习效果,与顶岗实习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岗位考核管理办法,即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每一个岗位实习期满,由医院医教科统一组织岗位出科考核,考核通过方能进入下一个实习岗位。
案例分享8:领导巡回检查,严把顶岗实习质量关
长期以来,我校实行顶岗实习学校领导定期巡回检查制,校级干部带队深入企业,与企业高管深度交流,走访实习生和往届毕业业,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实习生的顶岗实习情况,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和职业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了解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了专业、学校更好地发展。
四、社会影响
4.1 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优势,通过建设有效的社会服务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打造社会服务品牌,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形成了教师主动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通过“政校企行”开放型办学体制创新与校内管理机制创新,形成了服务“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特色专业体系,四方联动办学体制和社会服务机制,搭建了23个社会服务平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