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李倩蒋天旭赵豫西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4年第04期
摘要:选取2014年以来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员工绿色行为研究文章67篇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反映员工绿色行为的发文趋势、作者合作及机构、高频词统计,同时对文章内容从理论视角研究进行梳理。

结果发现,员工绿色行为研究使用的理论较丰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是主要使用的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员工环保动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是研究热点。

关键词:员工;绿色行为;可视化;理论视角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4-0110-04
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雾霾、全球变暖等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追求低碳环保绿色,已經成为全球的共识。

环境问题的发生归根到底受到人们行为的影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加强各种措施,如技术创新、流程改进等,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企业的绿色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配合与参与上[1]。

近几年,组织行为学家开始关注员工层面在工作场所的亲环境行为,又叫绿色行为。

绿色行为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场所采取的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如节约能源、回收行为、重复利用、环保产品设计等积极践行环境保护的行为[2,3]。

近两年,学者对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研究对完善和丰富员工绿色行为理论发展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2019年至今,员工绿色行为的国内研究呈快速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国内研究进行梳理。

本文应用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员工绿色行为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即运用关键词共现得到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挖掘国内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知识基础。

(二)数据收集
国内文献选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年9月27日,以“篇关摘=员工绿色行为”OR“员工亲环境行为”OR“环境组织公民行为”OR“环保组织公民行为”OR“员工环保行为”OR“员工环保公民行为”为检索式,匹配为“精确匹配”,检索出2014年至2022年8月间收录与员工绿色行为相关期刊论文,共获得69篇论文,剔除与主题无关的论文,得到论文67篇,其中4篇为综述性论文。

二、数据分析
(一)发文趋势阐释
发文数量能表示某一主题受关注的程度,每一年是一个数据点,代表该年内发表文献的数量。

最早一篇有关员工绿色行为的文章是王建国(2014)[5]发表的《基于组织支持理论的员工绿色行为意向研究》。

该文基于组织支持理论构建了包含组织支持员工绿色首创、绿色行为培训、绿色行为奖励和员工绿色行为意向之间关系的模型。

该研究表明,员工组织支持感会促进员工绿色行为意向。

目前由于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资较多、对绿色首创和绿色行为奖励的投资较少,导致员工参与绿色行为程度较低。

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员工绿色行为的实施效果,如对企业年度绩效评估的影响[5]。

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4年开始,我国对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6年为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平稳期,2016年开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由于2022年只统计到8月,且网络文献可能存在时间上延迟等原因,我们看到图中2022年的数据比2021年的数据是减少的。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挑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达成共识。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境资源的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员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活动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员工绿色行为受到组织行为学家和环境心理学家的关注。

(二)作者合作及机构网络分析
我国员工绿色行为领域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

通过对作者合作网络的分析,发文量最多的是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的田虹(7篇),主要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亲环境行为进行研究。

例如,田虹(2022)[6]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涓滴效应模型,从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亲环境行为出发,阐明组织内高层和中层责任型领导对员工亲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

其次是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彭坚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侯楠,发文量为4篇,其研究主要围绕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员工绿色行为与领导风格展开,如彭坚(2020)基于线索一致理论,认为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受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3];此外,基于领导替代理论,其认为绿色变革型领导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负向交互影响员工绿色行为。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唐贵瑶发文3篇,主要围绕绿色人力
资源管理和员工绿色行为关系展开[7-9]。

这些作者在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构成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核心作者和核心研究团队。

根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公式计算得出,中文样本中高产作者的阈值为1.96,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大于等于2。

统计表明,样本中共有高产作者发表的文献38篇,占总量的56%,表明作者之间有较强的科研合作关系,发文量相对较多,形成了核心作者及科研团队。

三、高频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表达文献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中的比较核心的词语。

关键词能起到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总结作用。

学术研究中某一特定领域较长时间积累的关键词集合,可以揭示特定研究领域成果的总体特征、内容联系、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等[10]。

本文通过提取中国知网文献中有关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关键词,运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员工绿色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67篇员工绿色行为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表2),绿色行为、绿色管理、影响因素、组织认同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分别达到6次、5 次、3次和2次,它们都代表了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这些热点话题与我国企业日益关注可持续价值创新、加强企业环保理念以及企业员工个体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的发展趋势基本契合。

四、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在围绕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基于以下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个体行为自我激励或者自我决定的程度,关注行为是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的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

员工绿色行为的动机主要是考虑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

如周金帆(2018)[2]提出框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员工自愿的自主性动机和受任务驱动的控制性动机两条路径影响员工绿色行为。

(二)领导替代理论
领导替代理论认为,领导的部分职责会被诸如企业规章制度等组织因素所替代,从而削弱领导者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Kerr &Jermier,1978)[11]。

彭坚(2020)[3]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受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三)线索一致性理论
根据线索一致理论,员工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会通过评估环境中的多种线索是否存在一致性来决定或者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动(Miyazaki et al.2005)[12]。

彭坚(2020)[3]认为,绿色人
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绿色变革型领导双高时,员工能从制度和领导下属互动中明确环保工作目标和责任,接收有关环保的一致性线索,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受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会观察、学习、模仿他人的行为。

员工在一定的企业情景下通过观察模仿领导者的行为作出有利于企业环保决策的行为。

正如潘持春(2021)指出的那样,秉承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型领导会正向影响员工绿色行为[13]。

(五)归因理论
将行为的结果归为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会对个体的情绪、情感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潘持春等(2021)基于归因理论、引入环境心理控制源的研究表明,环境心理控制源调节了绿色心理氛围与员工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调节了责任型领导-绿色心理氛围-员工绿色行为这一中介机制[13]。

(六)道德决策理论
张娜等(2021)从理性道德认知和非理性道德情感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对员工绿色行为从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认为其为一个道德行为。

道德决策理论遵循道德行为的产生、形成,关注个体的理性道德认知和非理性道德情绪的交互作用,从而可能激发员工绿色行为[14]。

(七)情感事件理论(AET)
情感事件理论认为,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工作事件会引发情感反应,从而导致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Weiss & Cropanzano,1996)[15]。

积极的情绪会导致积极的行为。

员工绿色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受到一些积极情绪的影响,如自豪、感恩、愉悦等。

邢璐等(2017)研究证实,积极情绪部分影响中介责任型领导与下属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16]。

(八)社会信息处理理论
根据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个体会通过对周围环境信息的加工和解读,调整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态度。

唐贵瑶(2021)[7]认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风格分别从企业政策和领导支持上传递了企业对环保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员工感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越高,就会越倾向于作出积极的工作场所环保行为。

这当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员工环保热情影响员工绿色行为;主管支持感的作用会增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环保热情之间的正向影响。

(九)社会认同理论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把自己归为某一类群体时,对这一类群体就会产生偏爱(Ashforth&Mael,1989)[17],这种偏爱会使个体倾向于作出类群体的行为。

田虹等(2020)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以及态度-行为-情景模型认为,环境变革型领导会传递与环境有关的价值理念,下属会参照领导者的理念与领导者建立信任、形成认同,从而采取与领导者相似的亲环境行为[18]。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14年—2022年8月间收录的与员工绿色行为相关的67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了员工绿色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并得到以下发现。

自2014年以来,我国学术界主要围绕员工绿色行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持续研究,涌现了许多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

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随着社会对绿色生态的不断重视,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员工绿色行为将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员工绿色行为的热点以及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发现,绿色管理、环保行为、组织认同、环保热情、道德反思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代表员工绿色行为持续关注的话题,如个体行为和个体特征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企业的氛围(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导风格)等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员工绿色行为研究对员工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特征的关注等。

员工绿色行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研究员工绿色行为的前因变量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员工绿色行为的结果(如环保绩效)等领域。

员工绿色行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情感事件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等围绕个体层面(如道德敏感性、绿色心理氛围、绿色人力资源感知、环保热情)和组织环境(如责任型领导、企业社会责任特征、环保型领导)等方面展开,多采用问卷法结合实验法展开,国内少数学者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影响员工绿色行为的多个前因变量纳入组态,对结果变量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值得借鉴[8]。

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缺乏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分类细化,如研究对某一特定的员工绿色行为(回收行为、绿色设计行为、节约行为等)的影响。

通过对67篇员工绿色行为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发现(表2),绿色行为、绿色管理、影响因素、组织认同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分别达到6次、5 次、3次和2次,它们都代表了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这些热点话题与我国企业日益关注可持续价值创新、加强企业环保理念以及企业员工个体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的发展趋势基本契合。

四、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内学者在围绕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基于以下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个体行为自我激励或者自我决定的程度,关注行为是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的还是外部原因引起的。

员工绿色行为的动机主要是考虑自主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

如周金帆(2018)[2]提出框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员工自愿的自主性动机和受任务驱动的控制性动机两条路径影响员工绿色行为。

(二)领导替代理论
领导替代理论认为,领导的部分职责会被诸如企业规章制度等组织因素所替代,从而削弱领导者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Kerr &Jermier,1978)[11]。

彭坚(2020)[3]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受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三)线索一致性理论
根据线索一致理论,员工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会通过评估环境中的多种线索是否存在一致性来决定或者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动(Miyazaki et al.2005)[12]。

彭坚(2020)[3]认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绿色变革型领导双高时,员工能从制度和领导下属互动中明确环保工作目标和责任,接收有关环保的一致性线索,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行为的作用受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影响。

(四)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会观察、学习、模仿他人的行为。

员工在一定的企业情景下通过观察模仿领导者的行为作出有利于企业环保决策的行为。

正如潘持春(2021)指出的那样,秉承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型领导会正向影响员工绿色行为[13]。

(五)归因理论
将行为的结果归为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会对个体的情绪、情感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潘持春等(2021)基于归因理论、引入环境心理控制源的研究表明,环境心理控制源调节了绿色心理氛围与员工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调节了责任型领导-绿色心理氛围-员工绿色行为这一中介机制[13]。

(六)道德决策理论
张娜等(2021)从理性道德认知和非理性道德情感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对员工绿色行为从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认为其为一个道德行为。

道德决策理论遵循道德行为的产生、形成,关注个体的理性道德认知和非理性道德情绪的交互作用,从而可能激发员工绿色行为[14]。

(七)情感事件理论(AET)
情感事件理论认为,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工作事件会引发情感反应,从而导致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Weiss & Cropanzano,1996)[15]。

积极的情绪会导致积极的行为。

员工绿色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受到一些积极情绪的影响,如自豪、感恩、愉悦等。

邢璐等(2017)研究证实,积极情绪部分影响中介责任型领导与下属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16]。

(八)社会信息处理理论
根据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个体会通过对周围环境信息的加工和解读,调整和决定自己的行为态度。

唐贵瑶(2021)[7]认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风格分别从企业政策和领导支持上传递了企业对环保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员工感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越高,就会越倾向于作出积极的工作场所环保行为。

这当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员工环保热情影响员工绿色行为;主管支持感的作用会增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与环保热情之间的正向影响。

(九)社会认同理论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把自己归为某一类群体时,对这一类群体就會产生偏爱(Ashforth&Mael,1989)[17],这种偏爱会使个体倾向于作出类群体的行为。

田虹等(2020)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以及态度-行为-情景模型认为,环境变革型领导会传递与环境有关的价值理念,下属会参照领导者的理念与领导者建立信任、形成认同,从而采取与领导者相似的亲环境行为[18]。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14年—2022年8月间收录的与员工绿色行为相关的67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了员工绿色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并得到以下发现。

自2014年以来,我国学术界主要围绕员工绿色行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持续研究,涌现了许多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

但是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随着社会对绿色生态的不断重视,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员工绿色行为将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

通过对员工绿色行为的热点以及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发现,绿色管理、环保行为、组织认同、环保热情、道德反思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代表员工绿色行为持续关注的话题,如个体行为和个体特征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企业的氛围(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导风格)等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员工绿色行为研究对员工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特征的关注等。

员工绿色行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研究员工绿色行为的前因变量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员工绿色行为的结果(如环保绩效)等领域。

员工绿色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情感事件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等围绕个体层面(如道德敏感性、绿色心理氛围、绿色人力资源感知、环保热情)和组织环境(如责任型领导、企业社会责任特征、环保型领导)等方面展开,多采用问卷法结合实验法展开,国内少数学者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影响员工绿色行为的多个前因变量纳入组态,对结果变量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值得借鉴[8]。

员工绿色行为的研究缺乏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分类细化,如研究对某一特定的员工绿色行为(回收行为、绿色设计行为、节约行为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