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请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分) 【解析】本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 “早”“新”二字,说明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 “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准确而生动地 把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 【答案】这两句诗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1分)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 光给自然景物带来的活力。(1分)
1. (2015徐州)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
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
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缀成一幅简洁苍凉
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寓情于景,
虚景描写。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同时 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诗人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诗 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最后两句 常见于乐府四言诗的结尾,是因配乐需 要加上去的,与诗意无必然联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凝练的笔法,神奇的 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想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用“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 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 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 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 似问非问,语言俏皮,使诗歌更富情韵, 也彰显了诗人对早春钱塘湖的喜爱之情。
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 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 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 清新之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 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 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巧 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 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忧虑之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 美景的喜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 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 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主旨: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 西湖明媚的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景物来体现钱塘湖春色的? (2分,至少答出4种。) 【答案】孤山寺、贾亭、湖水(水面)、云脚、早 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绿杨、 白沙堤。(2分,至少答出4种)
寓情于景。“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 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 之情,诗人借用这两种意象,点明暮 春时令,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而 “过五溪”表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 艰难。这两句诗不着悲痛之语,而悲 痛之意自现。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 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 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 虑、关心之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 间,渲染悲凉气氛,为“断肠人”作铺 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 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主旨:这首小令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用十种景物、 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 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诗词曲鉴赏
课内重点古诗词曲鉴赏及训练
一、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 三、钱塘湖春行 四、天净沙·秋思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六、夜雨寄北 七、泊秦淮 八、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九、望岳
十、春望 十一、使至塞上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三、赤壁 十四、过零丁洋 十五、水调歌头 十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十七、饮 酒(其五) 十八、行路难(其一)
十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十一、己亥杂诗 二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十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十四、无题 二十五、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二十六、登飞来峰 二十七、渔家傲·秋思
二十八、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十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十、观刈麦 三十一、关雎 三十二、蒹葭 三十三、雁门太守行 三十四、游山西村
情景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 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解析】B项“小桥流水人家”看似美好的景象,但却不 是作者的家乡,并不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向 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答案】B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贵州近6年未考】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念之情。(2分)
(2)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 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3分) 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 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2分)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的自然规律。(1分)
3.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阔”或“悬”字。 (2分) 【答案】一个“阔”字,描绘出了两岸一望无际的景 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悬”写出了帆在海上 行驶的景象,在广阔无垠的海上,小小的帆影高高悬 立,突出了大景中小景的景象。(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解析】从诗歌的最后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阴里白沙堤”可以看出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 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 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色的喜爱及恋恋不舍 之情。(3分)
四、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贵州近6年未考】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来解答此题。 当时诗人北征乌桓胜利而归,一统天下的决心十足。 再结合诗人所创设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 烂,若出其里”的意境就不难回答此题。 【答案】本诗抒发的是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和一统天 下的雄心壮志。(2分)
【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 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1.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 (2分) 【答案】这两句借月抒情,诗人将愁情托付给明月, 面对无知无情的月亮,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 月亮以人的情感,诗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忧 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2分)
二、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2013铜仁、毕节已考】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对偶点题。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将诗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 雁”遥相呼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通过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 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潮 平”一语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设问修辞。诗人自问自答,用“雁足传书” 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这两句紧承前三联, 呼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 愁绪。
【主旨:本首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诗人在北固山下停 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 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1.(2013毕节)(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解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 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诗歌 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 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答案】(1)本诗表达了作者人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 出时间已是傍晚;动态中的“流水”与静 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环境 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 更见苍凉。连续并列了九种事物,营造了 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 村野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七、泊秦淮(唐 杜牧) 【贵州近6年未考】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 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展现了一幅月下河边朦胧、冷寂的画面。 次句点题,承上启下。“夜泊秦淮”为 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 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近酒家”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课内重点古诗词曲鉴赏及训练
编者按:为方便考生快速掌握本专题重点知识, 特将贵州各州市近6年常考、易考、已考知识点以 “——”的形式进行标示,考生只要理解掌握所标 示内容,将会考试中夺得佳分。
一、观沧海(东汉 曹操) 【贵州近6年未考】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六、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贵州近6年未考】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首句设问点题,视角独特。在两个 “期”的一问一答间,将对归期的希 望与未有期的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 色之中,思念的急切与愁苦之情尽显。 “涨”字富有动态感,既写巴山之水 灌注秋池的自然之景,也将诗人的愁 思融入其中,表现诗人深重的绵绵愁 思。“秋”字在点明季节的同时,也 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绪的 写照。营造气氛,烘托感情。
三、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贵州近6年未考】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写 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 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初 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 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中的“巴山夜雨”不是眼前的实 景,而是对未来相聚的设想,用反衬的 手法来表现诗人孤寂的心情。“何当” 紧扣“未有期”,将思归的急切心情展 现得更加有力。“却话”意为回溯追想, 即以想象中美好的场景来凸显今日的相 思之苦,构思奇巧。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既描写诗 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而不得归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 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 团聚的期盼之情。】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哲理句,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赋予“日” 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残夜将尽 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 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着新事物的 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1. 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 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2分) 【解析】注意把握诗人的独特构思,体会在这种情境下独 特构思对情感的巧妙表达。“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 涨秋池”,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离别的伤感之情从心田 流溢出来,在这痛苦的离别时刻诗人转而写到“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来充满伤感的离别在未来
一观沧海二次北固山下三钱塘湖春行四天净沙秋思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六夜雨寄北七泊秦淮八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十一使至塞上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十三赤壁十四过零丁洋十五水调歌头十六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七饮十八行路难其一十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十一己亥杂诗二十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十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十四无题二十五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二十六登飞来峰二十七渔家傲秋思二十八江城子密州出猎二十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十一关雎三十二蒹葭三十三雁门太守行三十四游山西村课内重点古诗词曲鉴赏及训练编者按
美好的愿景之下变得不是那么沉重,诗人奇妙的构思使离 别充满希望,更为未来的相遇增添了美好的祝福。 【答案】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而 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 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 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2分)
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 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 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实景描写。前两句写俯瞰沧海见到的神奇 壮观的景象;“树木”“百草”写近观静 景看到的;“东风”“洪波”写远观动景 看到的。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 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 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