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路径——兼论文旅融合下的“乡村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与旅游】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22年6月
(第6
期,总第302期
)Jun.,2022
(No.6,General No.302)
收稿日期:2022-03-2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民族院校受助大学生公益服务水平与感恩、励志教育实证硏究”(编号2021ZJY1365)阶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文化路径探究”(编号:
2021MSZ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梅芬(1982-),女,湖北潜江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
文化建设;陈铭彬(1972-),广西灵山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
文艺学、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路径
———兼论文旅融合下的“乡村美”
梅芬1
,陈铭彬
2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乡村振兴,要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应厘清并遵循以人民
为中心的价值逻辑、绿色发展的生态逻辑、“以文化人”的文化逻辑。美育与乡村文旅产业相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乡村之美”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美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向。聚焦“民生”大力营造美育引领文旅融合的社会环境,运用系统思维着力构建和完善美育促进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创新引领激发美育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进一步丰富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内涵和现实进路,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关键词:美育;乡村振兴;内在机理;文旅融合;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2)06-0045-08
一、研究缘起: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蕴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和安排。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1]
乡村振兴既要有物质上的发展目标,也要有精神上的美好追求,是一个具有多维度目标元素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产业新、生态美、百姓富目标逐步成为现实,但总体上看,乡风文明和文化振兴仍属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会愈发感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美
育作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说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3]
因此,如何从美育价值之维来理解美好生活的意蕴,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
45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科学家2022年第06期
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4]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学者提到:“美是人类物质与精神创造的动力之源,美育归根结底是创造力教育、是美化心灵和陶冶情感的教育”[5]。人民群众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群众对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审美对象进行正确感知、享受、判断和评价,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把审美教育,即“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灵魂。
“美育融入乡村振兴”是一个关乎实现全面振兴的时代命题。从美育融入乡村出发,目前学术界在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在研究视角上也还较为局限。目前的研究普遍对农村中小学的美育发展较为关注,认为当前乡村美育主要是以音乐、美术为主的学科教育[6],提出健全农村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时代价值和意义[7]。此外,还有部分研究基于某种具体艺术形式或文化活动对乡村建设发展的作用,例如认为乡村美术馆在塑造美丽乡村风貌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具有重要使命[8],应当践行乡村美术教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使命[9]。此类研究也基本局限于某种具体艺术形式在乡村的发展,对于美育理论的总体融入论述还不足。
综上所述,尽管对于美育和乡村振兴融合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但是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野下将美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的逻辑关系和对乡村美育的发展规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人民至上”“绿色发展”“文化振兴”等理念作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逻辑遵循,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主线,以系统思维从乡村振兴的多方面提出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现实进路。
二、厘清价值遵循: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一)以人民为中心激发乡村美育内生动力的价值逻辑
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取向因而立足于两个维度:一是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本源,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二是在美育内涵向乡村延伸过程中把握其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依靠人民的理论逻辑。
一方面,美育与人息息相关,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先秦时期,儒家美学“礼”“乐”并重,以礼教和乐教为主要教育内容陶冶人的德行修养,深刻影响了此后国人的精神世界与社会治理。[10]20世纪初,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美育思想多以美育启蒙、审美救赎、政治诉求为价值取向,重视并强调美育对性情的培养及其所具备的功能性。[11]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智体美劳”成为教育的趋向目标,美育因而进一步发挥了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现当代的美育思想内涵既以审美教育为基础,也侧重于促进人文精神与民族振兴愿景的融合。[12]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育思想的内涵有所不同,但美育服务于人民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人民向创造美好生活迈步,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诚然,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倾向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但其实际上是从乡村发
展的现实困境出发的。近年来,乡村空心化问题作为城乡二元发展的困局之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以及由此导致的城乡协调发展失衡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就此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美育融入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
另一方面,乡村美育的需求是乡村社会民众审美需要的现实投射。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逐步建成发展。其总体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满足了乡村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审美需要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实现乡村人文环境自然美与心灵美的巩固和提升,并不能只立足于外部环境的打造,乡村建设者的发展意识和审美意识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社会民众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也是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他们对自己美好生活的创造是乡村美育的动力源泉。进入新时代,乡村美育也必须立足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乡村社会民众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
4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