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剖析
牌匾广告错别字现象剖析
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牌匾经常有错别字出现,本文对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规范牌匾用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常见类型
常见的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类:
第一,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
牌匾广告的不规范用字中,许多都是繁体字、简化字混写。
有些商铺在使用繁体字时,也会写出错字、别字,如混淆“�”和“�”,把化妆的“�”写成“�”等。
第二,使用别字和第二批汉语简化字(简称“二简字”)。
“二
简字”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但使用“二简字”的问题在一些私人摊点和商品标签上仍比较普遍,如“副食”写成“付食”、“大饼”写成“大并”、“盒饭”写成“合饭”等。
第三,外文使用不规范。
中外文字混杂似乎成为门头店招牌的一种时尚,如“魅平淡の族”、“一飞の那里”等。
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
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汉字经历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变迁,从篆书、隶书到楷书,其字形差异较大,“自吴楚辨音,隶古分体,年祀寝远,攻习多门,偏旁由是差讹,传写以之漏落,矧注解之未备,谅教授之何从?”(见《大宋重修广韵》)这里说出了
文字及其使用的一些问题,指出错别字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问题,几乎可以把它看作历史的必然。
其次,“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文化水平低、
不识字、“大老粗”是光荣的代名词,而教授、知识分子反而成了专政的对象。
再加上其间广大学生停课闹革命,“文攻武卫”等等不断地折腾,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大大下降。
再次,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匆忙公布,在1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少报刊、杂志改用“二简字”,特别是在当时的中小学里大力普及,影响很大。
虽然后来进行了全面废止,但留下的后遗症至今尚未根除。
2.社会原因
除了上面的历史原因外,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的原因。
首先,部分群体文化底蕴比较薄弱。
有些小摊贩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般只是初中或小学毕业,有的甚至是文盲。
其次,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人们不再重视文字的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有些作家为了经济利益,在写书时故意使用晦涩离奇的语言来吸引读者,书中的错别字也是数不胜数,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观念,带给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不规范用字现象泛滥。
另外,港台地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同港台地区有了频繁的交流,他们使用的书籍、报纸、电视、电影以及电脑文字软件等纷纷流入内地,占领了内地很大一部分市场,他们使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繁体字。
有些人为了满足追逐时髦的心理,故意使用繁体字。
最后,治理牌匾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牌匾审核不到位也是牌匾广告出现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个体原因
有些店主为了突出店铺的个性、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在用字上喜欢用一些奇怪的字,有意地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怪异字型。
另外,还有些人用生僻字或者用中外文混合的方式做成自己的牌匾,纯粹是出于一种炫耀心理。
如有的商家挂上繁体字或异体字的招牌,再加上其他的辅助手段,就可能暗示这里是“外资企业”或“老字号”。
消极影响
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消
极影响。
首先,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建设。
北京某车站候车室的大牌子竟然把“候车室”的“候”字写成了“侯”。
作为首都,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每天迎接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同胞,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牌匾广告哪怕出现一点点错误,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形象,更可能会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上来。
如某超市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曾在门口悬挂了印有“热烈欢
迎出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贵宾”字样的横幅,仔细一看,“出席”的“席”竟被写成了“度”。
这样的错别字小则影响一个单位的形象,大则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形象。
同时,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也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处在大量接受文化知识的特殊阶段,由于年龄及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分不清事物的对错与好坏。
笔者曾看到一则月饼广告,上面赫然印着“桃李小悦饼”。
何为“小悦饼”?也许制造商是取“中秋佳节使人身心愉悦”之意,然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也许不但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反而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小悦饼”是正确的写法。
如何规范
对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范:
1.加强相关教育及宣传
宣传部门应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引导各行各业以及广大群众树立规范使用文字的意识,不写错别字,不生造简化字,不使用繁体字。
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教育,防止学生受社会不良示范影响,使学生从小打下规范使用文字的良好基础,并对父母和身边的亲戚朋友进行教育、劝导。
同时,发挥广告等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自我培训教育,严格自我审查制作发布广告,从源头上堵住“带病”广告牌的出现,提高行业整体水平,让错别字远离我们的
生活。
首先,要对从事相关职业(如印刷业、广告业等)的人员进行重点教育,然后再普及推广到其他人群。
2.立法和执法相结合
目前牌匾广告用字相当混乱,仅凭宣传、教育和劝说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还必须靠法律的强制手段。
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立法工作;同时,工商、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要协力配合监督,严格执法,严格惩处乱用错字的企业或个人。
同时,对已经存在的牌匾广告错别字应限期整改,2006年10月1日《玉溪市社会用字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责令用错别字的单位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者由有关部门处以罚款等相应处罚;对生产制作字、牌、匾的企业,应无偿制作规范字标牌予以更换。
3.加强整个社会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广告发布、广告牌设立审核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应该调动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规范牌匾广告错别字的活动中来,可以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或者通过学校组织中小学生上街寻找错别字,通过反面教育促进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①吕冀平主编:《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
②蒙海燕王卓英赵颖等编注:《错别字逐个捉》,中国海关出版社
③王伯熙主编:《汉字规范知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④李宇明费锦昌主编:《汉字规范百家谈》,商务印书馆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信息传播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