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案
认识平年和闰年
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
2、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判断平年和闰年。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学得大月的儿歌还记得吗?(屏幕显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
)其实,这首儿歌后面还有两句,(出示:四、六、九、冬是小月,平年二月二十八。
)对这两句儿歌你有什么疑问?(解释冬指十一月)
二、自主探究
1、尝试自学
多媒体出示并观察2008和2009两个公历年份2月份月历。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2、介绍平年、闰年的概念
板书: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揭示课题并板书。
那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闰年怎么会比平年多一天,多在哪一个月?其他11个月的天数有没有变化?
师: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听听科学家怎么说吧!(课件)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当我们把每年看成是365天的话,这样每年都会多出来5时48分46秒。
我们可以估算一下:5时48分46秒看成是6时,这样一年下来多6时,2年多12小时,3年多18小时,4年就多24小时。
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所以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
因为二月的天数最少,所以就加在二月上,闰年的二月就有29天。
师:原来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年365天,实际上是少算了5小时多一点,那么4年就少算了20几小时,相当于一天的时间了,那科学家就把这少算的一天补在了第4年的2月上,这第四年就是366天,就是闰年了。
师:所以要确定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要看哪个月?(出示两个年份的2月月历,生判断。
)
师:相不相信,你们随便说出一个年份,老师不用看2月的天数就能马上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试试?(试一次,用课件判断正误。
)
3、探究。
师:很惊讶吧?因为老师手中有一个秘密武器,想不想知道?那么就请你们拿出公历年份1997—2008年2月份天数统计表,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按要求把统计表填写完成。
(课件出示公历年份1997-2008年2月月历)
(1)找出每年2月份的天数,并记录在下表第二列里。
公历年份2月天数平年或闰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观察二月份28天与29天出现的情况,辨一辨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并填写第三列。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这些年份中那些是闰年?
(3)请小朋友仔细的看这张统计表,静静的思考一下,你发现了里面藏着什么规律? (师相应板书: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课件验证规律。
(4)按照这样的规律,假如公元0年是闰年,那接下来有哪几年是闰年呢?
(师板书0年、4年、8年、12年、16年……)
4、介绍闰年的判断方法。
追问:你是怎么推算出这些闰年的?
师:看来啊,平年、闰年和“4”这个数字有不小的关系呢。
猜猜看,闰年年份到底
和4有什么关系?
大家在表格的公历年份中各找出一个平年和闰年,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然后小组内交流,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工计算,学生汇报) (生可能会说: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而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而平年不是。
)
师:对了,除以4没有余数的数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板书: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这就是老师手中的秘密武器,你们有了吗?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判断吗?(提示简便方法)
5、练习:判断下面几个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84年(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
1900年(第2届巴黎奥运会首次出现女运动员)
1900年,除以4后,的确没有余数。
可为什么不是闰年呢?课件出示1900年2月天数,可是二月只有28天,也就是说,这一年是平年,而不是闰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指导生看书第20页下面的小字,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我们再来听听科学家怎么说吧!(课件播放)
每年多出来的5时48分46秒,看成6时之后,每年就多算了11分14秒,补在第四年的那一天实际上还多算了44分钟,一年好象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100年就会差不多多算1天,为了减少误差,于是科学家们又想出了好办法,遇到整百年,就不闰,那就正好把多算的一天还掉,即那年只能是平年,只有满400年才闰,这就有了“4
年一闰,百年不闰,400年又闰”的说法。
师:所以本来整百数肯定是4的倍数,现在要是400的倍数才可以是闰年。
而1900年,它虽然除以4没有余数,但不是400的倍数,所以不是闰年。
(指导生用1900÷400试试,提示简便方法。
)
师:所以通常每4年中有三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突出“通常”和“一般”)
三、应用拓展
1、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
(2)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
(3)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
(4)1700年是闰年。
( )
2、一年有4个季度。
算一算今年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月份1月~3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2月
天数( )天( )天( )天( )天
3、引入一年四季的概念,课件播放。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为了使四季划分得和自然界的景象比较一致,气象部门用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一定的温度作为四季划分的标准。
日平均气温升到10℃以上,春季开始;
日平均气温升到22℃以上,夏季开始;
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秋季开始;
日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冬季开始。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位置复杂,南北温差较大,很多地方没有一年四季的明显的气温变化,如四季如春的昆明、长夏无冬的海南等。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一课,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平年、闰年的概念时,利用比较2008年和2009年2月的天数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是如何有效教学呢?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学生理解平年、闰年后,我出示1997-2008年2月的天数,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
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那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并结合底注,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此时发现学生有点糊涂了。
于是,我结合课件对教材适时做了一些补充,利用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进行相关的估算、笔算,从而初步理解“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遇整百年份要看是否是400的倍数”的含义,学生听的很认真,并不时表露出疑惑、顿悟、惊喜。
学生对此也表现的很有兴趣,了解了“400倍”的根源,丰富了课外知识,体会到数学中的科学性。
当然这个计算有一定的难度,三年级的学生根本没学四位数除以一位数,更没学四位数除以整百数了,于是我渗透了简便计算方法:只要用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反之就是平年,如果遇上整百年份,如2100年,后两位没有具体数,那就用前两位21除以4,有余数,所以是平年。
其次我重视品德教育。
在单纯的判断闰年问题上,引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年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祖国从弱小走向富强的历程,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今后建设祖国的热情。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从整体上、本质上去理解和把握教材,将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外,还让学生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使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探究素材,同时也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