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教学设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九九重阳节带病登高时所写的,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对此诗的教学,笔者有几点设想:一.诗意起航由《登高》想到杜甫在23岁时所写的《望岳》一诗及诗中所吟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感受他年轻时建功立业、立志攀登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想到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人生情怀;体会到李白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健笔力;想到了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地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所展现出的辽远的情韵。古人登高必赋,登上高处的寂寥往往更能使诗人产生对人生、对自然的怀想,也就容易产生诗情。此类诗或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热爱自然的豪情;或抒发人生感悟、历史沧桑;或抒发个人的悲抑、哀怨。我们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及柳宗元的
《登高》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九九重阳节带病登高时所写的,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