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201703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蜀道难
唐·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 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 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 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 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 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 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 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第三段
军事
剑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叹
杀人如麻
•第三自然段:写蜀中剑阁易守难攻的 险要地势,易发生战祸,表达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关切(主旨)。这一段写 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明确: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 志。说明四川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如 果有野心的叛乱者与朝廷对抗,发动战 争,朝廷的军队很难攻进蜀中平定叛乱 者,因而就会造成“暴尸山野,流血遍 地”的战乱局面。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 的关注。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 1 ) 善 于 把 想 象 、 夸 张 和 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 2 ) 发 展 了 乐 府 古 题 , 字 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 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学习: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 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 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 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 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 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 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 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 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 深厚的意蕴。
五言律诗(五律)
律诗 七言律诗(七律)
(
)
排律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唐 初唐 “初唐四杰” 代 诗 盛唐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作” 歌 中唐 白居易 发 展 晚唐 “小李杜”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 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 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 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 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 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 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 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 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古体诗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如歌行体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典 诗
词(五代宋)
小令

散曲
套曲

(元)
杂剧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
《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
古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体 简称五古) 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简称七古)
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近 体 今

诗诗
绝句
五言绝句(五绝) 七言绝句(七绝)
作者简介
李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 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 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 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 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 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剑门关
一、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的语句、 归纳段意,理清思路。
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 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
一显主旨句
叹高 : 难行
蜀道之始 蜀道高峻
二显主旨句
叹险: 可畏 景物凄清—— 以“何时还”起
山恶水险
三显主旨句
叹战祸之烈: 申戒
剑阁险要 人祸之惨—— 以“早还家”结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 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 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隋唐五代
中唐(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 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 韩孟 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 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 直白
讨论: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 的雄奇险峻的?
•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 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 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 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
——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 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 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 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 道之难。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隋唐五代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 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 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 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 得以体现。
李贺 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隋唐五代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 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
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 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 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 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 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 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 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 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 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 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 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 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 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 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 象。
第一段
1、统摄全文
2、蜀道来历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叹 3、 群山挡日,急浪回旋
正面
山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侧面

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 正面


人的感受
侧面
动物
景物
设问

视觉
听觉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 造了怎样的气氛?
“但见”四句渲染凄凉 气氛,“连峰”四句渲 染惊险气氛。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 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 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 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 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 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 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 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 以后的情形。——这是一组很有趣的 图景: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 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气势宏伟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 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 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 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 一样荒寂无人。使人感到孤寂得可 怕。
全文结构
一叹 高 (难 行)
二叹 险 (可 畏)
三 叹战祸之烈 (告 诫)
开篇:主旨句一见 蜀道难
蜀道高峻
景物凄清 ——以“何时还”起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剑阁险要
照应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本诗气象
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怵目 惊心,叹为观止。
气势宏伟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
蜀道的来由,表达诗人改造
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
和开路者的勇力,赞扬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 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
•明确:这几句主要是写山势的高危,突出 路之难行。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 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 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 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 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太白鸟道

古 栈 道 遗 址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 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 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 坚韧顽强的毅力。
古栈道
古栈道 1
古栈道2
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 栈 道 3
剑 门 关
剑门关位于剑阁城东的
大剑山口。两山对峙如门, 古栈道有"剑门天下险"之说。
在诗人的想像中,他 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 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 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世 间少有啊!
气势宏伟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 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 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 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 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 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 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 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 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 的气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 句诗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 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 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 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气势宏伟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 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山 崖转石,都会危及行人的生命,使人 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 险也如此”。
气势宏伟
小结:
如此多姿多彩的画面此隐彼现,其 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无论写山之高、 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 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势之 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 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 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 霆于指顾之间”!
气势宏伟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 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 仿佛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 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 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 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 么神奇而美妙!
气势宏伟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 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 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 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 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第一段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一层:总写蜀道之难;二层:蜀 道的历史、地貌、来由;三层: 蜀道的高危。
诗一开篇极言蜀道难有何作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点明主题,为全诗 奠定雄放的基调。
•写蜀道难,为什么要引用 传说中的蚕丛、鱼凫的开
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 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引用远古蜀君开国 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