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琦篆刻欣赏之十一

合集下载

1.第一单元《品篆刻之美》教学设计

1.第一单元《品篆刻之美》教学设计
(丞相李斯以鱼鸟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凭。)
从此,玉玺成为历代正统皇帝即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和凭证。
这个“传国玺”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受到历代疯狂追捧争夺,在汉朝继续代代相传。
(“皇后之玺”玉印,此印为汉代玉印精品,是皇 后佩带的饰物,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此印刻工精致、线条细腻、字形匀整端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墨盒或者白瓷盘)、篆刻所需的工具、篆刻图谱等
教学过程
单元情境创设:
都说“江南四大才子”中最有才华的人,不是唐伯虎而是……他!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他创作了《兰亭修禊图》,该图描绘了 1000 多年前王羲之、谢安等名士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风雅集会。在这场雅集上,众人坐在兰亭曲水边,饮酒作诗,畅谈胸中抱负。王羲之即兴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拓展: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篆刻家丁仁、王福庵、吴 隐等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目的而发起。 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艺术团体。印 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因临近西泠桥, 故取名“西泠印社”。
边款是刻于印侧的题识。 隋唐以来,官印周围多刻有制 印年月、编号、释文等。)
篆刻印章的制作刀法:
三指执刀法:用大拇指、食指执刀,用中指 抵住刀杆,无名指、小指抵住中指, 刀口向左,刀杆微微倾斜。
五指执刀法:用五指握刀,大拇指在外,呈握拳状。
冲刀法:冲刀,顾名思义就是刀锋入石后由右至左,或者向身体的反方向直接冲刻。具体操作时,刀锋向外,刀杆微卧,与印面形成一定角度。
切刀法:切刀就是将刀锋切入石面,然后顺着笔画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刻前进。这样切刻出来的线条留有刻刀逐步移动时的痕迹,显得沉厚苍劲。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王琦早期作品考辨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王琦早期作品考辨

王琦早期作品考辨(朱军 2003.08.15)王琦,中国古陶瓷研究及收藏领域中一个几乎无人不晓的名字。

因其位列民国“珠山八友”之首,传世作品常成为海内外各大拍卖公司的重要拍品,倍受关注程度有目共睹。

行者在近期拣选湖北省文物总店存大路货文物时,发现了三件署王琦及相关款识瓷器,今特撰文考证。

1、王琦款粉彩人物图瓶喇叭口,束颈、溜肩,圆腥至下渐缓敛,足部略外倾。

高61.5、口径23、腹径25.5、底径21.5厘米。

腹部饰粉彩主纹二组。

一侧画人物图,一边绘花鸟纹。

前者系一长者端坐太师椅上,静观一妙龄女子抚琴,旁立婢佣十数人服侍。

后者为一对可爱的鸟雀栖于花枝上。

另置折枝花一组于颈部。

铭文共四组,排布于颈部及腹部各二组。

分别为“六戚在甲戌初平五年,吴帅宜子孙(红款篆书)。

摹积古斋原本。

”“群芳呈壮观”、“明月团乐如此夕,春风邂逅意中人。

翠黛倩谁描碧玉,琴心许我识文君。

昔壬子(1912年)冬月于珠山客次,彩云轩写。

”和“独占春台第一寿,文章大块最风流。

仿白阳山人之笔意,王琦画。

”(以上均为行楷墨书)后两处铭文末尾还分别钤盖红白文闲章各一枚。

题称摹积古斋原本,乃仿清代大金石学家阮元的作品。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云台,又号雷塘庵主,苍山画仙,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

曾著有《皇清碑版录》、《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及《研经石集》等作品传世。

摹积古斋原本的铭文当源自阮氏《积古斋钟鼎款识》。

按白阳山人即明代写意花鸟画大家陈淳(1483—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亦号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

2、王琦款粉彩八士图石榴耳六方瓶器呈六方形。

敞口、收颈、折肩、鼓腹、束腰、足部外撇。

颈部堆贴对称石榴耳。

高60、最大口径23、最大腹径26、最大底径21、5厘米。

主纹绘八位高士聚集亭院内,兴致勃勃地鉴赏书画,另有三位书童位列左右侍应。

此称八士图。

颈部画对称折技花二组,腹部饰折枝花果一组。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张志庆(河北)行草书《书画轶事》册页?40cm×30cm×12提名评委:李有来这件行书册页是十一届国展所有作品中的一个亮点,取法“二王”一脉,进而下探宋人消息,尤用力于米南宫。

笔墨精到,温润妍雅,收放有度,擒纵自如,率性自然中不失法度,且前后一贯,无有懈怠。

可以想见,此作当是作者平心静气时倾力所为。

窃以为,判断作品高下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笔墨功夫是否精到,二是能否于笔墨中寓性情。

此作两者兼备,故得评委一致好评。

当代书家经常为了强调章法变化而穿插小字,此作于文中、眉头兼有两色小注,虽亦碍眼,然细细品读,小字亦有古风,多为其习书心语,亦属博综。

李良东(江西)行草书《古诗二首》中堂?243cm×98cm提名评委:李木教李良东大字行草作品用笔娴熟干净,结体匀称平正,章法疏朗自然,虽行草相杂,但燥润相生而绝去矫饰造作之病,显见作者在王、米、赵、董帖学一路的深厚功力上熔冶有成,面目初具。

作品兼具小字的精到与大字的洒脱,与时下一些专事摹仿、油滑描划乃至扭捏作态、矜才使气者迥异,清新雅逸、平淡沉稳中亦有才子气,殊可玩味。

篇中断行抬头稍嫌刻意,虽出于手札习惯用以布白变化,但毕竟小处着力非大家手段。

张胜伟(陕西)行书柳永《望海潮》中堂?240cm×100cm提名评委:刘洪彪作者以纯正之行书录柳永《望海潮》词,洋洋107字,一气贯注,优游不迫。

其点画精致而不流滑,字形端丽而不媚俗,章法工整而不刻板,墨色匀和而不迟暮。

统观全幅,依稀可见“二王”风韵,清晰窥得“苏米”形神,于帖学一路、“二王”一脉涉猎甚广,钻研颇深。

时人作书之流弊,大抵三类:或不临古,下笔无由,正书立不住,行书走不端,草书跑不稳;或浅临古,不得要领,行笔欠技法,结字缺古韵,谋篇少文气;或死临古,照猫画虎,点线喜描摹,造型好程式,章法多雷同。

黄琦简介

黄琦简介

黄琦简介
黄琦,字太极,号万年,
别署天岸马、醒狮堂主人
等。

公元1964年4月15
日诞生于中国河北。

非无
政府主义自由士绅,实力
型书画家。

工书法、花鸟、
山水和篆刻,兼修诗文,
并粗通音律。

系爱国民主
人士,涅而不缁,卓而不
群,不结佞臣,宠辱不惊,
不卑不亢。

初师刘岩森先生。

后转益多师,先后受到李明久、钟志宏、全祝明、吴守明、龚定平、辛晋瑛、李可染先生等省内外方家教益,大器渐成。

尚大师风范,敢为天下之先,不惧人言,不拘一格,不羁俗规,蹊径独辟,书画作品力融哲理思辨、力呈雄强奇恣与纤巧浑朴兼容之风貌。

书如其人,英风傲骨,风流倜傥;画如其人,玉树临风,高山仰止。

自1987年即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书画及篆刻作品,并有专版刊介,入过多部辞典,参加过一些活动,作品被广泛收藏。

一贯主张和注重以作品说话、让历史见证!
现兼任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苏北老区联谊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黄琦艺术工作室导师、博宝艺术网加盟书画家等职务。

有关作品等详情敬请直接“百度”黄琦书画。

西泠八家伪印考-明清流派印章辨伪探暗

西泠八家伪印考-明清流派印章辨伪探暗

西泠八家伪印考-明清流派印章辨伪探暗“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

这个篆刻群体的活动年代贯穿了大半个清代,是篆刻史上的重镇。

其治印宗汉法常参以缪篆之意,善用切刀表达笔意,苍劲质朴,古拙浑厚。

其篆刻风格又被称为“浙派”,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对篆刻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由于西冷八家在篆刻史上的重要地位,学术界与收藏界对于他们的印作一直非常关注,其印章实物不仅具备重要的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也非比寻常,因此仿冒的赝鼎也极多。

鉴于西泠八家的名声与影响,往往作者下世数十年即有伪品出现,于是在历来的八家印谱中也会混入伪品,这些伪作的存在,在篆刻史研究中,对于考核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艺术特色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不良作用。

今以部分实例,略作考辨,以供学者方家借鉴。

这里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本文所指的伪印考辨,包括对印章实物的辨伪和传世印谱中印蜕的辨伪两个方面。

明清篆刻中的印章辨伪,是一项非常艰巨却又琐碎的工作。

其困难首先在于明清篆刻的遗存数量浩大,其次则是需要相当的篆刻学知识,不仅是篆刻史方面的知识如对流派风格的了解,更需要对于篆刻技术的精通,比如对篆刻章法、刀法、用字的了解,有的时候还必须用到文物鉴定的知识,其鉴定难度并不在书画鉴定之下。

在印章实物的鉴定方面,韩天衡《鉴印散记》-文,记录古玺印与明清篆刻鉴定实例六十余条,皆为经验之谈,韩先生是篆刻名家,更是篆刻史研究专家,获观名刻极多,自然别具只眼。

文中对于浙派印作、吴让之、黄土陵等人的作品特征均有着精辟的见解,究其方法,主要从篆法、结字、刀法、气格诸方面人手进行鉴别。

同样精于印章鉴定者还有孙慰祖,在为上海博物馆鉴定藏品的过程中,其过眼印章实物不止万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提出“鉴定明清篆刻作品,同样依据印文书法、构图、刀法以及质料等四个方面的特征”,“明清文人篆刻作品在书法、章法、刀法等方面既有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又因不同流派和个性而呈现各自的特殊风格”。

黄绮诉王立成墨宝丢失纠纷案

黄绮诉王立成墨宝丢失纠纷案

黄绮诉王立成墨宝丢失纠纷案案情概要原告黄绮,男,1914年5月28日出生,祖籍江西修水,早年先后在安徽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等校任教。

其书法兼具“雄、奇、清、丽”之特点,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铁戟磨沙体”,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河北省社科院顾问等职。

被告王立成,1957年出生,字画装裱工。

1988年6月,黄绮先生在其住所将十件书法作品交付被告,托其装裱,其中包括一副八尺楹联,上联为“横看蟹意”,下联为“静得龟年”,对联两旁有170余字的题跋:约在三十岁时,夜梦一老翁立于巨龟上,顺江而下,手捧楹联赠余曰:“思美人得延年之道在此”。

归而展视,联文为此二句八字。

梦盖由临睡前读宋玉《神女赋》后而构成,“美貌横生”与“志态横出",借蟹之横意出之。

蟹未必美。

静或是对冲动而言,老人必有戒乎?次日凌晨,按所见槛联尺寸,仿作老人擘窠大书,后经战乱流离丧失。

当时尚未完婚,今逾四十余年,补记趣事,而书法亦应有所变异矣。

五个月后,王立成告知黄绮此楹联业已丢失。

之后不久,黄绮即向石家庄市公安局报案,后经侦查未果。

于是,黄绮于1990年9月将王立成诉至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损失五万元。

被告以原告以权势欺人、该楹联不值五万元等进行答辩。

时任河北省经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马越平律师受黄绮先生委托担任了该案一审、二审的代理人。

代理历程1990年10月10日,黄绮先生与马越平律师签订委托代理合同;1990年10月22日,马越平律师将起诉书送至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1991年1月5日,马越平律师找黄绮先生的学生李凌调查该案有关情况;1991年3月25日,马律师代黄绮先生向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缴纳2100元诉讼费;1991年4月22日,黄绮先生和马越平律师收到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收款收据;1991年4月23日,马越平律师到河北宾馆商品部调查黄绮先生书法标价情况;1991年5月20日,马越平律师到涿洲东方宾馆调查黄绮先生书法标价情况;1991年5月15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该案;1991年9月27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原告方送达答辩状;1991年12月7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派员到石家庄询问黄绮先生,提出调解建议;1992年4月22日,法院合议庭主持调解,原告方提出在未找到原件的前提下,被告可以赔偿万元以下的人民币作为抵押款,待找回原件退回抵押款并按银行利率支付利息;被告方则认为只有在原告撤诉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赔偿,调解未果;1992年10月13日,因马越平律师路遇车祸,未能开庭;1992年12月8日,被告律师因故无法出庭,再次延期审理;1993年3月10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1993年6月3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1993年6月28日,黄绮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994年1月13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

河北籍书画家黄琦篆刻《百花齐放》赏析

河北籍书画家黄琦篆刻《百花齐放》赏析

河北籍书画家黄琦篆刻《百花齐放》赏析
黄琦虽然是个画家,却也与前辈的那些大师一样坚守着文人的那方净土——尽量
做到诗(诗词及文学)、书(书法)、画(绘画)、印(篆刻)“四修四通”,尤其在书法和篆刻创作方面实可谓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被当地同道誉为“书画印三绝之士”,被画家本人戏称为“皇帝的三驾金马车”。

黄琦(河北籍书画家)的
篆刻食古而化——从“秦砖汉
瓦”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又兼
取近现代篆刻名家邓石如、赵
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李骆公等前辈之长,冲刀法与切刀法交互运用,擅长残破处理,自创“雪松体式篆刻”,其篆刻作品工稳、俏丽、苍茫、朴茂、清奇,自成一格,与其书画中之点线面追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篆刻作品详情请参阅黄琦书画网—作品类别—篆刻作品。


如果书法和绘画创作表达着黄琦外显的艺术造诣,那么他的刻印造诣则是其内秀
的艺术情怀。

作为诗书画印皆绝的艺术大家,不赏其印成,实属遗憾。

又见《百花齐放》章一枚。

承秦汉玺质,创太极功法及雪松体篆刻,冲刀法与切刀法交互运用,擅长残破处理,工稳、俏丽、苍茫、朴茂、清奇,自成一格,与其书画追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书、画韵深融方寸之间,依印融成艺一体。

一印而成大功,成印即价值连城。

黄琦精书法、绘画,有文化的坚硬功底,是其印得大成的坚实依托。

所以他也依印之绩,成齐白石、吴昌硕同等有综合能力的艺术大家。

(注:该文最后两段系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的特评)。

黄字的篆隶写法

黄字的篆隶写法

美学价值
黄字的篆隶写法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美 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欣赏和学习黄字的篆隶写法,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 修养,培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种体现。
03
情感表达
在书法作品中,黄字的篆隶写法常常能够传达出深沉、古朴的情感。其
笔画线条的流动与变化,能够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篆隶在印章中的应用
独特性
篆隶的书写风格独特,结构严谨 ,因此在印章中应用黄字的篆隶 写法,不仅能增加印章的艺术美 感,还能使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文化内涵
结构特点
01
02
03
中间一横最长
黄字的中间一横是最长的 ,这是黄字最为显著的结 构特点。这一横象征着土 地的广阔。
上下两横短
黄字的上下两横相对较短 ,且与中间一横保持一定 的距离,以突出中间一横 的长度。
整体呈方形
黄字的整体形状呈现为方 形,给人以稳重、端庄的 感觉。
书写技巧
中间一横要写得平直
中间一横是黄字的主笔,要写得平直 有力,不能弯曲或倾斜。
笔画对比
篆书笔画
黄字的篆书笔画较为圆润,线条流畅,没有明显的提按和粗细变化,显得古朴典 雅。
隶书笔画
黄字的隶书笔画则更加粗犷,线条刚劲有力,有明显的提按和粗细变化,显得雄 浑豪放。
风格对比
篆书风格
黄字的篆书风格以圆润、流畅、优雅为主,整体给人以温文 尔雅之感,表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特点。
隶书风格
黄字的隶书风格则更加端庄、大气、雄浑,整体给人以豪放 不羁之感,表现出雄浑豪放的艺术特点。
笔画连贯
在书写黄字的笔画时,要注意笔画 的连贯性,不要断开,以免影响整 体的美感。

谈黄綺先生刻印

谈黄綺先生刻印

文/抱 山谈黄绮先生刻印黄绮先生善刻印,却很少为人所关注。

因为他的书名大,印名为书名所掩。

直到1997年,他的《黄绮刻印集》才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对社会公开发行。

直到这时,人们才始知黄先生不光书法造诣深,刻印也如此地出类拔萃。

真正感到震惊的还是国家印坛的名宿们,他们见到黄先生的印集,惊叹不已,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加深了认识。

我曾接触过一位当时在全国颇有名望的篆刻家,当谈到这件事时,他就有如此的感触。

从他的话语里,完全可以听得出来,搞篆刻最难的,不是属于技法上的刀法,而是对刻印文字的变通,没有深厚古文字功夫的人,本身就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要想刻好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黄绮先生刻印,早在十来岁时就开始了。

到二十岁时,刻得就相当的好了。

他的祖辈与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友善。

一次,黄大师来他家做客,家人拿出他刻印的拓片,请大师指导。

大师仔细地看了每方印作,惊得好久说不出话来。

心想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竟有如此高的水准,这是很少见的。

于是便盛情邀请年轻的黄绮为自己治方印,印文是《黄宾虹长寿》。

黄绮不敢怠慢,因那时的黄宾虹先生,就已经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了,能让自己为其刻印,那是莫大的荣幸啊!印很快就刻好了,黄绮亲自送到黄宾虹先生的府上,受到了大师的好评。

尤其夸那“长寿”二字刻得好。

这使年轻的黄绮倍受鼓舞。

回到家,借着余兴,就又为自己刻了《黄绮长寿》一枚白文印。

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到晚年,这方印在自己的小幅书画作品上使用得最多。

上面讲述的这件事,还是早在1997年,黄绮先生欲出他自己的刻印集,让我帮他嵌盖整理印稿时,才知道的。

当时,他找出那枚《黄绮长寿》印,突然问我,“你看我这方印刻得好不好?”我不加思索地说:“好啊!非常的好!” 他试探性的问:“你知道是我多大年岁时刻的吗?”我说:“怎么也得五六十岁以后吧!” 我是根据印文的内容猜测的,不过五六十,又有谁人就讲长寿呢!他告诉我,猜错了,说是他二十岁时所刻。

《品篆刻之美》精品课件

《品篆刻之美》精品课件

第二课 篆刻之美
新知讲解
篆刻形式
印章一般分朱文、白文两种。印章文章的布局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达到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等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 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丰富变化效果。
朱文
又称阳文,白底红 字,用阳刻手法
出山小草 现代 陈巨来
兰生而芳 明代 梁袤
白文
又称阴文,红底白 字,用阴刻手法
第二课 篆刻之美
篆刻工具
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 融汇于点画之中。



新知讲解 床
第二课 篆刻之美
篆刻材料
新知讲解
第二课 篆刻之美 印面 印纽
新知讲解
印文
俊卿 清代 吴昌硕
边款
第二课 篆刻之美
印章的分类
按内容:
名章 闲章
课堂总结
汉印以冲刀为主,笔画平正通达,具有雄浑朴茂、庄重
平实的风格。从汉印入手是初学篆刻的最佳途径。
留浦
中黄翁伯
广陵王玺
第二课 篆刻之美
课堂总结
临刻肖形印首先选取造型生动、精神焕发者。肖形印
图底相间,布局考究,似图案又似绘画。利用刻痕,彰 显沉雄朴茂的石刻效果。
雀 战国
虎 汉代
车马出行 汉代
第二课 篆刻之美
第二课 篆刻之美
新知讲解

“印”字的古字为“爪”字下置一“卩 (卪)” 字 (古同“节”)。“爪”表示手, 以手持卩(卪), 表示“信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课 篆刻之美
新知讲解
五原车令 汉代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 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篆刻鉴赏 演示文稿

篆刻鉴赏 演示文稿

二字之茂密、欹侧,又与另外五个自然从
容的印文形成反差,全印于排列有度中显 跌宕起伏之态。该印白文凿刻痕迹明显, “立”、“岁安”三字线条凝练遒劲,质 朴古拙。其中“安”字的弧形捺笔笔意浓 厚,又与“岁”字外框势态相向。“事” 字下半 “手”部细挺犀利,与左列“邑亳 (bo)釜”三字的钝拙斑斓成鲜明的对比。
观赏这方楚玺,若再品读一下屈原 的《九哥》、《离骚》,将有助于我们理 解楚玺时而展露一缕“幽岩跨豹之奇情”, 时而呈现一派“碧海掣鲸之壮采”,及楚 民族特有的刚烈似火、气吞山河的精神气 质。
昜都邑埾□□之鉨
战国齐铜质官玺。昜都在今山东省沂 水流域的阳都,当时为齐邑。该印八字作 三二三排列,无平衡板滞之感。文字与空 白融合使此玺印跃动空灵。古玺文字字形 外沿的不确定性,加上印工变化多端的布 白手段,造就印文间留有形态各异的疏空, 但又行气连贯,虚实错落有致,与汉印的 端严规整迥异。
该印工艺为铸制,线条交叉处凝重的 “
焊接点”即为特有标志。自然的腐蚀、残 损也造就了印文线条与边框凝练古拙的风 貌,非后人所能轻易模仿。该印之大格局、 细节处,也是其作为经典欣赏不厌的韵味 之所在。
大□(府下加一貝字)
战国楚铜质官玺。“大□”为掌楚国 财赋物资之官署。印文二字的布置一反常 规,自左而右,白文且形制硕大。
一般铜质、玉质古玺多施边框。此陶
玺打破陈规,印文奇古得天趣,布局力求 规整。造化之工已将四周边线破损殊剧, 甚至销蚀侵及印文。全印虚实变化莫测,
浑然一体,而无散漫之弊。最妙处“釜” 字右垂笔与下印边穿通形成残缺,仿佛 “万丈红泉落”,神奇而生动。
全印恰似一幅三代钟鼎彝器铭文的小 拓本。其苍拙的线条,残破的印边,古奥 的篆法,使全印显得朴茂、诡谲,气息远 古。

中国美院博士篆刻作品

中国美院博士篆刻作品

中国美院博士篆刻作品张传维博士(鼓石)·郭威大师合作作品丨此心安处是吾乡释文:此心安处是吾乡边款:此心安处是吾乡,东坡先生诗句,此刻参唐印意,鼓石记。

中国美院博士高帅丨白云苍狗释文:白云苍狗边款:白云苍狗杜甫句高帅刻中国美院博士胡俊峰丨龙凤堂前贺至尊释文:龙凤堂前贺至尊边款:玉山突兀压乾坤,出得朱门入戟门。

妻是九重天子女,身为一品令公孙。

鸳鸯殿里参皇后,龙凤堂前贺至尊。

今日澧阳非久驻,伫为霖雨拜新恩。

庚子仲夏胡俊峰刊贝思敏博士作品丨庆余年释文:庆余年边款:庆余年,辛丑贝思敏中国美院博士施锡斌丨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施锡斌作品丨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释文: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边款:暖拥红炉火,闲搔白发头。

百年慵里过,万事醉中休。

有室同摩诘,无儿比邓攸。

莫论身在日,身后亦无忧。

锡斌刊之湖上中国美院博士邓君浩丨秋水共长天一色释文:秋水共长天一色边款:初唐王勃滕王阁君浩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君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建(田斋)丨蟾宫折桂释文:蟾宫折桂边款: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庚子冬日,刻于金陵,田斋中国美院硕士阎一夫丨只留清气满乾坤释文:只留清气满乾坤边款: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右王冕墨梅彧堂刻中国美院硕士陈惊雷丨世间行乐亦如此释文:世间行乐亦如此(小件)古来万事东流水(大件)边款:世间行乐亦如此(小件作品)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黄琦——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职称国家一级美术师

黄琦——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职称国家一级美术师

黄琦——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职称国家一级美术师
黄琦(1964—),字太极,号万年,别署天岸马、醒狮堂主人等。

实力型艺术家。

与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均为传统知识型画家,是中国少之又少的传统功力深厚且现代意识也很强的艺术巨擘。

诗书画印四绝——擅长书法、国画、篆刻、诗词楹联。

粗通音律。

书法方面真草隶篆行五体俱精,尤擅隶行二体,且长于“现代书法”与水墨构成类书法,更可贵的是其从寸楷小字至“榜书”大字都很精到,创造出“踏歌体书法”、“藤绕体书法”、“太极体书法”、“太极皴法”、“局部透明画法”及“雪松体篆刻”。

确实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吴昌硕与齐白石之后又一座文化艺术高峰!其被友人们尊为当代中国书坛的领袖,也确实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顶梁柱和领航者!
作品欣赏:。

[转载]黄氏牙雕精绝之技(图)

[转载]黄氏牙雕精绝之技(图)

[转载]黄氏牙雕精绝之技(图)图1图2图3图4黄振效是乾隆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牙雕名师之一,他虽是广州人,但其作品明显带有江南嘉定派雕刻风格。

他借鉴了苏州、嘉定派的竹雕技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作品中的高浮雕有的近于圆雕,多层次的雕刻有的深达六七层,整体图案繁丽明朗,立体感强。

图案景物布势深远广大,力遒韵雅。

图面常作疏密虚实、动静对比,凸显人物神仪。

图中有诗,诗中蕴图,妙趣横生,意味无穷。

黄振效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底由当时的粤海关监督伍赛选送入京的。

乾隆八年(1742年)三、四月间,他生病居家调养十个多月仍不见好转,乾隆九年病势沉重,遂于五月十一日被送回广东,其后一去不返,结束了长达六年的内廷行走牙雕生涯。

已是广式牙雕高手的黄振效到了京城内廷,仍然求学心切,虚心拜江南刻竹名家封歧氏为师,把江南刻竹名家的高超技艺精髓掌握在手,并与南派牙雕技艺融会贯通。

进宫后他的首件作品就给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大加赞赏,并赐予“在内廷行走”。

在等级森严的内廷,没有皇帝的恩准,匠师们绝对不可以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款。

但值得庆幸的是,几位广东牙雕匠人凭着精湛的技艺获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得以在一些作品上留名。

黄振效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黄振效牙雕渔家乐图笔筒(图1、图2),高12厘米,口径9.7厘米。

山壁一侧刻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网得鱼虾足酒钱,醉来蓑笠伴自眠。

漫言泛宅曾无空,一曲渔歌傲葛天。

”有“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长月小臣黄振效恭制”款。

此为黄氏给乾隆雕刻的首件牙雕作品,也关系到他今后的艺术地位和经济待遇。

根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文件》记载,黄振效于乾隆三年(1738年)正月二十四日所登录的钱粮银是每月三两,乾隆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则赏升为每月八两。

笔筒用一截象牙雕成,外壁雕柳溪停舟渔乐图,图中山石耸立、绿树成荫。

一面是岸边丛生的芦苇,几位渔民围坐在松树下举杯畅饮;一面是芦荡风起,一位渔妇抱儿依坐船头,场景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黄琦书法作品精选

黄琦书法作品精选

黄琦书法作品精选黄琦,字太极,号万年,另署天岸马、醒狮堂主人等。

男,汉族,公元1964年4月15日诞生于中国河北。

实力型书画家。

擅长书法、花鸟画、山水画及篆刻,兼修诗文,并粗通音律。

是我国当代知名的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黄琦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黄琦个人简介公元1981年考入河北无极师范学校,有幸得到恩师刘岩森先生教诲。

毕业后转益多师,先后受到李明久、钟志宏、全祝明、吴守明、龚定平、辛晋瑛、李可染先生等省内外方家教益,大器渐成。

书画作品力融哲理思辨、力呈雄强奇恣与纤巧浑朴兼容之风貌。

自1987年即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书画及篆刻作品,《河北教育》(月刊)、《河北日报》、《羲之书画报》都曾分别予以刊介,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太行书画选》等多部辞典。

一贯主张和注重以作品说话、让历史见证!兼任中国书画家苏北老区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黄琦艺术工作室导师、博宝艺术网加盟书画家等职务。

书法从什么书体入手不知道谁整出一句“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这么一句千古害人的名言。

于是多少年来被教书法的人奉为葵花宝典一样,凡是入门者必须学楷书,楷书的第一课要从唐楷学起,而唐楷的楷模就是欧、颜、柳。

实践证明,真没有几个人狠学了一辈子欧颜柳而成为书法家的。

即便这样,大家总是很内疚的自裁----俺没有天赋,对不起颜大爷、柳大爷、欧阳大爷,也对不起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期望。

很多人也反复问我:“齐大爷,我想学书法,从欧开始好还是颜开始好?”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很郁闷。

其实对于从什么书体开始学书法的问题,我们只要躺在床上用脚丫子想一下,就能想明白---- 第一,王羲之叔叔并没有学过什么鸟唐楷,人家难道不是书圣吗?那些唐楷的所谓高峰,颜啊、柳啊、欧啊,不都是他师孙吗?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眼里,非要学什么唐楷作为入门功课呢?哪个孙子规定的啊第二,从书法史的角度用脚丫子想一下,楷书出现的并不是最早的书体,篆书、隶书、章草、草书都比楷书早啊,为啥偏要把楷书作为入门的必经之路呢?那么楷书出现之前(我们姑且以钟繇为界限吧)就没有出现过书法家吗?从古到今,很多大书法家根本就不太会写楷书。

纂刻非遗作文

纂刻非遗作文

篆刻非遗作文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一、发展历史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

南北朝时期,纸张已普遍应用,因此新的钤印方法也随之产生,封泥之法开始废止。

而是使朱砂调制成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竞尚朱文。

印文屈曲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

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

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及历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学者致力于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扩大了篆刻家的视野。

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为前所未有。

清代初期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

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简,又以汉印为宗,但他不以膺古为目的,而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来孕育变化,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二、现代篆刻现代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厉良玉、易熹、乔曾劬、钱瘦铁、赵叔孺、陈半丁、寿石工、来楚生、傅抱石、樊大牛、黄琦、王大昕等人,而以齐白石影响最大。

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和黄易,进而又追慕了赵之谦和汉凿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琦篆刻欣赏之十一
黄琦,字太极,号万年,别署天岸马、
醒狮堂主人等。

男,公元1964年4月
15日诞生于中国河北。

非无政府主义自
由士绅,实力型书画家。

擅长书法、花
鸟画、山水画和篆刻,兼修诗文,并粗
通音律。

系爱国民主人士,涅而不缁,
卓而不群,不结佞臣,宠辱不惊,不卑
不亢。

初师刘岩森先生。

后转益多师,先后受到李明久、钟志宏、全祝明、吴守明、龚定平、辛晋瑛、李可染先生等省内外方家教益,大器渐成。

尚大师风范,敢为天下之先,不惧人言,不拘一格,不羁俗规,蹊径独辟,书画作品力融哲理思辨、力呈雄强奇恣与纤巧浑朴兼容之风貌。

书如其人,英风傲骨,风流倜傥;画如其人,玉树临风,高山仰止。

自1987年即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书画及篆刻作品,并有专版刊介,入过几部辞典,参加过一些活动,作品被广泛收藏。

一贯主张和注重以作品说话、让历史见证!
现兼任中国书画家苏北老区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黄琦艺术工作室导师、博宝艺术网加盟书画家等职务。

本文档所载系河北籍书画家黄琦尝试用单刀法刊刻而成的白文篆刻作品《人民万岁》。

也有些看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