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印篆刻作品集锦欣赏

合集下载

非遗系列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 中国篆刻 课件(共20张PPT).ppt

非遗系列传统文化 主题班会 中国篆刻 课件(共20张PPT).ppt

技法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明代朱简在《印章要论》中说:印先字,字先章;章则具意,字则具笔。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所以篆刻要成为一件艺术品,三者必须具备,而篆法、章法和刀法,相互有密切关系,形成一件艺术品的整体。
史册格篆刻

“史册格篆刻”,是在基于秦汉及明清等篆刻印章传统形制、技法与风格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装饰效果:将文字置于(由两条竖线为一组的)条形格框之中,同时不改变所取印材(篆刻石料或其它材料)印面的面积和态状,条框以外空余部分保留或挖除,即出现古代史册竹简木犊之形象,——在增加装饰性的同时,保留中国篆刻古朴自然和文雅精致等传统气象与意蕴。因此称为“史册格篆刻”,其将内容 “载入史册” 的独特创意,任人寻味;而其史无前例的外观效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篆刻的形制,具有强烈的个性 和独特的风格,是中国篆刻艺术延续过程中的一次发展和进步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
清代初期篆刻以程邃最为出色,他篆刻能“力变文(彭)、何(震)旧习”,富有创造性。他的白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朱文印喜用大篆,离奇错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础
清代中叶篆刻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高凤翰、汪士慎、巴慰祖、董洵、胡唐等人的篆刻都能自出新意和富有个性。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当属丁敬和邓石如。借古开今,成为浙派的开创者
溯源

篆刻艺术(刻刀的刀法)与书法艺术(毛笔的笔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汉印篆刻作品集锦欣赏(2.5X2.5)

汉印篆刻作品集锦欣赏(2.5X2.5)

经典汉印作品欣赏
本作者今收集汉印60余枚(共80方,有少量重复),较大方印边长为3cm,较小方印边长为2cm(下载后可自行调整)打印后即可用卸甲油上石,上石后与原印一模一样,方便大家练习
本图稿由作者收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3-5页有附印30余方)
张久私印阿阳长印渭成令印
吕敞私印巧工司马平安之印
王宏私印骑司马印郑千秋
石易之印易字中间多一横上官建印张君宪印
赵遂之印
未央厩丞张私印寿
汉倭奴国王司马敞印广陵王玺(经典汉玉印)
巍霸巍嫽
军仓令印关内侯印
25。

篆刻艺术讲座美术 ppt课件

篆刻艺术讲座美术  ppt课件

结构或增或损,变化多端。

魏 玉霸

铜内 印侯


五代
洞山墨君 端居室

拱圣七都虞侯朱记

经筵讲官
巴陵子相之印
清 河 郡
都检点兼 牢城朱记
工具材料
印石、刻刀、印泥、毛笔、 墨汁、印刷、砂纸、毛边纸等
朱文 白文
印文凸起,钤盖在纸上后呈白地红字 的,称为"朱文" ;反之,则称"白文"
兇奴相邦 玉印 战国 清赐 赵 之 谦 兰 堂



子孙非我有

委蜕而已矣
天如 松圆道人
浙 派
曙峰书印

丁敬身印



包氏某垞 吟屋藏书记
两湖三竺万壑千岩

真派 水 无 香
蒋 仁 篆 刻
蒋山堂印
浙 派
风流水石间

小松所得金石



一笑百滤忘
浙 派
奚 冈 篆 刻
蒙泉外史
龙尾山房
皖 派


疁城一日长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宦邻尚褧莱石兄弟图书
查篆字,创作一方姓名印(白文)。 目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
成功体验,增强自信。
篆刻起源
篆刻名词
篆 刻 名家流派 艺 术 篆法
章法 刀法
古玺印、秦印、汉印、唐五代宋 元、工具材料
朱文白文、官印、私印、鸟虫篆、 肖形印、花押印、边款、封泥
文彭、何震、汪关、丁敬、蒋仁、 黄易、奚冈、邓石如、赵之谦、 吴熙载、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
肖形印 以事物形态入印的,就称为肖形 印,也称"象形印","图案印"。内容 十分丰富,有人物、车骑、四灵、 动物等。

印章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

印章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

印章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本文是关于印章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感谢您的阅读!印章,是中国与西方共有的古老文明,也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物。

领钱,请盖章!签约,请用印!举凡公文书信、日常琐事,不押个印章,总觉得不够正式、不够庄重,就连道士画符,乃至中元普渡的大猪公身上,也免不得盖几个红印子,增加法力、保平安、祈祥福──印章之功效大矣哉!甭说今人,古人也如此,印痕处处可见,且与三千岁的老汉字紧密结合,用各种质材作印身、以各式巧工制印钮、参各体书法写印文;融千古官制地理、姓氏人名、箴言吉语、诗文名句,以及生动图象,成为印面的丰富内容──玺印之乾坤大矣哉!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清朝皇室搜集与制作的历代铜印1650余枚、玉石宝章近250件;有国人捐赠与寄存的近现代篆刻名品、竹木牙石角章610多方,更有原中央博物院早期购藏的两方中国最早的商代铜玺。

时空跨距三千年,琳琅满目,漪欤盛哉!方寸之印,蕴含无限。

每一个泥上鸿爪,往往有感人的故事;边款斑斑,也期待与你心心相印,唤取共鸣。

游走在既传统又现代的印章世界,是否也令你印象深刻呢?印章大观——各种印材与印钮印章是什么?有印身、印面,可复印(重复压抑印文),能征信的,都叫印章。

印章在世界上已有五千年历史,在西方的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均见印章使用,可是唯独在中国,印章不仅历三千年不衰,往上跻登篆刻艺术巅峰、往下普及民间印鉴,更外扩影响日本、韩国。

在优雅的传统读书人的认知里,印章篆刻,早已与古诗、书法、绘画合为文人必备的四大素养。

印章的取材是多元的,除了铜、瓷、琉璃须经镕铸或窑烧外,其余玉、石、牙、骨、竹、木、犀角等,均从大自然中取料整治,然后加工。

印钮是印身的一部分,早期加穿印绶,便于钤抑,后来印身增高,已利持握,更于顶端装饰各式钮形,十分生动。

晚期石章或雕平钮,或刻薄意,浅饰印身,饶富诗意。

1.金石刻画臣能为——印材金石刻画臣能为——印材中国印章起源于三千多年前,初以生活周遭常见的黏土、硬石刻画,供抑压复制纹样和记号,后扩大取材于各类的玉石、牙角、竹木等。

汉印精品赏析

汉印精品赏析

汉印精品赏析
哎,说起这汉印啊,那可真是咱们中国篆刻艺术里头的一块瑰宝噻。

你看那些个汉印精品,简直是精妙绝伦,晓得啵?
就说那方“将军印”嘛,刀法雄浑,线条苍劲有力,一眼望过去,就感觉到一股子威武霸气扑面而来,就跟那古代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一样一样的。

还有那种白文印,布局匀称,字法自然流畅,印面上头每一个字都像是活的一样,在动,在跳,真的是活灵活现嘞。

再瞅瞅那些朱文印,哎呀,那更是不得了。

笔画细如发丝,却又刚劲有力,仿佛是用最柔软的笔写出了最坚硬的字。

印面看上去清清爽爽,透着一股子雅致劲儿,就像是文人墨客书斋里头摆的那盆兰花,幽香四溢,沁人心脾。

汉印里头,还有些个肖形印,刻的是些龙凤麒麟、山水花鸟,那手艺,真的是没得说。

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是画儿一样印在了石头上,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感受一下那石头上的温度,和那千百年前匠人的心血。

总的来说,这汉印精品啊,真的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每一方印,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让人看了就心生敬畏,感慨万千。

要是你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精品,那可真的是三生有幸,一定要好好欣赏,细细品味,莫要辜负了这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哟。

各种风格的汉印欣赏

各种风格的汉印欣赏

各种风格的汉印欣赏汉印是印史上的一座高峰。

人们比之唐诗宋词。

汉代的印章风格呈现多种风貌。

宫印、私印、肖形印都很有特色。

印文书体方面,秦小篆、摹印篆、鸟虫篆、缪篆,百花齐放;印面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方形、圆形、矩形、三圆连珠、四圆连珠、双套印、三套印,应有尽有。

1 汉宫印欣赏汉代的官印等级划分很细,上层宫印为金印,官小一点的,则为银印或铜印。

汉宫印与秦宫印的区分,突出地表现在对“田”字界格的省略。

汉宫印,初期一般4字,武帝后,以5字印文为特征。

印文书体采取汉缪篆。

如“陶馆家丞”“渭城令印”。

这两方印都代表汉印平正、拙朴、浑厚的气象与特点。

“馆陶家丞”是汉文帝时馆陶公主的家丞用印,4字的排列撑满了印面,显得饱满、浑厚。

线条圆劲厚实,气息流转,中间没有“田”字界格,文字采用从右到左的排法,平整之中有庄严堂皇的气象。

“渭成令印”虽然也是平整均匀的章法,在刀法上与“馆陶家丞”并不一样。

“渭”字三点水的上点均处理成上翘的弯脚,“印”的上部亦有此法,还有“成”的“戈”部也是,这些细小的变化都有打破平板的作用。

该方折的地方,碑版的雄强十分明显。

整方印,气格上还是宏大、浑厚的。

“校尉之印章”是典型的汉官印。

5个字,“章”字独占两字的位置,文字排满了印面。

字体是成熟的缪篆――方拙的隶化篆书,方笔多,结字也方正,但凿刻很精致,线条中有轻重提顿的节奏,不仅无边框和界格,而且“尉”“章”的边缘已有破残,造成内外的气息相通。

印面很完美。

2 将军印欣赏“将军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实际上也是宫印的一种。

由于南北朝时官印的性质发生了某些变化,滥授官印,使得官印凿刻也更为急就草率。

军中宫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多仓促凿成,故别称“急就章”。

将军印一般不称“印”,而称“章”。

“将军印”的特点是大多数出自凿刻,而与汉宫印的翻铸不同;其次,印文的书写错别字现象日趋严重;再次,印体加大,以z7―3厘米为习见。

如:“凌江将军章”。

这方印有明显的刻的痕迹。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

中国汉印经典解析前言“印宗秦汉”成为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同时又由于不同的时代印章规制和审美趣尚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目。

大体上来说,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因用途的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可以简单划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

官印使用场合正规,是王朝权力的象征。

因此,官印呈现出堂正大气,法度严谨的总体风格,尤其是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攲侧多变之势。

而私印属于个人凭信,其风格与同时期官印相比,私印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私印风格也更倾向于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章法更加追求多变翻新的总体格局。

镌刻成印的方法不同也会带来印章风格的不同。

汉印镌刻成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铸与凿。

铸印事先需要将文字刻写于蜡模上再浇筑成印,这种方法使得铸印笔道多浑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结构严谨大方,章法平中见奇。

凿印则通常是事出紧急,临时镌刻。

用刀简单直接,笔道劲挺有力,以直画为主,通过最简单的排叠组成有序的印面。

相比较而言,私印大多是铸印,毕竟不至于事态紧迫的状态。

故而凿印也多见于战事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用于给将领出征时授印。

铸印的“圆厚”与凿印的“劲挺”都是汉印风格的重要取向。

另外,汉印因为材质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风格。

汉印用材涉及金、银、铜、铁、铅、晶、玉、石、木等等。

风格上金印最为严整大气,银印精致光洁,铜印厚重凝练,晶玉秀润劲挺,石印鲜活奔放……不同材质而有不同风格,实际上是与不同材质的镌刻技法相关联。

金、银、铜等金属材质印章多出于铸造,蜡模制作水平直接影响铸造后的效果。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

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

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汉印 - 制度汉制,皇帝、皇后、诸侯王的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称“章”。

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

皇帝玉玺、虎钮,皇后金玺、虎钮,皇太子、列侯及丞相、太尉以下官吏分别为黄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

印绶也有紫绶、青绶、墨绶、黄绶等分别。

汉印有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的印多用铸印,军中为应急需,用凿印。

汉代是印章的兴盛时期,汉印为后世金石家所取法。

初学治印的人,特别要先学整齐朴茂的汉铸印。

汉印 - 发展汉印是在继承秦印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艺术和用章制度上比秦印更趋成熟、完备。

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是古代篆刻艺术的第一高峰,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常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晋唐书法、宋元绘画并列在一起加以称颂,如今学习篆刻就是从临摹汉印着手。

汉印 - 分类汉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在用材、纽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制作,比较官印来得随意、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铜质为主。

汉印 - 文字汉代由于隶书的出现和通行,文字书写已大为简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隶书的影响下,字形工整,横画省去波磔,圆转为方,盘曲化直,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摹印篆(缪篆)体式,而且简省又不悖“六书”,其印章章法稳健匀称,线条浑厚高古,气势夺人。

在印面文字布局上为一个完满的方形(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个字由四个小方形组成为一个大方形,即印章的整体形,这是汉印的基本形式。

汉印 - 特点到了西汉,印文字形日益方满化,栏界的辅助功用已不存在,相反使印面形式有闷塞之感,所以西汉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栏界,至中期便消失了。

汉印篆刻教程

汉印篆刻教程

汉印篆刻教程想踏入汉印篆刻这方奇妙天地,可得先准备好家伙事儿。

印石就像咱的画布,得精挑细选,质地细腻均匀的印石,仿佛是一位温柔可人的伙伴,能让刻刀在上面顺畅滑行,若是质地粗糙,那刻刀在上面岂不是像陷入了荆棘丛,举步维艰?刻刀呢,就如同剑客手中的宝剑,锋利与否至关重要,一把好的刻刀,在篆刻家手中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心中的图案完美地呈现在印石之上。

选好印石,就该构思印稿啦。

这印稿就像是建筑的蓝图,决定了最终作品的模样。

是要古朴大气的风格,还是精巧细腻的风格呢?这得在心里好好琢磨。

可以从古代的经典印谱中汲取灵感,那些经典印作就像一座座宝藏,里面有无尽的智慧等待挖掘。

把想要的字或图案在纸上先反复设计,笔画的粗细、布局的疏密,都得像绣花一样精心安排。

这难道不是一场与艺术的深度对话吗?印稿设计好后,就到了关键的上稿环节。

这就像把灵魂注入身体,要把印稿精准地转移到印石上。

可以用拷贝纸,把印稿反写在上面,然后通过按压等方法,让印稿的痕迹留在印石上。

这个过程得小心翼翼,稍有差池,就像给美丽的画卷添了一笔败笔,前功尽弃。

接下来就是动刀篆刻啦。

执刀如执笔,可别小瞧这握刀的姿势,它就像舞蹈家的舞步,决定了篆刻的节奏与力度。

冲刀法像是勇猛的战士冲锋陷阵,力量集中在刀刃前端,一刀下去,线条刚劲有力,能刻出挺拔的线条,仿佛是参天大树的树干,笔直而有力量。

切刀法呢,则似沉稳的老者在漫步,刀刃与印石缓缓摩擦,刻出的线条古朴厚重,犹如古老城墙的砖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在篆刻过程中,得时刻留意线条的变化,是流畅还是顿挫,这就像厨师做菜时对火候的把握,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

刻完字后,别以为就大功告成了。

边款也是汉印篆刻的重要部分。

边款就像是作品的旁白,在印石的侧面刻上文字,可以是创作的时间、缘由,也可以是一首小诗。

这就像给一幅画加上了题跋,让作品更具文化内涵。

刻边款时,字体的选择、刀法的运用又有一番讲究,字体可以是楷书的端庄、篆书的古朴或者行书的灵动,就像不同风格的音乐,给人不同的听觉享受。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三国 纵23.5mm,横24mm 故宫博物院藏。 印文:建威将军章。
三国 金 纵25mm,横25m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印文:平东将军章。
三国 纵24mm,横24.5mm 故宫博物院藏。 印文:校尉之印章。
晋 金 纵23.5mm,横23.5m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印文:关中侯印。
晋 印文:归义叟侯,驼纽。
汉鸟虫书印 武意 这方鸟虫书印"武"字下有一生动的抬头鹅形,"意" 字首笔则是一条鱼。鸟虫书印传世极少,所以这 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汉鸟虫书印 夷吾。 大家可以找一下,这方鸟虫书印 中有多少鸟形、鱼形。
汉鸟虫书印 印文:王光之印。
汉鸟虫书印,印文:日利。 汉肖形印,牛耕。
汉肖形印,虎。
汉肖形印,鹅。
新,纵23.5mm,横23m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印文:中垒左执奸。
新, 纵23mm,横23mm, 故宫博物院藏。 印文:军司马丞印。
新 纵24mm,横24m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印文:军曲侯之印。
新 纵23mm,横23.5mm 上海博物馆藏。 印文:黄室私官右丞。
东汉 金 纵24.5mm,横25mm 重庆市博物馆藏。 印文:偏将军印。
秦 玉 纵23.5mm,横23mm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印文:公孙榖印。
秦 弄狗厨印。
秦 宜春禁丞。
秦, 菅里。
秦,法丘左尉。
西汉 阳平家丞
这方汉初官印的高明之处在于斜笔众多,而能通过奇妙的组 合使得重心不失,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战国 纵21mm,横21mm 故宫博物院藏。 印文:方城都司徒
战国 纵23mm,横23mm 朵云轩提供。 印文:■门枋。

汉印技法解析v1.2

汉印技法解析v1.2

汉印技法解析第一章汉印概述中国古代印章约起源于殷商时期,发展到汉代,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

先秦时期的官私玺印,我们现在传统称之为古玺,而汉代官私印章则称之为汉印。

汉代印章在秦代印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古代篆刻规范为一种典型的风格特征和技法程式。

汉印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地位,最重要的就在于它具有典范意义的规矩与程式。

学习汉印的规范和程式,是每一位成功印人的必修课。

一部中国文人篆刻史表明,汉代印章建立的规范和程式,并没有束缚后世印人的创造精神。

相反,它能帮助后世印人,使他们的艺术创新得到形式上的统一和精神上的升华。

深入的研究、解析汉印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技法,需要有科学的、客观的态度。

第二章汉印风格的形成及衍变古代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主要取决于官印。

私印的风格体征,基本上是追从官印。

因此,研究汉印风格特征,主要是从汉官印入手。

第一节汉印是秦印风格的发展和完善先秦古玺和汉印之间的风格差异是巨大的。

古玺文字奇奥多变,而汉印的文字和布局都是以平正、庄重为基调,由古玺到汉印之间的风格转型,是在秦代统一中国的短暂的15年期间完成的。

秦代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统一文字,并确定"摹印篆"为玺印专用文字。

摹印篆为秦书八体之一,它基于小篆的形体结构而稍事方整,并且加入了秦代隶书趋于简约便易的一些笔意,以适应方形印面布局的需要。

西汉初年的官印制度基本上沿袭秦制,也基本上继承了秦代官印的风格特征。

文字笔画愈来愈平正,以致成为一种“方块字”,印面也愈来愈填满,从而使印面上的界格失去存在的意义,并且成了一种芜杂沉闷的累赘。

抛弃界格,标志着笔画匀满、形体方正的汉印风格已真正形成。

大约到汉武帝中期,摆脱秦代官印特征的典型汉印风格便已经成熟了,《霸陵园丞》(图6)、-楚永巷丞- (图7)、-康陵园令- (图8)、-整宫司丞- (图9)等印例,便是汉印风格最初的代表作。

第二节汉代官印的三种历史形态汉印风格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文字结体由紧而宽,笔画由细而肥,线条由圆而方,印面由不填满到填满。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这不,你要的前100方汉印作业来了。

之前写过文章,如果打算在篆刻这方面有点成就,汉印大致要完成的练习量是500方,其中前100方汉印如下:三封左尉汉官印,四等分,规范平稳,横画多于竖画,直线较多,曲线较少。

摹刻时以练习直线为主,注意每个字之内、线与线的间距,线条粗细要均匀。

像楷书里的第一步,基础里的基础。

校尉之印西汉中央政府铸印,印字下方有一小拐弯,这是秦官印的特征。

线条均匀平滑,无刀凿痕迹;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基本均等。

校字上部有个小缺。

竖画较多,主要用于练习竖画,也是基本笔画练习。

骑司马印西汉官印,印字末笔仍有一个小弯(此小弯东汉以后即消失)。

横竖笔画均等,骑字笔画多。

注意两个不同的“马”。

武陵尉印汉官印,临刻此印,多了“武”字里的曲线,临时应当注意处理。

“印”字仍有最末的小尾巴。

淮阳王玺此印为汉玉印中的典范,三密一疏的典型布局。

临摹注意线条粗细基本均一,基本整齐。

体验为何不失重,应注意“淮阳玺”三字有斜笔画。

军司马丞印汉印中的五字印,极工整,做六字格式。

分三行,2—2—1分布,印字独作一行,横竖均衡,线条匀称,应注意所有字的纵横比例。

多字印较四字印,难度提高不少!弋居丞印一方工整的汉印,仔细体会:为什么这四个字,戈字那么简单,但并不觉得整个印重心不稳定,为什么?丞字,左右两只小手,为何长短不一样?印字末尾的小尾巴,为何没有了?新西河左佰长六字印里的典范新,指的新莽政府,是汉中期王莽的政权。

当时的政府颁发给地方少数民族的官印,六字六等分。

西、长、左,圆转笔画,注意体会。

朔宁王太后玺金印,规范挺拔,三字繁,三字简,注意各站位置“太”与“大”相通。

注意:“后”字的曲线!“王”字的横线的上拱!广汉大将军章这里的“大”和“朔宁王太后玺”中的“太”,是一个字,但此印浑厚,上印清雅。

此印文字多有出边,一定要格外注意。

体会“军”、“章”二字的破损意,比如“军”中部一大块白,“章”字左部的破。

尚书散郎田邑六字印,六等分。

精彩!篆刻大家赵之谦、吴昌硕,方寸之间竟能玩出这种花样!丨画事

精彩!篆刻大家赵之谦、吴昌硕,方寸之间竟能玩出这种花样!丨画事

精彩!篆刻大家赵之谦、吴昌硕,方寸之间竟能玩出这种花样!丨画事画事君说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爱让人低到尘埃里,然后再开出花儿。

爱情低到尘埃里能不能开出花儿不一定,很多时候只是感动自己的悲情之花,但是我今天要说的篆刻,则是创作范围恨不得小到指甲盖大,然后各路名家还能在方寸之间用一把刀子开出花儿。

(是不是拗的有点儿硬,没办法写稿快写成神经病的我现阶段就是这么不按套路出牌。

)篆刻是一门有点儿小众的艺术,他的小众,首先在小上。

篆刻艺术,是在一方章上,正常的章多大,小的不到一厘米,大的也就几厘米,这个方寸之间,要用刀玩出花样,实在是很难的。

其次,多数情况下,篆刻是命题作文,篆刻家需要根据对方提供的印文来创作,自由发挥的范围就更小了。

然而,大师总是能够带着镣铐跳舞,用他们的才华,把一篇命题作文作出花来。

个性赵之谦的姓名印,也是中正的汉印风格大部分的篆刻作品,首先是姓名章。

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是两个字或三个字,所以两个字的姓名章一般是XX之印、XX私印、XX小印;如果名字是三个字,那就是XXX 印,总之凑足了四个字的名章是最常见的了。

姓名印一般的风格不能太花哨,毕竟是代表自己,比较郑重。

比如我们看清末篆刻大师赵之谦为自己刻的姓名印“赵之谦印”。

赵之谦本就是清代末期的篆刻宗师级人物,这是他给自己刻的最大一方姓名印,印面尺寸达到4.8cm*4.8cm,可谓是一枚“大”作了。

4361 赵之谦刻青田石自用印章印文:赵之谦印。

边款:此儗汉铸印,似得其神隨。

4.8×4.8×5.4cmRMB: 800,000-1,200,000虽然赵之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艺术家,但是在姓名印上也选择了稳重的汉印风格。

他在此印边款中所说:“此拟汉铸印,似得其神隨”。

可知这方白文印模仿的是汉代铸印的风格——用刀以方直为主,在平直中略有细微的倾斜和粗细变化,显得厚重而大气。

这个姓名印非常有名,我们已知的有限资料里,从1925年开始就有无数次出版,更难得的是,和赵之谦的名印“为五斗米折腰”是一对儿,一方白文,一方朱文,都是赵之谦中年时期的扛鼎之作。

吴湖帆为老婆卖了1500方汉印,但这45方他舍不得

吴湖帆为老婆卖了1500方汉印,但这45方他舍不得

吴湖帆为老婆卖了1500方汉印,但这45方他舍不得文/画事君屹东画事君说今天的故事又八卦又专业,是关于上海最有名的吴湖帆家。

我已经没有力气写画事君说,你们就直接看吧……从吴大徵开了挂的汉印收藏说起晚清的收藏领域,有一个牛人叫吴大澂(又作澄)。

他简直是现代收藏家膜拜的对象,文人,爱收藏,而且很有钱。

做官最高做到广东和湖南巡抚。

吴大澄像吴大澄最爱收藏的东西是金石和古籍,这也难怪,因为在过去收藏书画是一件非常不上道的事情。

画画比金石low多了。

在他的金石收藏中,最令他着迷的,或许就是古印玺。

他收藏汉印,一收就收了一辈子,收到两千多枚汉印。

从数量到质量,都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如果你看过上博收藏的吴大澂请人画的一幅长卷,内容是他在欣赏自藏的青铜器,密密麻麻摆了一床一地,也不觉得两千枚汉印有什么瞠目结舌了。

清任薰愙斋集古图吴大澂收藏汉印,也不是放着就罢了,收完往仓库一放,那叫保管员,不是收藏家。

收藏家要研究、学习自己的藏品。

吴大澂的篆书就受到了他收藏的这些古玺印的影响,与清代其他篆书大家如徐三庚、赵之谦相比较,更为古雅。

虽不过分出彩,但路子正,底蕴厚。

吴大澄六言联吴大澄把他收藏的两千方印章都拓了下来,辑成《十六金符斋印存》。

这也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收藏家善于着录的好习惯。

“十六金符斋”是吴大澄的斋号,因为他收藏了周秦汉唐金铜符契共计十六种。

李鸿章还给他写过这个斋号。

李鸿章为吴大澄题斋号而符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古时的一种对暗号工具,你拿一半,我拿一半,对上了,就是自己人。

我们知道调兵要兵符,红楼梦里领东西要对牌,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秦代虎符,符节的一种,可分为两半,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有调拨军队物资等用处两千方汉印被卖掉,却是为了哪个女人?吴大澂何等人,可他在世时,就对孙子吴湖帆更为看重。

吴湖帆果然没有让爷爷失望,在收藏上的名气,比吴大澂还要牛。

说起吴湖帆的收藏,不免让今天的一众收藏家双膝瘫软,但是,他的东西也不都是自己一件一件收来,而是有实在得天独厚的好运气。

吴昌硕专题

吴昌硕专题

吴昌硕专题本期我们推出了吴昌硕印――“?^泉小筑”、“作蕃长寿”(附边款)的竞临。

“沏泉小筑”宽32mm×高32mm,“作蕃长寿”宽22mm×高22mm。

临摹范本如左图:范印为郑鸿麟先生提供的珍贵原拓,原作精彩之处毫发毕现。

我们对郑先生的无私提供表示衷心的感谢!所选二印为吴昌硕的代表作。

朱文带有界栏,笔意极浓,临刻难度大。

因为是原拓,可以看到很多用刀细节,与粗朱文有明显不同:一是向线行刀,二是先冲后切,造成自然崩残的艺术效果。

若是控刀不好,容易出现伤及筋骨的状况,如“小”字竖画处理很难,弄不好整个字形就软化了。

另外,此印还有一个细节,“筑”字左下部“木”右侧笔画尖端上翘,明显不自然,很多人临摹时着意表现这一点,我推测很可能是钤印时印泥中的棉丝粘上去了。

临摹时可以考虑―下。

白文为“汉印模式”,四角破三角而留一角,但残破方向各不相同,“蕃”字“米”部残断粘连,强化疏密对比,左侧印边竖向留红,“作”字单人旁以及“寿”字下方三处留红形成鼎足之势,极为关键。

二印可用一词来概括――从容,所以临摹难得是从容。

评选说明:此次投稿人数相对少一些,没有限定入选名额,按照网站和杂志的要求,以临摹作品的整体质量为准。

有少数作者因边款不佳而未选,有些图片制作过度。

所以有两个细节提醒注意:一是尽量按照原大临摹,二是石材和印泥配套。

经过最终的评选,7位作者的作品入选。

本期“竞临”入选作者是(括号内为网名):李树恩(寿牛)、王有军(归汉室主人)、赵景生(老井)、放飞(周迎春)、谢吉昌(xiejichang)、刘建(田斋)、杨永卫(杨永卫)李树恩临印感言:第一次临缶翁的经典之作,太难了……世人皆知吴昌硕是近代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书法、绘画、篆刻大家,其篆刻为世所叹服。

此二印是缶翁宗古玺、秦汉印的典型之作。

布局书法意趣浓厚,刀法冲切结合轻松自如,章法既有古玺、秦汉印的痕迹,又有令人称绝的破残手法,使得印章纵收自如,虚实相生,苍劲不失秀丽,朴厚尽显流畅。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

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自用印300方(上篇)齐白石的三百方石印为其家属在1956年捐献,其中除去少量是为家人、学生和他人所刻印章外,大部为其自用印这些印章充分反映了齐白石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印风的形成过程其中尤以七八十岁时所刻大量用于画上的词句印章为典型北京画院收藏齐白石300方印印文:吾友梅花材质:青田石身健穷愁不须耻(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约三十五岁前后临作。

臣璜之印(白文)说明:早期仿汉印之作,约成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我生无田食破砚(朱文)说明:此印为齐白石早期学丁黄印作品,款为友人黎鲽庵所刻。

戊戌为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时齐白石三十六岁。

时间:1898(戊戌)边款: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

近来以铁书称者,吾家松弇鲸公而外,它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戌春三,鲽庵获观识此。

印文:齐濒生(白文)说明:早期学明人法,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纵1.8cm;横1.8cm;高4.7cm印文:心无妄思(白文)边款:齐大摹前人。

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印文:砚田农(白文)纵2.3cm;横2.2cm;高2.5cm说明:此印仿丁敬,齐白石三十二岁至四十岁为学丁黄阶段,故断此印约刻于三十二岁至四十岁间。

齐大(朱文)材质:寿山石说明:此印据笔者查检,首见于齐白石《山水》(《选临〈芥子园画谱〉》之六—八,画着录于《齐白石全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该册约成于一九〇二年,故此印刻成时间下限约为一九〇二年。

印文:一相思(白文)二齐璜(朱文)三濒生(朱文)四濒生齐氏(朱文)五一别故人生百忧(朱文)六“阔边长方框”(无字)六面印青田石无年款尺寸:纵2.2cm;横2.2cm;高1.4cm苹翁(朱文)材质:寿山芙蓉木人(朱文)纵0.8cm;横0.8cm;高4.3cm印文:齐白石(朱文)尺寸:纵1.7cm;横2cm;高4.8cm印文:小名阿芝(朱文)纵2cm;横2cm;高5.4cm老白(白文)尺寸:纵1.2cm;横1.4cm;高3.1cm印文:一一阕词人(白文)二吾年八十二矣(白文)材质:青田石乐石室(白文)时间:1914(甲寅)纵2.2cm;横2.2cm;高4cm印文: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白文)纵1.8cm;横2.1cm高4.3cm印文:一借山主人(朱文)二齐白石(白文)印文:濒生(朱文)纵0.8cm;横0.8cm;高2.3cm印文:一老苹辛苦(白文)二齐璜印(朱文)三齐房之印(白文)四齐人(朱文)五阿芝(朱文)材质:寿山石印文:平翁(白文)材质:寿山石时间:1918(戊午)印文:苹翁(白文)边款:戊午,草莽之中,白石老人。

篆刻大观,尽收此卷:《中国篆刻聚珍》

篆刻大观,尽收此卷:《中国篆刻聚珍》

篆刻大观,尽收此卷:《中国篆刻聚珍》(第一辑七卷试读版)篆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方寸之间,情态毕现。

中国篆刻从先秦起,经历几千年,代有精品出。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篆刻的风貌,历时四年多的精雕细琢,《中国篆刻聚珍》第一辑古玺印七卷终于面世。

《中国篆刻聚珍》旨在用创新的编纂理念,丰富的使用功能,精致的印制工艺,构建一个体系完备的中国篆刻基本图像文献库。

〖定位清晰〗本丛书定位于篆刻学习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和教学参考,满足篆刻爱好者、创作者临摹鉴赏和教学研究所需,成为学习、了解、研究印史的合理模板与理想参考。

〖体系完备〗本丛书规模宏大,体系完备。

编纂坚持学术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以印学史框架为学术支撑,以历代玺印篆刻遗存和印学文献为基础,遴选出30000枚左右玺印篆刻精品。

〖编纂精当〗荟萃印学史专家、古文字学专家、篆刻创作家的综合视野,紧贴篆刻研习规律,精选最能够体现各个时代、各种形制和各名家流派风格的典型之作,呈现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的精华。

遴选中注重引用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注重从书画名迹、古籍珍本等稀见文献上提取有价值的印迹。

〖体例创新〗《中国篆刻聚珍》丛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古玺印系列”,梳理出从战国到宋元印章的印史脉络;第二辑“名家流派篆刻系列”,辑录明清至近现代重要流派与名家代表作品;第三辑“专题印系列”,辑录因特殊的形制、材质、工艺、功用而具备独特审美倾向的玺印篆刻门类。

丛书三辑总计约五十卷。

〖内涵丰富〗每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卷主题概述;第二部分为印蜕及释文,其中名家流派篆刻附部分边款;第三部分辑录本卷主题相关的史料和评析文献。

其中第二部分为每卷基本单元,一般遴选三百到五百枚印蜕,资源流传存世特别多或特别少的则有例外。

〖编排合理〗每卷印蜕的排序,侧重于从易到难的临习鉴赏进阶安排,兼顾类型特征和审美倾向。

部分印作断代缺乏确切记载与考订依据的,姑以审美特征归类。

〖索引方便〗丛书对每卷进行编号,又对每卷中的印蜕进行编号,等整套丛书出齐后,还将统一编制“印文全文索引”作配套,以便从整套印谱丛书中可以检索出任意一个字的印文字形。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

零基础学篆刻:三种印式与最初的10方汉印临摹样本这里所指的三种印式,是指三种不同篆书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现形式。

篆刻是古典艺术,而古典的印式种类当然并不只有这三种,只是我们认为这三种印式较为经典,我们把了解这三种印式作为篆刻学习的入门钥匙,了解这三种印式是为了给初学者找到提纲挈领的入门捷径,篆刻无捷径,但入门却可以抄抄近路。

这三种印章格式分别是:1、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2、以小篆为入印文字的宋元朱文印式;3、以缪篆为入印文字的汉印印式。

没办法,为了解决这三种印式的问题,又必须简单地解决“识篆”的初级问题,预先了解大篆、缪篆、小篆这三个重要概念,分别细说一下:(《增订汉印文字徵》)一、以“大篆”为入印文字的古玺印式这里的大篆是指广义上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文字,这些文字在大概念上又都可以统称为“大篆”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结果。

中国的文字在甲骨文时期已经成为较严格的文字系统,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大部分汉字,在甲骨文里基本都能找到对照字(目前甲骨文的识别情况是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金文,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这种文字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金文:散氏盘铭文)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共十枚,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718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汉印作品欣赏
本作者今收集汉印60余枚(共80方,有少量重复),较大方印边长为3cm,较小方印边长为2cm(下载后可自行调整)打印后即可用卸甲油上石,上石后与原印一模一样,方便大家练习
本图稿由作者收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3-5页有附印30余方)
张久私印阿阳长印渭成令印
吕敞私印巧工司马平安之印
王宏私印骑司马印郑千秋
石易之印易字中间多一横上官建印张君宪印
赵遂之印
未央厩丞张私印寿
汉倭奴国王司马敞印广陵王玺(经典汉玉印)巍霸巍嫽
军仓令印关内侯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