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四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的过程象征着主观精神与客观外物 从对立、消解到融合的过程,可作为处世的参 考。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 一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 全生、养亲、尽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 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一)文言文知识层面
通假字
1、砉然向然: 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怎么。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 3、善刀而藏之: 拭擦的意思。
4、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别,分辨。
5、儵鱼出游从容: 儵,通“鯈”,鯈鱼。
古今异义
1、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连词。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 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 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 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 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小寓言大智慧
这则寓言故事给 了我们哪些有益 的启示?
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表转折。 官知止而神欲行: 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与“况”搭配使用,表示“何况”的意思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表转折。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表并列。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转折。 提刀而立: 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表顺承。 顺流而东行: 表修饰。 东面而视: 表修饰。 望洋向若而叹曰: 表修饰。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表并列。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表顺承。
自大源于无知; 谦受益,满招损;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追求永无止境; 见多才能识广; 有比较,才有鉴别 „„
(二)课文理解层面
安知鱼乐
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 胜者? 2 、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 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形意动用法,小看;轻视。
一词多义(文言实词)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族 族庖月更刀: 众。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始 始臣之解牛时、始吾弗信:开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一词多义(文言实词)
奏刀騞然、因其固然、怵然为戒:

用在象声词、副词、形容词 等词尾,表“……的样子”。
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介词,放动词后引出对象。 每至于族: 至于北海:介词,放动词后引出对象。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介词,放动词后引出对象。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在。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在。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本来。
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 动词,这里是“解”的意思。 怵然为戒: 因为。 视为止,行为迟: 因为。 为之四顾: 因为。 为之踌躇满志: 因为。 与“以”搭配使用,表示“认为”的意思。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莫己若者: 与“以”搭配使用,表示“认为”的意思。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变为,变作。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变为,变作。 胡蝶之梦为周与: 变为,变作。
存疑
1、《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
“綮”的读音,课本P50注释22标记的读音为qìng 《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qĭng 《古代汉语词典》注音为qĭng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音为qìng 《汉语大字典》注音为qìng
2、《庖丁解牛》中“怵然为戒”
理解一:“为”读成“wèi”,“因为”的意思。整 个句子可以理解为省略句,即“怵然为(之)戒”,可 以翻译成“因此十分警惕不敢大意”。 理解二:“为”读成“wéi”,动词。整个句子可以 翻译成“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二、庄子寓言
(一)寓言 (二)庄子寓言 (三)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一)寓言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写意)相结 合的文体。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中“寓” 字即是“寄托”之意,庄周说:“寓言十九,借外 论之。”也就是将深刻的思想或哲理,隐含在所叙 故事的具体情节中,透过语带双关、巧妙托喻等方 式来阐发哲理。 在中国,寓言萌芽于春秋末年,成形于战国初期, 在先秦時代便臻于成熟,并广为先秦诸子与史传广 泛用,成为据谈雄辩、陈辞说理的重要手段。
黄河:不辨牛马 (雄壮开阔)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自喜)
对 比
北海:不见水端 (辽阔无边)
对 比
于是焉河伯自叹不如,吾长 见笑于大方之家(自责)
黄河与北海之比
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之比
寓意:人的认识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制约,受
时间、空间和所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因此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
由这则寓言可以生发出多个观点:
5、行为迟: 古:动作因此。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6、百川灌河: 古:黄河。
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7、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在这种情况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今:连词,表示后一事 紧接着前一事。
古今异义
古:动词“至”和介词 8、每至于族: “于” 至于北海: 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1)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表示另提一事。 古:脸朝东。
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

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而况大軱乎: 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依乎天理 : 相当于“于”,可不译。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一词多义(文言虚词 )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以无厚入有间: 用。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认为。
存疑
3、《庄周梦蝶》中“自喻适志与”
“喻”,课本P52注释7解释为“晓,觉得”。 《古代汉语词典》中“喻”有一个义项:“通“愉”,愉 快。并举了此句为例。 《汉语大字典》同上。 查阅了几个庄子的注本,翻译也是理解为通假字的情形。
(二)课文理解层面
庖 丁 解 牛
欣赏“解牛之美”
找出文中描写“解牛” 场面的句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始臣之解牛之时、三年之后、方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对比
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
9、东面而视: 今:方向为东。
古今异义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大道理。 今:1)对于财务不计较,不吝啬。 2)(举止)自然;不拘束。 3)(样式、颜色等)不俗气。 古: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今:(书)去世。
11、此之谓物化:
词类活用
1、良庖岁更刀: 名→状,每年。 2、族庖月更刀: 名→状,每月。 3、以无厚入有间:形→名,有厚度的刀刃。 4、秋水时至: 名→状,随着时令,随着季节。 5、顺流而东行: 名→状,向东,朝东。 6、东面而视: 名→状,向东,朝东。 7、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三)庄子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寓言以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精神相结合 的创作方法,以及有情节、有人物、有对话、有 描述的艺术形式,启迪了后世戏曲、小说及诗歌 的创作。 2、庄子寓言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语言艺术。 3、庄子拟人化寓言,篇幅短小,形象生动,特 别是动物说话,增加了寓言的趣味性;精心构思 情节,注意人物肖像,行动等的描写,又增加了 寓言的生动性。因此,庄子寓言启发了后来者, 使寓言故事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深受儿童 的喜爱。
(二)庄子寓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是寓言故 事创作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 庄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动物,如:井底之 蛙、涸辙之鱼、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 神话中的神灵,如:河伯、山神、云神等,透 过庄子笔下活灵活现的动物或神灵的对话和活 动,展现多彩多姿的故事內容,进而表现庄子 崇尚自然与追求主体精神自由的思想。
以无厚入有间
理解庄子之道
文惠君为什么说 “吾闻庖丁之言, 得养生焉”?
有关时代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 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 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 的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 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 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 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 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 人主义色彩。
折。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2、所见无非牛者: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过。
3、依乎天理: 古:天然的生理结构。
今:天然的道理。 4、虽然,每至于族: 古: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 示承 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
古今异义
庄子寓言四则
(一)庄子简介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 国人,著名的思 老子 想家, 道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___ 老庄 ”。 并称为“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庄子》 外篇(15) 共33篇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二)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玄妙,深奥难识。
一、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 二、庄子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 三、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 四、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 “自然 为宗”。 五、庄子不相信鬼神和“巫术”。 ……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 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 技矣。 具体指解牛的规律
庖丁得“道”的过程 是怎样的?
所见无非牛者 三 始臣之解牛之时: 个 阶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段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特殊句式(省略句)
省略代词: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省略介词: 土委(于)地。 百川灌(于)河。 我知之(于)濠上也。 省略主语:(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特殊句式(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成语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 1、庖丁解牛: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目无全牛: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3、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4、新硎初试 比喻初露锋芒。 发硎新试: 5、游刃有余: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 6、踌躇满志: 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7、望洋兴叹: 8、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 9、栩栩如生: 喻指虚幻之事。 10、梦里蝴蝶:
不懈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 做事情要循序渐进。 反复练习,可以熟能生巧。 要尊重规律,并善于运用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同时应该谨慎小心。 做事不能因为有所成效而松懈。
. . . . . .
(二)课文理解层面
望洋兴叹
1、结合《逍遥游》,看看文章是怎么描写 “小”和“大”的? 2、随着小大之变,河伯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 3、讨论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特殊句式(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我之谓也。 此之谓物化。
特殊句式(倒装句) 宾语前置: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状语后置: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我知之濠上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