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蒙氏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来源:伊塔和塞贡
• 让· 伊塔(Jean Itard),埃杜阿· 塞贡 (Edouard Seguin),两人都是法 国残疾儿童医生和教育家。他们发 明了许多教具,对残疾儿童进行训 练,取得了显著效果。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 健全人格:11项特征 – 活力:旺盛的生命力 – 专注 – 自主选择:自主意识 – 喜爱工作胜过喜爱游戏:有挑战,有成就感 – 爱好秩序 – 喜欢安静 – 拒绝奖赏:最大的奖赏来自自我,来自成功的喜悦 – 求知欲 – 在比较、选择、思考后行动:谨慎思考,勇于行动 – 淳朴高尚 – 重视责任
蒙台梭利的科学发展观பைடு நூலகம்——六个教育原理
• 环境适应理论: –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 独立成长理论:自学而不是教学 • 自然发展理论: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 • 吸收性心智:儿童敏感期 • 工作人性理论:专心、独立、有秩序 • 奖惩无用论
蒙台梭利教学法:五大法则
• • • • • 秩序法则:内心的平静 独立法则:独立是自由的前提条件 自由法则:尊重自由意志 专心法则:专注与自控 重复原则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 三个来源
哲学来源:卢梭的自由主义教育
• • • • • 给儿童以自由; 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 给儿童幸福、欢乐和愉快; 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契约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中心论”
心理学来源: 蒙台梭利时代最先进的心理学理论
• 教育者要像心理学家那样去观察儿童。 • 儿童在一定年龄,其心理具有巨大的 吸收力,心理发展不需要外力的驱动。 • 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 • 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 • 强调儿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儿童之家
• 1907年1月6日,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圣罗 轮佐贫民区成立,首期招收50多名3-6岁儿童。 • “除了50多名极端贫困、衣衫褴褛和明显胆怯的 儿童之外,我一无所有”。这些儿童心态异常、 智力低下、发育不良、行为乖癖。 • 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在儿童之家中,“没有教 学”、自由的孩子们。。。 • 初步形成的蒙台梭利教学体系:教材、教具和教 法。 • 1907年4月和7月,在罗马开办2所。 • 1908年和1909年,在米兰开设2所。 • 1909年,完成《蒙台梭利教学法》,风靡世界, 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
劳伦兹—印刻现象
• “印刻现象”是指小动物(如小鸟)在出生 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 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 (1)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似乎是印 入他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的 反应; (2)不但偏好追随该对象,而且喜欢接近它; (3)在印刻的对象消失后,发出悲鸣;当它 重新出现时,发出满意的叫声
触觉:辨别粗糙与光滑、冷与暖、轻与重; 听觉: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音色; 嗅觉:辨别各种花的香味、各种调味品的气味等; 味觉:辨别酸甜苦咸、各种蔬菜水果、各种饭菜 的味道等。
4.细节敏感期1.5~3岁 5.运动敏感期1~4岁 6.礼仪敏感期2.5~4岁 7.文化敏感期3~6岁 8.数学敏感期4岁以后 9.音乐敏感期4岁以后
儿童敏感期
• “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 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 舞。” ——蒙特梭利
九大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 口语敏感期0~3岁 书写敏感期4岁以后 2.秩序敏感期0~3岁 3.感觉敏感期0~5岁 • 视觉:辨别物品的大小、粗细、高矮、长短、颜色、
形状;
• • • •
其他敏感期
• • • • • • 口欲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 婚姻敏感期 动物探索敏感期 身体探索敏感期 ……
谢
谢!
蒙台梭利教学特点
• • • • • • • 以儿童为中心 不“教”的教育 把握敏感期 强调环境与教具 注重智慧和品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地位 父母是关键
敏感期
什么叫敏感期?
•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 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 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 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 •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 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基础蒙氏
关于蒙台梭利
•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 利教育家。1894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医学专 业,在罗马大学精神病治疗所任助理医师, 曾对智力残疾儿童感兴趣。1899~1901年 任国立罗马精神病医学校校长,1896~ 1908年在高等院校讲授卫生学,并继续钻 研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