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说附近”议论文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北京高三一模议论文汇编
【丰台一模】说附近
【东城一模】“滚动的石头”之我见
【西城一模】说品
【丰台一模】说附近
“附近”是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近”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有人针对一些人“以网为生”的现象认为,“附近”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它使我们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丰富对生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有人针对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而忽视自己身边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这一现象,告诫人们,“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说附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析:
一、审题
1.“附近”是什么
具体含义: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
抽象含义: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
2.为什么要重视“附近”(“附近”的意义、价值与作用)
(1)题干第一段说道,“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近”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为何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
近”的重要性?以前是否重视“附近”,当今时代和以前重视“附近”有何异同?
古有远亲不如近邻、孟母三迁,今有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重视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
(2)它使我们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丰富对生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有人沉浸在“二次元”世界,有人遨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有人徜徉在文字书本的海洋。
诚然,以上的“世界”五彩缤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但过于享受“二元”的世界,人的其他感官则会钝化乃至退化。
这时候,需要我们抬头看看附近的人,触摸附近真实的生活,感知真实的“三维”世界。
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梨子的味道要自己尝一尝才知道!
3.怎么做(重视“附近”)
题干第三段指出一类不好的现象: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而忽视自己身边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
所以顺理成章,我们应当重视“自己身边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在自己的生活“附近”发现“星辰大海”。
联系当今社会热点:疫情过后,大家一窝蜂报复性出游,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寸土寸金”,新疆独库公路堵成“堵哭公路”,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沦为“人山人海”。
殊不知,“旅游”是一种精神的旅行,重点不是你所在的位置,而在于自己的心境。
有人向往“诗和远方”,有人却可以把“近旁”的生活过得充满诗意。
二、联想素材
1.孟母三迁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唇亡齿寒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范文:
1号文:一类中47分
说附近
世界很大,在世界面前,人如沧海一粟般渺小。
但幸运的是,我们有“附近”可言,我们生活在周围实实在在的一片天地之中。
我认为,于“附近”开拓星辰大海,远胜于好高骛远,仅追求于远方的风景。
附近是我们能够切实参与、融入并有所作为的一部分领域。
学习、工作、日常生活,这些茶思饭想之事,都能成为我们的“附近”。
我们不能参与治国理政等大事,但我们能以学习为本,夯实基础,提升思想品质;我们能做好工作点滴,贡献绵薄之力;我们能投身志愿服务,让自己在渺小的人生中收获价值。
与其整日思考那些遥不可及“无尽的远方”,想着自己在制高点处明晰个人价值,不如切实以双脚丈量脚下的一片土地,用双手让“附近”之事熠熠生辉。
正如人言,“仰望星空,不如先脚踏实地”。
而我们所说的关注“附近”之事,并不一定与所追求的“远方”所割裂开来。
我们追求远方是追求根植于远方的价值,但实际上做好“附近”之
事,也终能达远方之价值。
疫情期间,志愿者们投身战场抗疫,这正是他们融入“附近”的表现,他们能感知的真实生活并为之奋斗而有所作为。
谁曾想,他们一举一动皆入国人之眼,响应国之召唤,医病救人,在所不辞。
他们或许是“身如芥子,心藏须弥”,而理想价值的实现正是因他们于“附近”投入不辍,方开拓一片星辰大海。
“敦煌女儿”樊锦诗也只是致力于其平常朴实的工作,却于“附近”中书写着文明保护、文化传承的佳话。
由此观之,“附近”也有“远方”之效,于“附近”中开辟星辰大海,不亚于在远方创造奇迹。
揆诸当下,是否仍有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的人们?若是可将舍本逐末的习惯抛于脑后,专研“附近”之小事,或许也会开拓出一片天地。
当然,若是囿于附近日常闲适,不立远方之志并做好附近之举,则终将归于平淡,个人价值无法充分显现。
朋友们,让我们用切实的志向坚定踏实地做好“附近”之事,体悟人生价值吧!
2号文:一类中46分
说附近
我们或许向往着远方的诗与风景,但仍需在附近的空间栖居;我们或许心存五彩斑斓的大世界,但常常需要附近的小空间来提供精神上的滋养。
“附近”是我们作为个体勾连社会的最浅近、常见的纽带,但其重大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人们通过“附近”这一纽带,可以近距离地感知、参与生活。
从而丰富对更大层次上社会与世界的认识。
“附近”范围虽小,却已包罗万象。
归有光曾在他的文集中说:“余居方寸之间,方扬眉顺目。
”在附近的生活空间里,可通过深入融入社会,进行人际交往来向外探索。
触摸真实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子瞻谪居儋州,他所生活的空间由广阔博大的京城到了一隅之村落,但他通过教民耕种亲援孩耄等一系列社会交往体会到了不止大世界可以实现理想抱负,还有暧暧轻烟、依依村庄的“附近”。
小空间也一样可以成为心之所向。
他对生活空间认识的改变也塑造了独属于东坡的那一份圆融达观、超脱成熟的处世哲学。
故关注“附近”,不仅有利于重塑对外部的认知,更能在内心获得升华,满足社会价值。
在当下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我们时常居于电子屏幕,或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迷失,或困于信息之茧,难以体验真正的社会交往。
因而在现代社会,“附近”的价值就更为凸显,它是我们打开心灵之窗,从小切拥抱大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径。
于在社会来看。
多关注“附近”有利于丰富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联系,从而摆脱虚无困境,促进社会发展的多元、和谐、宜居导向。
俯察当今,也有一些人驰骛于空想,热衷于追求远大的理想,去遥望触不可及的星空,“附近”的价值同样也警示人们,深切体悟现实的小世界,能够给予人和光同尘。
以小见大的深刻教益,为人们向上之路搭建青云之梯。
故“附近”的小世界与“远方”的大世界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同统一于个人向前发展之漫漫征途。
朋友们!用你们敏锐灵巧的感知力与交际力看看“附近”,融入“附近”吧,小空间同样可以给予我们洞观世事的大精彩!
3号文:一类中45分
说附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再远的亲人关系也比不上近处的地缘关系。
如此可见我们身边实际参与的生活范围带来的好处颇多。
愚以为,利用“附近”益处,挖掘“附近”价值对我们人生发展甚至国家进步都有重要影响。
那么什么是附近?附近是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我们不妨将附近主体引申为社会、国家所处的近处环境,只有社会利用附近的资源,才能由附近走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湖。
为什么要利用附近资源呢?首先,附近搭建了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创造了国家与社会沟通的交流环境。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哲学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脱离与他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
更何况人类本身就是社群动物,与社会交往是我们的天性。
只有在附近中与他人交往、活动;才能获得自我满足感。
融入社会关系,接触真实的社交环境,塑造了全面人格也为社会进步提供了个体条件。
其次立足全局来看,附近还为我们构建了探索、认识外部世界的跳板。
如果没有“附近”这只触角带我们领略外部环境,岂不成了囿于狭隘困境的笑柄?张桂梅建立华坪女子高中,她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使更多女子搭上她的快车接受高等教育,走出大门,建设祖国,为山村里的孩子们打开天窗,吸收知识的滋养。
所以只在“附近”看“附近”,未免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借助附近走向附近才是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绝妙之策。
又有人会说,只热衷追求远方的风景与诗,抛弃掉眼前的“苟且”不就行了吗?我说,凡事不可极端化处理,好高骛远之法不可取,一定要从挖掘身边小事价值做起。
利用附近价值的最便捷之法就是重视周遭学习,工作的小事,从微茫处入手,必见豁然开朗之大景。
譬如,学习不必追求刷多少外省真题,从多次考试的错题好题中吸取经验教训,勤于总结规律,就是用好实际参与的生活范围,不辜负每一点滴。
总之要从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愿你我都能恰如其分的把握“附近”的尺度,绘就壮美人生!
4号文:一类下43分
说附近
进入公司,耳边是“附近”同事真实的问候;回到家中,鼻子闻到的是真实的饭香。
在如今科技高度发展和转速愈来愈快的现实世界中,人们似乎总是希望逃离“附近”而去追求远方,殊不知,“附近”才是真正给我们力量的“客”。
“附近”,是人们实际参与的真实的周围生活。
但为何人们总是想要逃离?或许是附近之人太过熟悉,以至于人们对日复一日的生活、眼前同样之人、不能改变的同一模式的厌倦,以至于他们喊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话语。
又或许是堆积如山的之案,总在“附近”回响的叫骂、抱怨之声过于叨扰,让人们想躲在赛博世界中,把自己变成另一个“理想中的我”,逃离现世的喧闹。
此现象在当代社会也再正常不过,但“附近”的价值,远比人们想象的丰富.向“远方”的隐舍的危险,也这比人们看到的更多。
让我们不妨看
看古人:面对色彩万千的大世界,归有光却安居于他的项脊轩。
他说:“余区区陋室,亦谓有奇景。
”我们与他的区别,只不过是文房四宝与小屏幕的差别罢了。
然而,他对于“附近”之人、之物、之情的那双发现的眼睛,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在“网络为成风的当今社会,混迹于网络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只是对问题的逃避。
唯有秉持“附近”原则,通过与人沟通等真实行为,才可以真正改变现实生活。
而在“追求大世界”的过程中,唯有先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的小世界,多看看附近那些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最关心你的人,你才能真正获得远航的动力。
而那时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大世界,其实就在你附近。
“一只帆船在海面上航行,它只知向前、再向前.上方是湛蓝的天空,下方是金色的海浪。
”不要怀着对虚无和远方的向往而忘了周围真实鲜活的生活。
向附近看看,另一个大世界便会在眼中浮现。
5号文:一类下42分
说附近
在中国社会,人们利用“附近”去形成关系网,以网为生.可随着世界的收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忽略“附近”去追求更远的天地,可是并非如此,抛弃“附近”直接追求未来才是无稽之谈。
附近使我们触摸到真正的生活,丰富对生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何为“附近” “附近”是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街角的路灯,早点铺的香气,邻居每日的问候……当我们细致地感受我们的“附近”,便会发现那是多么真实的和蔼的一片天地啊!“附近”便是我们
时常路过留下的足迹,是每日通勤的必经之路,是充斥了我们大部分回记的载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附近”,他们生活于此,立足于此,没有人可以抛弃“附近”,便是与我们自己现有的生活脱轨,若是离在了旧地来到陌生的新地,不久后我们又会有一份新的“附近”,接受“附近”,感受“附近”,正视“附近”。
“附近”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于个人,当我们接受、感受、正视“附近”时,便是在深入了解我们自己,我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碎片化投入我们的周围实际生活,寻找的过程,就是自我探索,这便是“附近”带给我们个人的影响。
在触摸真实的自己后,我们便会充满信心去扩大我们的附近,附边从来没有同定的范围,它随着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变化而变化,当不同的“附近”有了交集重合之处,便是形成了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
于社会,“附近”使社会的性质更加明确,使人际关系网连接的各类产业更加牢固,推动着文化与经济的稳定发展。
于国家,千千万万个“附近”连成网,但人类文明多姿多彩,它们不再是互不干扰的死物,而是被唤起生命的整体。
于世界同理。
立足“附近”,便是立足脚下的星辰大海。
重视“附近”,便要舍弃更远的天地吗其实不然,我们要将“附近”连接未来,使未来不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能摸到的,更远的“附近”。
因此,立足当下,从现在开始了解我们的“附近”吧!从观察每日的蓝天,拥堵的路段,晨读的报纸开始,一切自身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及的小世界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说“附近”,思考我们周围的小世界;看“附近”睁眼记下了我们存在过
的痕迹;创“附近”,强化自身,方可追求更好美好的明天!
说附近
争争老师
附近,对于它的定义,岁月长河里,总被不断刷新。
钢筋水泥的都市,四四方方的灯火万千,你在楼上,我在楼下,他在对门,他们在两侧,曾经的远亲不如近邻,客观上在淡化,“附近”特有的亲昵属性在发展中几近绝灭。
网络科技强势出击,柴米油盐的圈子在扩大在便捷;交通运输日新月异,西安奔往洛阳的高铁1小时20分钟,西安高陵驱车前往市中心1个多小时,前者跨省后者同城,“附近”肉眼可见的被放大,曾经相对遥远的概念被时代赋予了“附近”的属性。
所以,“附近”是变化的代言,这变化是一把似风扬沙,可以水墨脱俗,也可昏天暗地。
它悄无声息的转变,敏锐的人和集体会打破思维定势,将枢纽的连接体系放大,参照,汲取,合作,从而真实的强大;而麻木的人和集体,孤芳自赏,凉薄人性,自私自利,终是残酷的陨灭。
航海事业的兴起,版图的两点之间还是固有的距离,但“附近”已然刷新,技术的革新,思想的迭代,如梦初醒的人值得歌颂,天朝的梦被现实击碎,他们调整姿态,虚心学习,敢于创新,没有他们将火种点亮东方,封建的夜色终将无法迎来曲折后的黎明。
悠悠长河,认知破土发芽,枝繁叶茂,如今的中国,看重合作互利,主动建立纷繁世界里各色的枢纽,对“附近”的定位无限延展。
然而“附近”也在被缩写,对于这般麻木的人和集体,显然是悲凉的。
村子里的老人很孤单,邻里间那年的“八卦”群体不见了,看似不吵了,实则是人情死了;距离产生美,成了主旋律,人们好奇远方,畏惧近距离社交;距离让贪婪放大,国际资源抢夺、利益瓜分他国等,无知的魔爪总觊觎于外,完全没了本土化的自觉,看似充斥着发展的生命力,实则是已然无我的垂死挣扎。
“附近”可大可小,是灵活的变量,对于它合理的认知,源于个人、集体、社会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确考量。
倘若主体一成不变,那“周围”或“外界”瞬息万变的一切,都注定了主体的消亡!
【东城一模】“滚动的石头”之我见
有人说,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
也有人认为青苔有它的意义,石头无须滚动。
请以“‘滚动的石头’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顺畅,书写清晰。
解析:
初看这道题,看似有些无从下手。
“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是什么意思?“石头”喻指什么?“青苔”喻指什么?石头到底应该滚动还是不应滚动?等等。
你要相信,分析的思路和框架我们肯定是见过的。
不信你可以再看一下去年西城期末《也说“在途中”》那道题,我摘取其中的几句话:
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请看第一个学生和第二个学生的回答,这两句话放在这道题的语境中是很好理解的:观点不同,近乎针锋相对,一个主张享受途中美景,一个主张心无旁骛。
然后我们再看“滚动的石头”这道题,其实材料中的观点也是这种组合形式,一个主张石头应该滚动起来,一个主张石头无须滚动。
“青苔”在有些人看来是有意义的,在有些人看来是无意义的,这也很像《也说“在途中”》这道题:途中风景在有些人看来是有意义的,在有些人看来是无意义的。
只是这道题需要你多一步阐释的工作:“青苔”是什么?“滚动的石头”是什么?如果用“在途中”这道题的角度思考:
“滚动的石头”可以代表人的变化、前进、流转,它可以是充满活力的,当然也可以是心性不定的。
“青苔”可以是生命中那些从功利角度理解的所谓“无用之物”,当人如“石头”一般滚动,我们有意无意中会将这些“青苔”碾碎、弃掷。
这多像人的成长,一开始,我们狂飙突进,目标单一,只要和目标相违背的,我们就认为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
后来我们成熟了,看待周围事物的眼光不再单一了,我们觉得像石头一样不再滚动,停下来也不错。
那再后来呢?这时候再看《也说“在途中”》的最后一句发言:“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是啊,谁才能让途中的诱惑与困惑生发出意义呢?谁才能判断“石头”
何时该滚动何时无须滚动呢?谁才能真正判断“青苔”的意义并借助“青苔”让自己存获意义呢?
答案一定不是外在的东西,答案来自于“石头”,也就是来自于“人”内在的判断力、行动力。
只有一个有思考、有行动的人才能真正定义自己的行动,才能不偏狭地看待周身世界。
“滚动的石头”,其内在何其重要。
范文:
“滚动的石头”之我见
石头要不要滚动?青苔有没有价值?有关石头、青苔的讨论引人深思。
而我以为,究其本质,这实际上是在讨论人的心灵同外在困难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青苔、石头这一情景中,石头能够滚动和静止,象征心念的变动和不变;青苔附着甚至包裹石头,象征困难对心灵的遮蔽。
故石头喻指心灵,青苔喻指外在困难,自有一定道理。
当人生面对“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困境时,材料给予我们两种答案,两个境界。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是以心灵的积极有为去消解困难;而无需滚动,青苔自有意义,是以心灵同外在困难进行和解。
二者只是选择不同,并无高下之分。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启示我们以积极有为、锐意进取的心态去对抗消解困难。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只要行动便可能促进改变熵减,降低无序状态。
石头在地上打滚,就是我们的心拼命想要摆脱当前困境,不让青苔在身上蔓延,对抗危机、消解困难。
面对溃烂庙堂,王
安石怀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决定“出力助上以抗之”,不为怨者改其初心,提升了北宋国力。
面对神州陆沉的民族危机,革命先辈怀揣革命的赤诚之心,在风雨飘摇中摇曳红旗,终挽华夏于既倒,雄鸡唱而天下白。
生活虽然沉闷,但只要跑起来就有风,石头虽然覆苔,心灵虽然蒙尘,但只要谋求改变,便可消解困难。
正所谓“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此之谓也。
如果说滚动不长青苔是以心消解困难,那么石头无需滚动便是我们的心灵同外在困难的和解,进而回归本我。
这不是“哥布林”状态的躺平,而是对生命中由困境引发的遗憾、不完美的接纳和包容。
我们的生命怎么活都会遇困境有遗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让困苦遗憾成为一种生命的圆满。
当我们明悟此间,此时的青苔便不仅仅是困境,更是消除机心,回归本我的外在体现。
命运没能让史铁生迎风奔跑,但在沐浴光辉的地坛中,他领悟到“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这种窥见命运底牌后的彻悟,使他达成与外在苦难的和解。
要在世俗的雨里,决定成为自己;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都是心灵同外在的和解,进而开悟回归自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青苔自有意义,石头无需滚动的最好诠释。
其实,不管是以心消解困难还是心同困难和解,青苔是否有意义,不在于他者外物,而在于自我之心。
西西弗推石上山在众神看来是可笑荒诞的,但他自我认为每一步都在踏向目标,才是幸福有意义的。
当年明月纵览明史后感慨: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信哉!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愿我
们都能处理好心灵同外在困难的关系,擦亮心的明珠,照亮前行的青苔和鲜花。
滚动的石头之我见
有人说,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也有人认为青苔自有它的意义,石头无需滚动。
或许正如石上青苔并非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进步、向前中才有意义,静止之石亦有时间赋予的美感,我认为。
历史传承中的事物不必永远发展,凝结岁月之痕迹亦有其价值。
如果用“滚动的石头”比喻那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向前发展进步的事物,那么“青苔”便是岁月在停滞不前之物上留下的痕迹,它似乎昭示着这块石头运动能量与生命活力的丧失。
有些
人据此断言,一切事物都应不断发展,追逐时代潮流,否则便会被遗弃在时间之外,失去价值。
然而当我们望见那些青苔时,真的不会有一瞬感受到时间静止、历史凝结之美吗?
诚然,多数事物都像滚动的石头一般,在随时代共同发展中才能不断发挥对于社会的现实作用,譬如科技、政治制度,亦如人自身,没有进步便会失去可能,但仍有些事物在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任青苔布满周身。
任时光磨洗,却更有了历史赋予的大美,这些石头无需滚动,因为当我们回望青苔时,方能更深刻地感悟自身来自何方。
静止之石上的青苔,千百年来,不断给予人们力量与希望。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用目光细细描摹那青铜器上的锈斑、石碑上模糊的刻痕时,总能感受到历史的庄严肃穆给予的震撼;当我们路过古老街巷,走过那些沉睡百年的前朝建筑、遗迹时,也总会有熟悉与亲切在冥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