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声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然的声⾳》是⼀篇散⽂,四个⾃然段,通过对⼤⾃然声⾳的细腻描摹,展现了⼤⾃然丰富多彩的美。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然的声⾳》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声⾳》原⽂
⼤⾃然有许多美妙的声⾳。
风,是⼤⾃然的⾳乐家。
他会在森林⾥演奏他的⼿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样的树叶,有不⼀样的声⾳;不⼀样的季节,有不⼀样的⾳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感受到⼤⾃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雄伟的乐曲,那声⾳充满⼒量,令⼈感受到⼤⾃然的威⼒。
⽔,也是⼤⾃然的⾳乐家。
下⾬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滴敲敲打打,⼀场热闹的⾳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的每⽚树叶;所有的房⼦,房⼦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
当⼩⾬滴汇聚起来,他们便⼀起唱着歌:⼩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海;⼤海哗哗,汹涌澎湃。
从⼀⾸轻快的⼭中⼩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合唱。
动物是⼤⾃然的歌⼿。
⾛在公园⾥,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鸣;在⽔塘边散步,听听青蛙的歌唱。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声⾳》教案
⼀、激趣导⼊,释题,明确课⽂主要教学⽬标。
(⼀)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标。
1、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标有哪些?分别⽤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内容是关于我们与⼤⾃然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标有两个:感受课⽂⽣动的语⾔,积累⾃⼰喜欢的语句;留⼼⽣活,把⾃⼰的想法记录下来。
3、⼩结:通过对单与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内容,通过不同的⾓度展⽰了我们⼈们与⼤⾃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内容。
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标:
(1)继续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体会主题思想,学习通过摘抄,积累⾃⼰喜欢的语句。
(2)留⼼⽣活中的现象、问题,对其中⼀个现象或问题有⾃⼰的想法,并把这个现象或问题以及想法写下来。
(⼆)导⼊,释题,明确课⽂主要教学⽬标。
1、导⼊释题。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是关于⼤⾃然的什么呢?通过学习我们对⼤⾃然⼜有什么了解呢?请看⽼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21⼤⾃然的声⾳
3、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然的什么吗?(指名回答。
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然的声⾳。
)
5、明确主要教学⽬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然的声⾳。
课⽂中介绍的⼤⾃然的声⾳有哪些,各是什么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学习了这课的⽣字新词,把课⽂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内容,进⾏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指导预习,粗知课⽂⼤意(或整体感知课⽂)。
(⼀)指导预习。
1、复习关键语句。
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还记得什么叫关键语句,它在阅读和习作中有什么作⽤?
指名回答。
预设:在⼀段话⾥或⼀篇课⽂⾥,概括写出这段话中⼼意思或这篇⽂章的内容的句⼦,叫做关键语句。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或这篇⽂章的内容,习作时我们可以利⽤关键语句来写⼀段话或⼀篇习作。
2、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下字上的⾳节,看看⾃⼰能不能将课⽂朗读下来。
(2)读完课⽂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把⽣字词读准。
(3)思考:这篇课⽂告诉我们,⼤⾃然的声⾳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横线画出来这句话。
3、反馈指导。
(1)PPT出⽰会认读的⽣字词(注⾳)。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法,指导读准⽣字读⾳。
(2)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难字。
预设:“喃”“喳”。
(3)多⾳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多⾳字“呢”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呢”已学过的读⾳,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结:“呢”不同读⾳的意思及⽤法。
(4)PPT出⽰会写字词“演奏、⼿风琴、温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滴、敲打、⾍鸣”复习认读。
提⽰: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的字,学习完课⽂,就要求正确书写。
4、导语:我们学习了课⽂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我们继续预习课⽂。
出⽰任务:朗读课⽂,注意做到读准字⾳,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中间的正确停顿。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5、反馈指导。
指名分⾃然段朗读课⽂,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意(整体感知课⽂)。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这篇课⽂告诉我们,⼤⾃然有许多美妙的声⾳(或⼤⾃然的声⾳⾥有许多是美妙的)。
句⼦:⼤⾃然有许多美妙的声⾳。
(板书:美妙)
2、粗知课⽂⼤意。
提问:“⼤⾃然有许多美妙的声⾳”这个句⼦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呢?(指名回答。
预设:“⼤⾃然有许多美妙的声⾳”这个句⼦我们可以叫它为关键语句。
)那么,粗知这篇课⽂的⼤意我们可以怎样说呢?(指名回答。
预设:课⽂告诉我们,⼤⾃然有许多美妙的声⾳。
或:课⽂告诉我们,⼤⾃然的声⾳⾥有许多是美妙的。
)
3、⼩结:由于⼀篇课⽂的关键语句已经概括了全⽂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利⽤它粗知课⽂⼤意。
三、梳理课⽂条理,了解课⽂内容。
1、导语:粗知了课⽂⼤意,我们就要继续深⼊了解课⽂内容了。
出⽰任务:(PPT出⽰课后“填⼀填”)读读课⽂,仿照题⽬第2⾃然段的例⼦,找出第3、4⾃然段的关键语句填空,然后说⼀说第2、3、4⾃然段的意思。
2、反馈指导。
预设:
填空:⽔,也是⼤⾃然的⾳乐家。
动物是⼤⾃然的歌⼿。
(订正后PPT演⽰“填⼀填”。
)
第2、3、4⾃然段的意思,分别⽤各⾃的关键语句表⽰。
(板书:风⽔动物)
3、导语:通过填空,你能说说课⽂写了⼤⾃然的哪些声⾳吗?
出⽰任务:借助填空,根据课⽂,说说课⽂写了⼤⾃然的哪些声⾳。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写了⼤⾃然的风、⽔和动物的声⾳。
5、导语:那么,风在哪⾥发出美妙的声⾳,是怎样发出来的呢?⽔通过什么形式来发出美妙⽽声⾳的呢?动物们呢?我们继续了解。
出⽰任务:默读第2⾃然段,思考:风,是在哪⾥发出美妙的声⾳的,是怎样发出的?画出有关句⼦然后说⼀说。
6、反馈指导。
(采⽤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
以下操作相同,不再说明。
)
预设:
句⼦:风,是⼤⾃然的⾳乐家,他会在森林⾥演奏他的⼿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板书:森林⾥翻动各种不同)
答案:风,是在森林⾥发出美妙的声⾳的,是通过翻动树叶发出的。
7、出⽰任务:再默读第2⾃然段,想⼀想:课⽂列举出风多少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分别是哪⼏种情况?⽤横线画出有关词语,然后说⼀说。
(提⽰: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
8、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课⽂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
问题2:分别是不⼀样的树叶,不⼀样的季节,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这四种情况。
说话:课⽂列举出风四种翻动树叶唱歌的情况,它们分别是不⼀样的树叶,不⼀样的季节,微风拂过和狂风吹起。
(板书:不⼀样树叶季节微风狂风)
9、出⽰任务:默读第3⾃然段,思考:⽔,是通过哪些形式发出美妙的声⾳的?画出有关的词语,然后说⼀说。
10、反馈指导。
预设:
词语:下⾬⼩⾬滴汇聚起来(板书:下⾬汇聚起来)
答案:⽔,是通过⼩⾬滴和⼩⾬滴汇聚起来发出美妙的声⾳的。
11、出⽰任务:默读第4⾃然段,思考:这个⾃然段写了哪些动物歌⼿来写⼤⾃然美妙的声⾳的?画出有关的词语,然后说⼀说。
12、反馈指导。
预设:
词语:鸟叫⾍鸣蝈蝈(提⽰:蝈蝈从属于⾍。
这⾥是举了⼀个具体的例⼦说明。
)(板书:鸟⾍)
答案:这个⾃然段写了鸟、⾍这些动物歌⼿来写⼤⾃然美妙的声⾳的。
13、⼩结:(⼩结全⽂的条理后)我们以关键语句为依据梳理了课⽂条理,了解了课⽂写了风、⽔和动物发出美妙的声⾳的,了解了课⽂的内容。
可见,如果课⽂有关键语句的话,我们可以利⽤它们来了解内容。
四、通过风体会⼤⾃然声⾳的美妙,背诵第2⾃然段。
(⼀)体会风发出的声⾳的美妙。
1、导语:我们通过梳理课⽂条理,了解了课⽂内容,接下来,我们体会这些⼤⾃然的声⾳的美妙了。
出⽰任务:朗读第2⾃然段,读后想⼀想,你从哪些词语读出了风吹森林发出的声⾳是美妙的?点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2⾃然段,⼀边读⼀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读出来。
2、反馈指导。
(采⽤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
)
预设:
词语:不⼀样的声⾳不⼀样的⾳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雄伟的乐曲充满⼒量⼤⾃然的威⼒(板书:不⼀样声⾳⾳乐轻轻柔柔呢喃细语雄伟乐曲⼒量威⼒)
指导感情朗读,以语⾳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读好提取出的词语,体现风吹森林发出的声⾳美妙。
追问:(利⽤板书)你在哪⾥听到过“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或“雄伟的乐曲”或“充满⼒量的声⾳”,这些课⽂说的⼤⾃然的声⾳呢?(指名回答。
合情合理就应予以肯定。
)
(⼆)尝试背诵第2⾃然段。
1、导语:同学们朗读得真好,能注意语⾳的轻重,语速的缓急,把风吹森林发出的声⾳美妙读出来了。
⽼师注意到,在刚才的有感情朗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已经能把⼀些句⼦背诵下来了,下⾯,我们就尝试背诵这⼀个⾃然段,好吗?
出⽰任务:借助板书,背诵第2⾃然段。
(提⽰:背诵是有感情地背书。
)
2、反馈指导。
指名两到三个学⽣背诵后,齐背诵。
五、⼩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点)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
2、背诵第2⾃然段。
【篇三】⼩学三年级语⽂《⼤⾃然的声⾳》教学反思
《⼤⾃然的声⾳》是⼀篇散⽂,四个⾃然段,通过对⼤⾃然声⾳的细腻描摹,展现了⼤⾃然丰富多彩的美。
⽂章整体结构清晰,先总后分;段落结构富有特⾊,总写只有⼀句话,开门见⼭,简洁明了;分写各段,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结构化思维⼗分明显。
因此学⽣在完成课后第⼆题时速度很快,难度不⼤,可见学⽣对于⽂章内容的把握是准确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总分结构”这⼀名词。
⼆、三、四⾃然段的⾸句,即总写的中⼼句,都奠定了整段的写作⼿法:拟⼈化。
这种写法,本⾝就充满情趣,符合⼉童的阅读趣味。
学⽣在学习是也相对容易接受,特别是在朗读时能⽐较容易地带⼊情感,在朗读课⽂时情感、语⽓把握较好。
课⽂的语⾔的美,更重要的在于能根据不同声⾳的特点,选择适切的词语和句⼦的长短、节奏。
微风“轻轻柔柔”,狂风
让“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溪“淙淙”,河流“潺潺”,⼤海“哗啦啦”;鸟叫“叽叽喳喳”,⾍鸣“唧哩哩唧哩哩”,蝈蝈“歌唱”……⽆论是描述声⾳的特点,还是拟声,⽤词准确、适切。
在本堂课的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朗读,对课⽂内容没有做太细致的讲解,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去积累关于风、⽔、动物的象声词。
因此学⽣在课后背诵第⼆三两段速度较快,朗读也⽐较有感情,很顺畅,但是在做课堂作业本时出现困难:
问题:读着⽚段中的“呢喃细语”,我仿佛听到了____。
读着⽚段中的“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
学⽣对于“呢喃细语”的理解基本都写对,但是对于“仿佛“后⾯的⾃由练习就不会了,发散性思维较弱。
部分学⽣表⽰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填什么,后来我告诉他们这是要形容风的声⾳,想象不同的风吹起时的景象,学⽣也能很快明⽩,只是个别学⽣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或者说是学⽣的词汇积累太少。
⼼求通⽽未得知意,⼝欲⾔⽽未能知貌。
在课后⼩练笔中,⼤部分学⽣都能写出来,可见这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作业本上的⼩练笔是在课堂上写的,但是我发现班⾥21位同学,怎么⼤部分学⽣写的东西都差不多呢,选取了相同的事物,⽤了相似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