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_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03T06:02:28.91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7期作者:范小军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技术已然成为建筑行业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范小军
武汉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技术已然成为建筑行业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建筑电气设计中,不仅能够完善电气设备功能,还可以加强电气设备可控性,节约电气设备运行能源。针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积极作用,阐述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建筑电气设计;应用
前言: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建筑电气设计环节,能够切实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打造出高质量生产生活空间。由于智能化电气系统较为复杂,在实际设计环节还应当结合建筑工程具体运营要求,选择适宜智能化电气设备,加强不同电气设备设计管控力度,确保电气设备始终处于高质高效运行状态。
1、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我国逐步进入现代化、智能化时代,大众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而言,智能建筑下的电气系统更加复杂,需要不断优化智能建筑电气结构,加强建筑工程智能化电气设计管控力度[1]。配合使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内电气系统建设及运营进行全方位管控,也可约电力系统运行资源,提升电力设备管控力度,避免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期间出现过多故障问题,保障建筑工程整体功能性。
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积极作用
2.1增强电气系统安全性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电气设备种类增多、功能更加完善,在切实保障建筑功能的同时,也为建筑用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但由于电气设备数量增多,实际操作及运行期间的风险难度更高,需要配合使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电气设备监管平台,从根本上提升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性,避免因人为失误导致电气故障出现。
2.2提升电气系统联动性
在现阶段建筑电气系统中,电气系统内部照明设施、排水设施、暖通空调设施较为独立,但均属于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使用智能技术,能够切实提升电气系统内部各设施的联动性,确保建筑内各子系统的连接、互动及协调更为通畅高效。
2.3实现电力设备全方位管控目标
不同种类电气设备在建筑工程运行期间的要求不同,具体实施期间产生出的危害也存在较大差异,对建筑工程建设与后续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在现阶段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环节实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管理目标,及时发现存在于电气系统运行期间的各类问题,并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将电气设备运行安全事故控制在源头,确保电气设备始终处于安全可靠运行状态。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应用远程智能控制设备
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重要环节,电气系统设计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与后续运营期间的综合效益[3]。为确保当前复杂的建筑电气设备能够得到统一管控,还需要在设计环节运用智能化设计手段,从根本上提升电气工程质量水平。智能化电气设计环节应当结合建筑用户实际需求,加强建筑工程电气设备管控力度。将建筑工程中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及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借助远程设备控制系统运行期间的状态及参数。例如,在空调中安装智能化控制设备,借助信息接收处理器,收集并控制空调运行数据。
3.2照明系统智能化设计
照明系统是建筑工程常见电气设备,在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照明系统优化过程中,需要选择接口一致的灯具以及输入输出线路,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输。根据不同灯具采用专项控制方式计算法,借助智能化系统控制灯具运行期间的参数,实现建筑节能环保目标。具体来说,在建筑电气设计环节可以使用智能化照明系统,通过吸收太阳光作为照明电源,节约照明系统运行成本,为实现建筑工程绿色智能发展目标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3.3智能供配电设计
在将智能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中,需要着重关注配电箱位置设计工作,尽量保障配电箱位于负荷中心,供电距离不得过长,即超过60~70米[4]。当前大部分建筑中的建筑均单独配置配电箱。为切实保障供电安全,除建筑独立配电箱外,还可以在每楼层楼梯间侧面配备一个小总配电箱,用于配电箱供电。
确定配电箱位置后,需要从配电箱温回路引出导线,连接灯具、插座的用电设备。回路分配应当保障各用电设备配备独立回路,且灯具回路每组不得超过用数值。如果配电箱用于管控建筑中热水器、空调等较大功率设备,更需单独设置回路,避免超负荷运行造成较大安全隐患。
回路设计工作也应对通道、卫生间天棚灯、换气扇等运行功率进行精准计算,要求此些设备经由连接指配电箱中,方便后续设备安全管控。
回路分配完毕后还应当在平面上设置小标线,标明一条保护管内设置导线数量值。经过原有设计经验,回路连接线主要包括火线、零线、地线三种类型。开关引到灯具的线为控制线。灯具与灯具之间用控制线穿插,并从最末端开始向前依次设置控制线,从根本上提升线路安装器件的便捷度。
着重关注电气管线的灵活设计工作。现阶段建筑管线敷设主要分为明敷、暗敷两种方式。为保障建筑内部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可以对管线进行垂直预埋,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避免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偏移问题。
3.4智能防雷系统与接地系统设计
防雷设计工作开展前,需要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发生雷击概率以及雷击是否产生后果,合理设置防伪等级要求。因建筑不易因故障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爆炸,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者有露天钢制密封气罐等危险物体,因此可使用第二防雷等级。
现阶段建筑工程内部防雷设施主要包括接闪带、接闪网以及接闪杆。接闪大与接闪网需要严格遵循国家限行标准安装在屋檐、屋脊等能够受到雷击威胁的较高部位。要求防雷下引线需要大于等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周边及四周均匀对称分布。
接地设计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0欧姆,且接地线需要使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延安建筑物周边辐射闭合圈[5]。在接地设计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电阻值进行精密检测,结合具体接地效果,对接地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及优化处理。
不仅如此,建筑工程防雷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在屋顶外沿、突出位置处配备避雷带,借助屋面结构钢筋网络组成避雷网。为节省工程施工成分,还可以将建筑自身钢筋作为接闪器,满足建筑电气工程通路目标。防雷装置通常由剪力墙或柱体结构内部钢筋作为迎接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构筑柱内的钢筋可作为防雷接线,确保闪光器、接地机以及引线能够实现有效连接目标。总结:总而言之,通过将智能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过程中,对保障电气运行水平,增强电气设备运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智能电气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遵照建筑工程应用要求,对智能化电气系统进行不断优化,着重控制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能耗量,增强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电气设备全寿命周期,确保电气设备能够在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运营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王颖光,王君伟,洪作全.建筑电气设计中智能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21(05):66+68.
[2]冯潇潇.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2):39-41.
[3]王加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9):189-190.
[4]涂力,聂金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16):140-141.
[5]李俊亮.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