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摘要:社交恐怖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其已经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

文章主要介绍其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治疗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测量;治疗
一、社交恐怖症影响因素
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影响社交恐怖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主要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和性格方面进行分析。

心理原因。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恐怖症又称之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

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关于被阉割的恐怖和焦虑,恐惧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是由于最初的归因所致。

而行为主义者则认为恐怖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条件反射或行为学习的结果。

具体说来,该理论认为恐怖症是由于某些物体和情境与令人恐怖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了条件反射,因而获得了引起恐惧的性质,使这些物体和情景成为恐怖的对象。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被人拒绝,或者自尊心比较强,害怕被人拒绝,从而影响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

管新丽,华洁,马银枝对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的MMPI结果分析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具有个性基础。

与许又新的“决定社交恐怖的另一面是人格特征,如果特别爱面子,或是完美主义倾向强烈,这种人更容易患社交恐怖症”的观点一致。

Clark与W ells提出的认知加工模式作为SP产生和维持的认知阐释,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验证。

SP和高社交焦虑个体,其认知偏差对其症状的产生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实验通过调控认知偏差确认了其对社交焦虑产生与维持的作用,却尚未见用于社交恐怖症被试。

生理原因。

戴维·西汉认为人体内“5-羟色胺”的失调导致社交恐惧症,信息通过这种物质向大脑细胞传递信息,该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会引起恐惧情绪。

有研究表明: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

尽管关于恐怖症是否具有遗传性的研究较少,但研究结果却都非常一致,恐怖症很有可能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双生子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有人在做双生子调查之后,发现13对单卵双生子中,有4对同患广场恐惧症;而16对双卵双生子中,其
同病率则为0。

这就说明广场恐怖症可能与遗传有关。

另一项双生子研究也证实恐怖症与遗传具有较高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患有Williams综合症的人患恐怖症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正常人群。

几乎96%的Williams综合症患者都患有恐怖症,这表明恐怖症与个体的生物化学因素关系密切。

有研究甚至还发现恐怖症患者大脑内的化学物质也与正常人不同。

而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止灭种,会有选择性地对某些有潜在威胁的物体和情境产生恐惧,从而激活“逃跑”机制,使人类远离危险的伤害。

也就是说这些“预备好的”恐惧是天生的、本能的。

这就有助于解释恐怖症的某些非理性方面。

家庭与社会原因。

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不良的教育等都可成为恐怖症的发病原因,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吓唬、威胁等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疾患。

此外,家庭成员的不和睦也会给孩子带来惊恐与焦虑。

Swanson的研究则暗示恐怖症与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出生次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恐怖症与文化也有密切关系。

Swanson发现: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不仅其恐怖症的发病率有差异,而且其恐惧的内容,恐惧的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

他发现恐惧感在某些文化圈中似乎比在别的文化团体中更常见。

这就进一步说明恐怖症的发生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

李志成,曾昭祥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异性因素,采用EMBU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6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了评定,并与31例强迫症及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者加以比较,结论发现父母惩罚、缺少父母的情感温暖及父母的过分拒绝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的惩罚可能是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一个特异性因素。

路英智,张勤锋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同上为预防社交恐怖症的发生、使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应重视父母对子女早期的家庭教养方式,要尤其重视父亲的作用。

岳冬梅等人研究也发现了父亲的作用。

林雄标,胡纪泽采用DSM-IV所做的调查显示: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有过多的拒绝、惩罚、干涉、保护。

Arrindell等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并发现SPH父母教养方式维度中:拒绝较突出。

一般认为,过多拒绝式的教育与患者害怕被否定的社会性焦虑的产生有关,SPH患者具有过分关心他人评价,害怕被否定和渴望被尊重的认知心理特征。

孙秀娟等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6例社交恐怖症病人所做的研究显示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情感表达受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低组织
性和高矛盾性、高控制性,这些不良因素在社交恐怖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
根据害怕的对象,社交恐怖症可分为特殊恐怖症和一般恐怖症两类。

特殊恐怖症患者仅在一个或者几个特殊的社会场合感到特别害怕,比如当众发言和当众表演等,但是在其他场合中表现正常。

他们在特殊的场合中会说话不连续甚至说不出话来,会感到特别恐惧。

一般恐怖症患者受到的伤害更大,会引发更高的共病率,他们害怕恐惧大部分的社交情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开会、约会等他们都不能正常活动。

临床症状表现在公众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吃饭甚至去厕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出汗、眩晕、震颤、面红耳赤、心慌等症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担心自己被注视成为焦点,病情严重的患者只与家庭成员接触尽量回避其他人,甚至会失去工作能力。

社交恐惧症确诊需符合以下各条标准:心理、行为或植物神经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发现,而不是继发于妄想或强迫症状等其它症状;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突出特征。

三、测量
社交恐怖症的测量方式一般分为专用量表和自评量表。

专用量表有两个:(1)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最常用于评定社交焦虑障碍的量表之一,其在临床应用中效度和信度都很高,是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较好的量表。

(2)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主要测量社交恐怖症患者的回避和害怕行为,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自评量表有四种常用量表:(1)害怕负性评价量表FNE,主要测量他人造成的消极社会评估害怕等级,并能显示出心理测量效度和对测量效果的敏感性。

(2)害怕问卷(3)杜克简便社交恐怖量表(4)社交恐怖和焦虑问卷。

肖融,吴薇莉,张伟采用成市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研究中确诊的155名社交恐怖症患者和176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以及后继的重测,结果显示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值得进一步修订和推广。

但是也有缺点: ①到目前为止仅研究了相对较小的样本; ②没有涵盖DSM-IV社交恐怖症的所有诊断标准;
③还没有在其他重要人群中使用的评价,如儿童、少数民族、非英语人群。

本次研究首次提供了较大样本的非英语人群调查结果,证实了中文版社交恐怖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发现个别条目翻译欠妥当,这些缺点有待于今后的修订工作来改善。

四、治疗
“恐怖症”患者常常会体验到持续的恐惧。

持续的恐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它会使人的神经中枢受到强烈的刺激,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减慢,语言障碍,听、视力下降及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对恐怖症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恐怖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此外,还有药物治疗与联合治疗。

1、心理治疗
1.1.心理分析疗法。

根据恐怖症的病因采用“精神分析”的“顿悟”手段引导患者运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过去经历中被遗忘了的创伤体验即原始冲突加以回忆,并再现到现今的意识中来,重新领悟。

以成人的态度重新认识幼年的心理创伤,并从中找出与本次发病的关系。

发掘患者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导致疾病的情结,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中来,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矫正或消除,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心理结构,使病情痊愈。

尽管心理分析是治疗恐怖症的好方法,但需要耗费治疗者的大量时间,患者通常会因缺乏反复就诊的耐心而焦急。

因此,培养患者进行自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信心。

1.2行为疗法。

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我们可知,人类的许多恐怖情绪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因此,恐怖情绪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重新学习而被克服。

所以,行为疗法的主旨就是让患者暴露在引起其恐怖情绪的情境中去,从而使其逐渐地消除对该情境或物体的恐惧。

行为疗法主要有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两种。

暴露疗法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自我暴露,同时应注意暴露的时间、进程和全面性。

随着研究的深人,暴露疗法发展出了除现场暴露外的其他许多方法,主要有想象暴露、替代暴露、虚拟暴露、自我暴露等,而且其疗效也同样相当得不错。

随着治疗实践的深人,人们逐渐认识到患者依从性对治疗成败的影响。

因此许多研究者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都要结合放松训练等方法来加强患者对暴露疗法的依从性。

当我们在使用暴露疗法的同时,又运用了放松训练时,那便是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了。

它旨在破坏引起恐怖情绪的刺激与反应所建立的条件反射。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减低对某些刺激情况的敏感反应,从而免除焦虑的痛苦,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具体说来,这种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放松训练、建立焦虑等级和实际操作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疗法是在暴露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放松训练逐级进行的。

因此,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恐怖症进行治疗大多能取得满意
的疗效。

随着研究的继续,脱敏疗法又发展出了眼动脱敏与再生的方法以及认知行为情绪加工法,研究结果均证明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

1..3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治疗恐怖症就是催眠者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被催眠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即催眠状态;被催眠者在催眠者的暗示下,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外来的刺激被隔绝,敏感度下降,从而除去恐怖症。

它是心理治疗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恐惧、戒备和羞耻感。

当患者进人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从中引出心灵中压抑患者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

由于催眠法不是就病论病,而是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治疗,因此效果较好。

催眠疗法被认为是治疗恐怖症,尤其是场所恐怖症和特定恐怖症的好方法,而且不少实证研究也都证明了催眠疗法的疗效。

1..4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认为:思维、感受和行为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各种认知活动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病理状况以及寻求治疗机遇都是重要的;认知和行为是彼此呼应的:一方面,认知可以引发与转换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认知又来源于行为操作。

认知治疗的工作就是与患者一道来评价已经扭曲的认知过程与行为,同时设计出一个新的,可以治疗不适当认知、行为和情感过程的学习策略。

一般而言,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病人,要采用病人容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

并要指出恐怖持续存在的根源在于患者无意识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致。

因此,治疗师通过引导病人分析症状的性质,把症状背后无意识的愿望引到意识中来,病人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人们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他们发生错误行为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能够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自己。

实验表明认知领悟疗法治疗恐怖症具有不错的疗效叹。

闪应雪在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应用体会发现认识领悟疗法对社交恐怖症及惊恐障碍疗效较好。

刘浩志,马智文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认知领悟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

吕建周,杨静娟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中也发现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1.5森田疗法。

该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

所谓“顺其自然”就是让患者承认并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的苦恼和焦虑,不把症状当
作心身异物进行排斥,以消除主客观之间的冲突,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症状”上,听其自然,不予理睬。

所谓“为所当为”就是除了对症状采取顺应的态度,还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即一面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面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一般地,森田疗法采用固定的四期实施程序:卧床期,轻体力期,重体力期和回归期。

患者经过体力期的训练后,忍耐力进一步提高,患者也重新看到了自己的潜力,认识到在心理上、身体上有许多优势没有发挥,是因为没有去做或因顾虑而不敢去做,从而坚信了积极生活的行动准则。

重体力活动锻炼了患者的意志力,使其自制力增强,性格逐渐坚强,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患者在承受能力增强、忍耐力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获得一定自信心后,再与“恐怖”对象接触时,不安、恐惧和焦虑感就会减轻,因此信心更加增强,也会主动、积极接触恐怖对象。

这样,恐怖症状就会逐渐消除。

王彦玲在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44例社交恐怖症中指出,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有效,与住院式森田疗法相比更经济、更灵活,适用于症状较轻、领悟力、忍耐力较强的患者。

侯凤莲,梁翠娥在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康复效果评价研究得出这样结论,社区护理中采用森田疗法干预社交恐怖症,疗效好,能促进患者社会康复。

此外:张雯,张日昇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表明箱庭疗法能改善其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缓解其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反应,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健康的人格发展。

李新利,唐峥华,韦波,高德凰,段丽君,谭治国在家庭疗法在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中的应用中指出家庭治疗在应对家庭问题的影响下更有利于治疗患者,将家庭治疗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这不仅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是那些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一线的研究者们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

相信随着这种方法的不断试用和改进,它在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甚至其它心理障碍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韦耀阳在运用归因训练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过程指出归因训练在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运用归因机制来治疗求助者的大学生社交恐怖症,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求助者增强处理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刘志云,庞继松在恐怖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研究指出恐怖症患者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林雄标,胡纪泽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认知特征及相关因素中SPH患者惧怕否定评价的认知特征是社交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且与神经质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无直接联系。

2药物治疗
对恐怖症除了使用心理治疗外,还经常使用药物治疗。

对恐怖症的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脑的化学成份而减少焦虑障碍的症状;临床上主要是让患者服用一些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

尽管有研究证实药物疗法对恐怖症亦有不错的疗效同,但事实上,对恐怖症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在当时起一种减轻焦虑症状的作用,其最终效果是不理想的。

而且药物治疗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并引发患者的药物依赖。

现有研究表明,β-肾上腺能阻断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5-HT 重吸收抑制剂、苯二氮类等均可有效地治疗社交恐怖症。

但具体选何种药物,应根据临床情况而定,无首选药物。

基于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的不足,近来有研究者开始试图从中医着手,对恐怖症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研究者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认为恐怖症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因素或身体衰弱,五志过极所致。

在情志刺激下,机体五脏气机失调,经气运行不畅,阴阳失去平衡,五脏所藏之神不安,或所主失常,致气血阻滞,因而引发了恐怖症。

因此,在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中,主张进行以清热泻火,平肝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养心安神,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恐怖症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费用低,副作用小,预后理想的优点冈。

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刘爱红,马衡,银贺在中医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研究发现主要采取意疗、音乐疗法、导引吐纳疗法及推拿疗法的中医心理治疗组,显示中医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第1周末,LSAS,SPIN评分开始下降,用药第2周末,焦虑、回避症状明显减轻,LSAS评定治疗8周后显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80%,且不良反应较明显。

在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中,针对相应的情志障碍,配以音乐疗法起到了平秘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从而能够改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因人治宜,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人格特征、文化修养程度及个人对音乐的爱好程度等,尽量选择适当的乐曲。

中医心理疗法多样而灵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副作用少,中医心理疗法在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3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理疗法或将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对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运用心理支持疗法结合暴露疗法治疗恐怖症的成功案例队事实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单纯使用认知重构的方棒对恐怖症进行治疗,其作用甚微。

因此,有研究者开始将认知疗
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发展出认知行为治疗。

运用该法对恐怖症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也能节省不少治疗时间。

有研究者则将接触式脱敏疗法与认知重构以及家庭治疗的方式相结合治疗恐怖症并获得成功。

此外,还有研究者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辅导方式治疗恐怖症,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随着治疗的深入,针灸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治疗恐怖症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总之,在恐怖症的治疗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走出恐怖阴影,从而使其从恐怖症中康复过来。

汪辉文,胡朝兵通过对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等实施近一年的综合心理治疗,患者病症得到明显改善,社交恐怖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社交行为逐步趋于正常,一年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

本案例咨询结果表明,综合性心理治疗对于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采用综合资料方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咨询师本人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治疗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和对各个治疗方法的熟悉与应用。

因此,在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制定详实和切实的治疗计划,选用恰当的治疗方法,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治疗预期。

五、讨论
社交恐怖症是现代社会人在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常见症状,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很多,但应用综合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还不多见,而且大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

患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的会并发其他的精神疾病,如酒精依赖、抑郁、焦虑障碍等。

要想使心理治疗在治疗社交恐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几种心理治疗能否更好地结合,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汤玥.社交恐怖症的研究综述.经营管理者,2011.1.
[2]汪隽,樊嘉禄,凌艳.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中国校医[J].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
[3]曹中昌,唐秋美.社交恐怖症的研究进展.山东精神医学,1995.3.
[4]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5]吕建周, 杨静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