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笑话选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笑话选译
古代笑话1
古代笑话一:钻刺
老鼠和黄蜂结拜为兄弟,邀请一个秀才去做证,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
朋友问他:“老兄为何甘心居于鼠辈之下?”秀才回答说:“他们两个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只得让着他们些了。
”
【点评】:宁得罪君子,也绝不得罪小人。
小人善于钻营,在官场上很容易爬到高位,然后就喜欢动用手里的权力给人穿小鞋。
遇到阻碍自己获取利益的人,就会不择手段,群起刺之。
得罪君子,君子有气度,君子有容人之量,所以君子会一笑而过。
得罪小人,小人会一直纠缠不止,明里暗里的使绊子,处心积虑的构陷。
加上本为小人,也就毫无底线,行为之卑劣让人发指。
所以,秀才甘居鼠辈之下,也就情有可原了。
古代笑话二:谒孔庙
有个用钱买通入学的人,拜谒孔庙,孔子从神座上走下来答谢。
那个人说:“今天是您的弟子拜您,您应该坐在神座上接受礼拜。
”孔子说:“不敢,你是我‘孔方兄’(铜钱内圆孔外方形)的弟子,我绝对不能受拜。
”
【点评】“孔方兄”是古人对金钱的戏称。
花钱买学历这样的事,古今都不罕见。
今天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成功之后,再到
名牌大学去贴牌。
花钱买学历,买面子,买人脉,独独不是买知识。
古代笑话三:搬是非
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
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
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
【点评】《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各种思想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而不是谁主谁次的地位之争。
古代笑话四:相称
有个庸俗的人建造了一见精美的居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精美绝伦。
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
”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
【点评】金玉其外,抵不过败絮其中。
古代笑话五:烦恼
有个人问:“樊迟之名是谁给取的?”另一人回答说:“孔子取的。
”问:“樊哙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汉高祖取的'。
”又问:“烦恼之名谁给取的?”回答说:“这是他自己取的。
”
【点评】有个词叫自寻烦恼,还有个词叫杞人忧天。
世间本无事,庸人之扰之。
你能改变的不必烦恼,去做就好,你不能改变的烦恼也没用。
所以,因何烦恼?
古代笑话六:锯箭竿
有个人去武场观看比赛,身上误中一箭。
找外科医生来为他治病,医生说:“小事一桩。
”于是用锯子锯掉体外的箭竿,就索要费用打算离开。
有人问:“留在体内的箭头怎么办?”医生回答说:“这是内科医生的事。
”
【点评】我们很多时候,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去解决根本问题,只在表面上下功夫,得过且过,治标不治本。
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古代笑话七:偶遇知音
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快不乐。
一天闲着没事。
他又弹琴消遣,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
隔壁的老妇人说:“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
【点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前提是你的琴技不是弹棉花。
有时候不是别人不欣赏你,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
怀才不遇,有时候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盲目自信。
古代笑话八:哭麟
孔子看见死麒麟,大哭不止。
其学生为了安慰孔子,把铜钱串起来,挂满牛身,告诉孔子说:“麒麟已经复活了。
”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后说:“这明明是一只蠢牛,只不过多了几个钱罢了。
”
【点评】牛装饰得再奢华,也还是一头牛。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教养、学养才是立身之本。
古代笑话九:不愿富
有个鬼要托生,冥王判他托生为富人。
鬼说:“不愿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没有是非,烧清香,吃苦茶,安稳清闲地过日子就满足了。
”冥王说:“如果要钱就再给你几万两银子,这样安闲清福,不许你享受。
”
【点评】荣华富贵哪里比得上安享清福。
有的人有权,权势滔天,但是一刻不停,不得安闲。
有的人很富,家庭财产纷争不断,谈不上清福。
这个小鬼上来就要安闲清福,两样俱全,实在是贪到家了。
冥王深知此理,宁肯多给几万两,也不答应他的条件。
古代笑话十:头嫩
一个理发的给人剃头,才开始剃了几下,就伤了几处头皮。
于是,他就放下刀子不剃了,并对主人说:“你的头太嫩,下不了刀。
等过些时,让它长老点,再给你剃吧。
”
【点评】把人头剃破了反而怪人头嫩!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一个人做错了事情,不主动承担责任,反而到处找原因,这样的人不能交,不能信,也不能用。
古代笑话2 太尉画像
党太尉想画一张像,便把画家召来,但画家一给他合计要用多少颜料,买颜料等要用多少银子时,他就不高兴,说是不画了。
后来又召来一个画家,画家知道他不愿出钱,便说:“给您画像,所用不多,只用白纸一幅、笔一支、墨一块,就足够了。
”
太尉一听挺高兴,便问把他画成什么样子。
画家说:“黑纱帽,黑罗袍,犀牛色的带,黑靴,您旁边再画一个黑童子。
”太尉问:“我的脸面画什么颜色?”画家说:“画一张黑漆桌,您正斜坐在桌旁,您的头正俯在桌子上。
”
太尉说:“最要紧的是脸面,要是低着头,别人怎么能看得见?”画家说:“相公这等嘴脸,如何还要见人?”
点评:人要脸面,就不能太小气。
这个画家纯用黑色画像,设计是很巧妙的,正如有人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画中一人骑马缓缓而行,只有几只蜂蝶追逐马蹄,画面上一朵花都没有。
其实想一想,蜜蜂追逐马蹄,还不是因为马蹄香?而马蹄香,还不是因为鲜花遍地?这样给看画的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增加了意境!
不语禅
有个和尚,被人称为“不语禅”,因为他虽然名义上是禅师,是寺院主持,实际上没有一点学识,全靠他的两个侍者来代替他答问。
有一天,两位侍者外出,恰好有一个游方和尚来向他求教。
游方和尚问:“什么是佛?”禅师回答不出,慌乱中不知所措,便东看看西看看。
游方和尚继续问:“什么是法?”禅师仍然回答不出,便看看上边又看看下边。
游方和尚又问:“什么是僧?”禅师照旧回答不出,无可奈何,便闭上眼睛。
游方和尚最后问:“什么是加持?”禅师还是不知道,只伸了伸手。
游方和尚告辞走出寺门,正好遇见了两位侍者回来,便告诉他们说:“我问佛,禅师东看西看,意思是人有东西,佛无南北;我问法,禅师看上看下,意思是法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我问僧,他只是闭目养神,意思是白云深处高卧的那位,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我问加持,他就伸出手,意思是接引众生。
这位大禅师的学识真是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了。
”
侍者回到禅师身边,禅师大骂道:“你们到哪里去了,不来帮忙,叫我出尽洋相。
他问佛,教我东看你们不见,西看你们又不见;他又问法,教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再问僧,我无可奈何,只好假装睡觉;他最后问加持,我自愧什么都不知道,还做什么长老,不如伸手挨门去要饭,当个叫花子算了!”
点评:有时候鸡同鸭讲,也能歪打正着;糊涂颟顸,也会被视为高深莫测。
所以世间事,只看表象是不行的,“肉食者鄙”,身居高位者也不乏碌碌无能之辈!
代人受刑
一名即将问斩的犯人了解到某处有个呆子,就带了一百两银子,把他找来哄骗他说:“这些银子,送给你买许多好衣服穿,买许多好东西吃,就连妻子孩子全家人都跟着沾光;过些时候,官差来查人,只麻烦你替我点个名,让他们绑一绑,就会放你回家的,这些银子你一辈子也享用不了。
”
那呆子听完,见满桌排着的白银,不觉动了心,连忙答应下来,把银子带走了。
邻居有位老者得知这件事,过来劝阻说:“快把这些银子还给他,如果主意不定,或者误听那人的话,把银子用了,不久你就会把性命搭上了。
到那时即使留下一万两银子,又有何用?如果现在你还不改变主意,到时候就没有人能救你了。
”
呆子听完,摇着头说:“如果我眼看着这许多白花花的银子退还给别人,自己反而过那艰苦的日子,那才真是痴呆呢。
我不信你的迂话。
”
老者越是劝他,他越是不听,最后老者无可奈何地叹息着走了。
那呆子有了那一百两银子,吃的.用的都很奢侈,全家老少都很高兴。
没多久,官府的公文就到了。
叫到犯人的名字,呆子就代替答应了,结果被刑官判斩,绑赴法场。
众亲友都埋怨呆子不该贪财丢命。
呆子哭着说:“都是因为我不听好话,才落下了今天的下场,好在我现在已经学精了,吃亏也就这一回了。
”
点评:古往今来,因为贪心贪欲而赔上身家性命的,实在是太多了。
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陈番,因为贪赃枉法,被处死刑时,居然索笔题绝命诗一首:“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
心中有妓
一群人在一起饮酒作乐,有歌妓陪酒。
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唯有坐在首席的一位长者闭着眼睛,叉着两手,装模装样,端坐不看。
酒席散,歌妓向长者要赏钱。
长者非常生气,说道:“我又没有看你,要什么赏钱!”
歌妓反唇相讥:“看的倒也无妨,倒是闭着眼睛的,心里想得厉害!”
点评: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
宴席中有歌妓助兴,歌喉婉转,舞姿娇媚。
见此情景,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饮酒欢笑,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第二天程颐为此事去责问哥哥,程颢笑着说道:“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房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
程颐听后,面带愧色,对哥哥下拜。
心染,则世间染;心净,则世间净。
大肚装鬼
玉皇大帝命令钟馗到人世间来捉鬼。
钟馗领了旨,带领鬼卒,来到下界,手持宝剑,到处捉拿。
可谁知阳世的鬼,比起阴间来,又多又凶。
众鬼见钟馗来捉,那冒失鬼就扑上前来夺宝剑,伶俐鬼上来扳腰抽腿,讨贱鬼拉靴摘帽,下作鬼解带脱袍,无二鬼掀胡须掠眉毛,穷命鬼窃宝剑偷腰刀,淘气鬼抠鼻子挖眼睛,酿脸鬼唠哩唠叨,众鬼一起扑到钟馗身上,弄得钟馗有法也施展不开,众恶鬼还又号又叫。
钟馗正在为难,忽然看到一个胖和尚,大腹便便,笑嘻嘻地走过来,把钟馗扶起来,问道:“伏魔将军,为何如此狼狈?”钟馗回答说:“想不到这阳世间的鬼竟这样难捉。
”和尚说:“不妨,等我替你捉来。
”
这和尚见了众鬼,只呵呵大笑,张开大口,“咕噜”一声,把众鬼全都吞到了肚子里。
钟馗见了大惊,说道:“师父实在是神通广大!”
和尚说:“你不知道这样的孽鬼,世上最多,和他们不能论什么道理,也不能讲什么人情,只要用大肚皮装了就是!”点评:在世上行走,处事还须一张大肚皮。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到底谁凶
有位老翁乐善好施。
一个大雪天,他见一个人冻得哆哆嗦嗦在门口避雪,心中怜悯,就把这人让进屋里,温上酒让他喝了御寒,还热情地留住了一宿。
第二天,雪下得很大,不能上路,又把那人留下吃住了一日。
第三天也是如此。
第四天,天晴好了,那人告辞要离开,却特意向老翁借把刀一用。
他接过老翁递来的刀,在手中把玩着,对老翁说:“咱们素不相识,这几天承蒙您的盛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只好以杀身相报了。
”说着,就要用刀自杀。
老翁见了,非常惊恐,连忙上前劝阻:“你如果这样,就把我害苦了!”
那人问:“这怎么说?”老翁说:“家里无端死了一个人,要吃官司自不必说;即便是无事,也要白白拿出烧埋钱十二两。
所以,万万使不得!”
那人也就不再装模作样地自杀,转而说:“既然如此,也就承蒙您老的关照,拿十二两烧埋钱给我,让我走吧。
”
老翁好心未得好报,一时大怒,与那人争执起来,一下子惊动了四邻乡亲。
乡亲们围上来解劝,好说歹说,总算减了一半数目,让老翁给了那人六两银子作罢。
三天三夜包吃包住不说,还白白赔上了六两银子,老翁越想越觉得冤枉,无奈地叹息道:“哪料到竟遇上这种凶残之人!”那人听了,也责怪说:“不说你凶,反倒说我凶,真是岂有此理!”老翁追问道:“怎么是我凶?”那人说:“既然你不凶,为什么留我住了三夜,就按二两一夜扣我的银钱?”
点评:世上忘恩负义,反咬一口的坏人还是有的,善良的人啊,你们要警惕!
讥争坐席
有一日,口忽然对鼻发问:“功高的在上,无能的在下,这是常理,你有何德何能,位置为什么在我之上呢?”
鼻答道:“我能闻香识臭,然后该吃的就叫你吃了,因此就应该位居于你之上,我倒愿意先听听你有什么才能?”
口答道:“心中欲说口先用,读书读史读文章;食尽世间多美味,陈言陈语献天王。
”
鼻也开口说道:“休笑鼻孔无因由,知香知臭是鼻头;鼻头若无三分气,盖世文章总是休。
”
鼻对眼说:“贤兄的位置为什么还在我的上边呢?”
眼答道:“我能见善见恶,望东望西,功劳不小,因此就应该在你之上。
诗云:秋波湛湛甚分明,识书识宝识金银;世人不与吾同走,白日青天去不成。
”
口说:“眉毛怎么在我之上呢?”眼说:“我与你与鼻兄弟三个同去问它。
”
眉答道:“休侮双眉没志量,先年积祖我居上;若把眉毛移下去,相见成甚好模样。
”鼻说:“我们与你论的是功,不是论样子!”
大家争争吵吵,闹个不停。
两耳听到了,就向他们劝解道:“君子无所争,这是书上的明训。
还是俗语说得好:我每从幼两边分,会合人头寄此身;劝君休争大与小,列位都是面前人。
”点评: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生诸事,争来争去,争的是失落、烦恼、忧愁、痛苦、绝望。
不争胜于争。
不争则海阔天空,安然而乐!
土豪生病
有个暴发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
一天早晨,这个富豪起来看花,忽然哼哼唧唧地说自己病了。
妻子问他得了什么病,他说:“今早看花,被蔷薇花上的露水伤了一下,你快快去请医生。
”
妻子说:“官人难道忘了当初,当初我和你一起讨饭时,在苦竹林下被大雨淋了一夜,也没看到你病成这个样子啊!”
点评:人有钱了,大概就有资格矫情了。
金钱可以迅速改变一个人的外表,但是不能迅速提升一个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