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主观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一、知识链接
主观题断句相比于客观题断句,难度大,要求高,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对主观题形式断句,除要把握文意这条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种标识。

1.动词或动词短语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

因此,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

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谓语动词,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

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弄清动词间的关系,如两个动词是连动式,则不需要断开。

2.名物标识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等。

3.文言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前可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用于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况、而况、且、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二、专题练习
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

’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

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比A于B楼船C安D危E不F等G陛下H蒸I人J父K母L奈M何N践O此P畏Q涂
翻译:
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

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

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高季兴既得A三州B请C朝廷D不除E刺史F自以子弟G为之H不许
翻译:
惠孟云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惠孟云A夫B刺之C而不入D击之E而不中F此犹辱也
翻译:
王岐公在翰林时中秋有月上问当直学士是谁左右以姓名对。

命小殿对设二位,召来赐酒。

俄顷宣至,设坐。

公奏故事无君臣对坐之礼,乞正其席。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王岐公在翰林A时B中秋C有月D上问当直学士E是谁F左右G以姓名对
翻译:
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

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告之A以临民B教之C以军旅D不共E是惧F何G故废乎?
翻译:
刘茂忠,其先彭城人。

后世徙居庐陵安城,因家焉。

氏族寔繁。

时庐陵鹧鸪洞盗有吴先者独奸猾凡计诱皆莫之信捕之不获。

茂忠遂鞭所亲信二人,诈得罪奔先,示以创,先果信而勿疑,未逾月斩先首,其徒遂溃,州里庆之。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时庐陵鹧鸪A洞盗B有吴先者C独奸猾D凡计诱E皆莫之F信G捕之H不获翻译: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

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滂时浸A俗B盛于国C朝D两都并荆渝E间F以为G比屋H之饮
翻译: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悉使羸兵负草A填之B骑C乃得D过E羸兵为人F马所蹈藉G陷泥中
翻译:
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

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汝汝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

其地确石而名丑,人莫之利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吾则死矣A王必封B汝C汝必让D肥饶之地E而受F沙石G之间H有寝丘者。

翻译:
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

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翻译句子。

舜A非B严C刑D罚E重F禁G令H而I民J归K之L矣M去N者O必P害Q从R者S必T利U也。

翻译:
参考答案
1.CFL
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险,走桥安全。

’元帝就徒步行走过。

这是前代的旧事。

今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比于楼船,安危相等。

陛下是众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希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


2.BFH
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

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

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刘训担任南面招讨使,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

3.ADF
惠孟说:“刺您刺不进去,击您而击不中,这还是一种侮辱。

我这里还有一种本事,使人即使有勇气也不敢刺您,即使有力也不敢击您。

不敢刺您,不敢击您,并不是没有刺您和击您的想法。

4.BDF
王岐公在翰林院的时候,一个中秋之夜,风清月朗。

皇上询问当值的学士是谁,左右之人对以王公姓名。

皇上命令在偏殿面对面设置两个位子,召王公来喝酒。

不久王公受宣而来,安排座位。

岐公说自古没有君臣对坐之礼,请求摆正席位。

5.BDF
晋献公说:“我的儿子,还不知道他们谁能立为大子呢!”里克听后没有回答就退下了。

里克去见太子申生,大子说:“我恐怕要被废掉了吧?”里克回答说:“命令您治理百姓,教导您熟悉军事,忧虑的是不能完成任务,为什么要把你废掉呢?况且做儿子的应该害怕不孝,不应该害怕不能被立为嗣君,修养自己而不责怪旁人,就会免于祸难。


6.CDG
刘茂忠,他的先人是彭城人。

后代徙居庐陵安城,于是在这里安了家。

氏族从此繁盛起来。

当时庐陵鹧鸪洞有个盗寇叫吴先,最是奸猾,凡是用计谋诱惑他,他都不相信,所以不能抓获他。

刘茂忠就鞭打了自己的两个亲信,这两个亲信假装获罪,投奔了吴先,让吴先看他们的创伤,吴先果然相信了他们,而没有怀疑,不到一个月,这两个人就砍下了吴先的头,吴先的手下于是溃散,州里的人都庆贺消灭了吴先。

7.BDF
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做文字记载被大家了解,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晋代的刘琨、左思等人都爱喝茶。

(后来喝茶的习惯)随着时间一天天广泛流传,逐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到非常盛行(的程度),在西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家家户户把茶当作饮品。

8.BEG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兵随后杀来,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

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

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

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伤大半。

9.ACE
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

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
之间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所以没人喜欢那里。

”10.H M Q
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

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发展农耕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

舜没有采用严重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

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

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