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痛(中医)的基本信息
凡膝部疼痛、肿胀,影响运动的临床表现,可归于本症范畴。历代医籍多列人痹、痛风、鹤膝风、历节风等予以讨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在临床上。膝痛可据证分治,应用温寒、清熟、祛风、化湿、活血、化痰、补肝、益肾、调气诸法内治,并常结合采用熏熨。药敷外治或针灸、推拿等法。
膝痛(中医)的病因
(《素问·脉要精微论》)故膝痛大多有肝肾不足之内因。而“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膝痛常由湿邪久居,气血痹阻而致,或从寒化,或从热化而为痹痛。又,膝部运动、负重、暴露,外伤、劳损、邪毒犯之,每致气滞血瘀、热毒侵袭,或肝肾不足、筋骨受损,从而形成症情较为复杂膝痛。
膝痛(中医)的诊断
常见证候
气血两虚膝肿痛:膝部肿痛,四肢痠软无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肝肾虚损膝肿痛:两膝肿大疼痛,腰痠痛,下肢肌内消瘦,少履艰难,头晕神疲,舌体痘或胖大,舌质淡或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湿热阻滞膝肿痛:两膝肿大疼痛,局部扪之有热感。面色黄井浮有油垢,小便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嫩红,苔薄黄,脉滑数或濡数。
寒湿阻濡膝肿痛:两臃肿大,疼痛较剧,难以行走,形寒肢冷,面色白中略带青,舌质紫黯,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
热毒蕴结膝肿痛:膝关节红肿灼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使干结,舌质赤,苔黄偏干,脉滑数。
湿毒蕴结膝肿痛:膝关节缦肿沉痛,兼有头沉身重,肢体困胀,脘腹满闷,时有呕恶,大便不实,舌质淡红或淡黯,苔白腻而润,脉沉缓或弦滑。
鉴别分析
气血两虚膝肿痛与肝肾虚损膝肿痛:膝关节为肝脾肾三经所系。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膝为筋、肉、骨之大会。若病后虚赢,三阴俱损,外邪渐侵于内,稽留膝部,则
病膝肿痛,两者均为虚证,多发生于它病之后,起病缓慢,并伴有肢体痠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虚证。但就病程而言,前者为早期,后者为晚期:就病势而言,前者轻,后者重:就症状而言,前者肌肉失车,但未至削脱,后者肌肉消瘦,渐至但存皮骨:前者尚可行少,后者起少艰难。治法上两者均以补为主,以散为佐。气血两虚的宜补气血、温经脉、散风湿,方选大防风汤;肝肾虚损的宜补肝肾、填精髓、散寒湿,方选三气饮。
湿热阻滞膝肿痛与寒湿阻滞膝肿痛:两者均因风湿侵袭而致。或得之于露卧受凉,或受渍于水湿之中,随其体质强弱而转化,两者各具特点。从热化者为湿热,湿热稽留,蕴结经脉,聚于膝部,发为肿痛:从寒化者为寒湿,寒湿稽留,深伏于膝,气血阻滞,发为肿痛。两者相比,湿热者膝部扪之有热感,寒湿者膝部扪之发凉:每遇阴雨天,寒湿者疼痛加剧,而湿热者变化不显:湿热者舌苔黄腻,面有油垢,寒湿者苔白滑润,面色青白。治疗上。前者以清热渗湿,疏利关节为法,方选加味二妙散:后者以散寒温经,除湿活血为法,方选五积散,或阳和汤。
热毒蕴结膝肿痛:本症有两种情况,一为外伤所致,或跌伤,或创伤,或击伤,使局部青紫。血行迟滞,瘀热生毒,发为膝肿痛:一为风毒外侵,与血热相搏,热毒内攻,而发膝肿痛。前者有外伤史,膝关节红肿热痛,扪之灼手,接之度软,热随痛增,痛随热剧,日久关节内积液增多,溃破后脓出如浆,或流出黄水,起病速,愈合缓:后者以膝之两旁肿痛明显。痛势如锥,手不可近,伴发热心烦,古名“膝眼风”。外伤而致的膝肿痛,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利关节。方选五味消毒饮合活络教灵丹,溃破后以十全大补汤积补气血:“膝眼风”则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选仙方活命饮加牛膝。
湿毒蕴结膝肿痛与热毒蕴结臃肿痛:两者皆由毒邪内攻所致,所以痛势较剧。但湿为阴,热为阳,湿毒者起病缓,热毒者起病速:湿毒者膝关节漫肿不红,热毒者膝关节红肿,其它脉、舌、证也各具特点。湿毒蕴结所致者,治当利湿祛风、活血解毒,方选薏苡仁汤。
本症多见与成年人,但小儿亦有此疾,名日“鹤膝”。盖小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薄弱,阴寒凝聚于膝部不解,发为肿痛。治宜补肾壮火,前人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治之。此方不治风而壮肾,肾能作强,阴寒之毒自除。另外还有一膝引痛,上下不甚肿而膝微热微肿者,名“膝游风”,治宜顺气搜风、通利经络,绀珠丹主之。
前人认为,膝肿痛以“单膝生者轻,双膝生者重,若左膝方愈,复病右膝,右膝方愈,复病左膝者,名过膝风,属险。”((中国医学大辞典))
膝痛(中医)的治疗
【证治方药】
(一)湿热留着
1,临床表观:膝部肿胀疼痛,关节积液,按之热,下肢沉重酸痛,肌肤麻术不仁,影响运动。肢体困倦,头重身困,或见发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结或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2,病因病机:湿邪侵袭,郁久而热,湿热留着不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而为膝部肿胀疼痛。
3,治法:清热化湿,
4,方剂:四妙九(经验方)合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苍术10~12g,黄柏6~10g,苡仁15~30g,牛膝10~15g,防己10~15g。连翘10g,山栀10g,蚕砂10g,赤小豆10g,竹叶l0g。
方义: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苡仁,防己利水祛湿,除痹止痛。山栀、连翘清热,赤小豆、竹叶利湿,牛膝引药下行而运气血,蚕砂化浊温散而通络脉。
加减:局部肿痛灼热加银花、忍冬藤清热通络止痛,发热烦渴加石膏、知母清解阳明之热。若关节积液甚者,重用苡仁至90g,加茯苓、猪苓等以利水消肿。疼痛剧者加海桐皮、片姜黄清热通络。
5,变通法:发热可用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辨》)合加减木防已汤(《温病条辨》),药用木防己、石膏、滑石、苡仁、竹叶、杏仁、通草、连翘,知母、桂枝,清解淡渗并用。夹杂风湿热者用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药用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当归、党参、苦参、茵陈、知母、猪苓、泽泻等,祛风除湿清热。
(二)热毒蕴结
1,临床表现: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如虎咬,屈伸困难,影响运动。外伤者触之灼热、按之皮软,热随痛增,日久关节积液,溃破后脓出如浆。或流黄水。发热烦渴,汗出,小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跌仆外伤血瘀,风湿热毒侵袭,蕴结膝部,致生局部肿痛剧烈,且有发热烦渴者。
3,治法:清热解毒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