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高三9月月考
历史试题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依序排列上交。

8、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自行保管,以供教师讲评分析试卷使用。

1.“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 “均田”或“限田”
B. 废除土地私有制
C. 取消农民的赋税
D. 禁止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A
【解析】
“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是指土地兼并,这会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而衣食无着,所以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危及统治,所以封建国家会采取措施以限制土地兼并,这就是“均田”或“限田”,故选A;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不可能废除土地私有制或者禁止租佃关系发展,故排除BD;农民的赋税是封建政府的财政来源,所以政府也不会取消农民的赋税,故排除C。

2.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同时他又说: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

他强调的
是历史研究
A. 应该重视史料研究
B. 是主观认识的过程
C. 兼具相对性客观性
D. 应不断提出新观点
【答案】C
【解析】
“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的意思是:历史事实或结论的得出与研究者的个人学识、史料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相对性;“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意思就是历史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能体现“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含义;B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3.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

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

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故A项正确。

B项属于“礼乐”的表现,而非目的,排除。

C项表述错误,排除。

D 项不是“乐”的目的,排除。

所以选A
4.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答案】C
【解析】
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是解题的关键。

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

材料反映了
A.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
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
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时间“1952- 1966年”“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可知是一五计划以及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故A项正确;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是对材料断章取意的理解,故B项错误;报考清华大学,也能体现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材料的意思是北京钢铁学院可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不能等同于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故D项错误。

6. 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

”该思想旨在
A. 避免专制独裁
B. 实现人民主权
C. 遵守社会契约
D. 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如果是同一个人,在运用这三种权力,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说明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避免专制独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
B项错误;材料与社会契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治,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7.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
A. 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 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 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由“天”为最高神到“顺天应民”的天命观变化,增加了“应民”的内容,实际上是关注了人民的利益,是历史的进步。

宗法制强调的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等级制度,“应民”与血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其社会性质决定了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层的利益,人民的主体地位确立不正确,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巩固等级秩序,“家”“国”相结合,此为借助人伦秩序,题目中的天命观只是增加了“应民”与人伦秩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命观
8.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

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
A. 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 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改善了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D项正确。

【点睛】“1914年4月11日” “《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9. 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

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
A. 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B. 传统文化与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C. 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D. 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B明显错误,与时代不符;徽商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文化,故贾道儒行,以人为本”反映了“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0.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A
【解析】
从孔子“德治”,孟子“仁政”,董仲舒“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正君心”可知,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关注民本,行“仁政”和“德治”,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
11.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数据反映出工矿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这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

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

在这种形势下,1832年议会改革,D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

BC时间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12. 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B. 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
C. 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
D. 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答案】D
【解析】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思想属于人文主义的萌芽,材料强调的是肯定人的认识,否定了神的绝对权威,故D正确;A过于绝对,错误;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B;智者学派的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排除C。

点睛:本题容易错选A,A选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

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

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

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
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

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

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

英国:工业革命;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

(2)相同:都注重环保立法;强调政府干预;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影响:宋朝:自然环境的治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

英国: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1)原因:中国:根据“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概括归纳。

英国:根据“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 “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并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分析总结。

(2)相同:根据“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公共卫生法》”得出都注重环保立法;根据“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得出强调政府干预;根据“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得出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根据“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得出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影响:宋朝:根据“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分别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回答。

英国:根据“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可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

14.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

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

【答案】(1)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2)理学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中华民族的气节,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感。

(3)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

(4)原因: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

从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李贽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

(2)从材料“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3)第一问,由材料“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可见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结合所学,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李贽产生的背景。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学自身的调整与统治者需要和时代要求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答案】(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

(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并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

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并结台所学知识,即可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魏晋法律改革
1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

……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材料二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答案】(1)主张: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

实现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

(2)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

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

……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说明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

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其实现的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重建世界和平。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中“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