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它是国别体史书《________》中的名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最终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④,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选自《礼记》)【注】①与于蜡(zhà)宾:参加鲁国在年终举行的祭典,作助祭者。蜡,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②观(guà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③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弟子。④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独子其子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③昔者仲尼与于蜡宾________
④事毕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B.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C.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D.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②对于“大道之行”,孔子持什么态度?请用【乙】文句子回答。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⑧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⑧骚文:《离骚》一类的文体。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________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
③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
④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乃记之而去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蕴骚人之郁悼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非常有名,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胸襟气度寄托在山水之中,读者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他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乙)文内容,理解分析(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听到悦耳的水声,他“心乐之”;看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潭中游鱼,他感觉“似与游者相乐”;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柳宗元久谪远荒的________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这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慧眼。请你结合(甲)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发现美”的过程,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链接材料)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①熙熙然②回巧③献技④,以效⑤兹丘之下。
(选自《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举:全部。②熙熙然:欢乐的样子。③回巧:指山水环绕回旋,好像在表演它的奇技。④献技:指浮云鸟兽漂浮嬉游,好像在表演它的技艺。⑤效:呈献。
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注释】①鹓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③醴泉:甜美的泉水。④鸱:猫头鹰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鹏之徙于南冥也仰而视之
C.是鸟也是鱼之乐也
D.其正色邪其真无马耶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庄子来,欲代子相。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乘六月的大风展翅翱翔,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意境开阔邈远。
B.甲文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动人心魄。
C.乙文惠子害怕名扬天下的庄子取代他的位置,派人在国都中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