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
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
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
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
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
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
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
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
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
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
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
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
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学好习。
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三、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
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每科准备一个“纠错本”。
4、每科准备一个学案夹,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分科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必须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就是上课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2、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
课后认真的写出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
3、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以及电脑操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三)对备课组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务实,绝对不能流于形式。
备课组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在教学中充当设计者、引导者,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团队负责。
备课组内部一定要团结互助,通力合作,尤其是骨干教师一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备课组长要对教学进度、教学反思、每周检测、家庭作业、资料整理等进行宏观把握和具体督查。
(三)导学案的质量要求:
(1)知识问题化
①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
注意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
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②怎样设计问题?
A、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B、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C、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D、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E、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问题层次化
①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学案时,不管在知识体系里还是在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②问题的层次可分为A、B、C、D四层,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
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
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解决。
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
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它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
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
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
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例题、习题的变形。
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
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后,才能完成。
这类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D 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不得超过一题。
二、导学案的使用问题:
从教师方面
1. 对导学案使用要进行指导,而不仅仅是发下去,让学生去完成。
教师将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2、要及时对学案进行批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预习完成后教师一定要进行批阅,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以便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我们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让学生预习,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们在教学中都很重视这一环节。
处理得好,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却会流于形式。
在对导学案的处理上,我们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别。
我做过两个对比试验:把预习题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预习。
上课之前把做的导学案收上来,认真批阅,就会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集中性的问题,再发到学生手中,他们也会根据老师的批阅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课堂教学中就很有针对性,效率就高;如果不收上来看,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差一些,而且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抓住突出性问题,效率就低。
所以,老师要做好课前抽查,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感到不认真预习、完成作业不行。
3、在课堂使用时,要多种方式、灵活处理。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既不能当
“传声筒”,只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能当“甩手掌柜”。
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
第一、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
(1)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
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
出结论。
(3)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
点拨的方式。
第二、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2)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3)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
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
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从学生方面
1、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切
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单纯的习题集来使用,否则就降低了导学案的功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基础和课后拓展,学生完成的比较认真,但对课内的探究题不下功夫。
起不到对教材充分预习的效果,也必然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3、重视课堂处理完后对导学案的使用。
处理完后不能束之高阁。
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
(2)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
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
(3)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4)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定期的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
最后,“导学案”在设计上已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同学的情况,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尽相同,预习能力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
在“导学案”的实施中,总会有同学的预习不尽如人意。
一节课下来,总会有同学还不能很好掌握“导学案”上的有关内容。
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后及时补差。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通常一学时为16开纸正反面2个页码。
一、导学案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
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
(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
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
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
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
小学阶段采取第一种呈现方式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
如英语导学案应说明学生利用哪些资源(教师、同伴、磁带、光盘、图片、拼图规则等)学习新单词、新句型。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以上七个原则。
6、展示提升。
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
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
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9、学习反思。
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二、导学案使用
1、预习提纲前置,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为课内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导学案当堂发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导学提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使用导学案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使用导学案时,要采取多元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对学生知识上、方法上、能力上的偏差及时给予引导。
5、导学案中检测达标部分,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查纠错,小组长检查验收,课任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改。
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为下一学时的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6、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
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在使用时,我们必须要因学情而定,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3、师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对学生的要求
A、看“导学案”——看课文——做“导学案”——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B、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C、准备双色笔,自做“导学案”试题用黑笔,课堂修改用红笔。
D、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A、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去预习、自学。
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B、课堂上,教师要重申“学习目标”。
C、教师上课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六个步骤去做:“自学→互学→展示→点评→小结→测评”。
D、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E、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F、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
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3)其他使用要求
A、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B、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C、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