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九版课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第九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灸学第九版的课程设计,主要涉及针灸学的理论、技能和临床应用。
本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介绍针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络理论、五行学说、针灸穴位、配穴及操作等;实践部分主要介绍针灸诊断、针灸治疗、针灸预防、针灸保健等临床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1.熟悉针灸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经络理论、五行学说等概念;
2.掌握针灸技能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针灸穴位、配穴等;
3.能够进行针灸诊断、针灸治疗、针灸预防、针灸保健等临床应用;
4.具备一定的针灸学临床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理论部分
1.针灸学简介
2.经络理论
3.五行学说
4.针灸穴位
5.配穴及操作
实践部分
1.针灸诊断
2.针灸治疗
3.针灸预防
4.针灸保健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以案例为基础,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进行讨论和解决。
同时,通过教师的讲授与示范,学生进行诊断、治疗等练习,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和创造,采取小组讨论、现场演示、个人作战等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针灸学(第九版)王贤臣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全国中医教材规划指导委员会编.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M]. 北京: 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2.王爱武, 张红. 针灸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王耀华, 王燕华. 实用针灸经验教程[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六、考核方法
本课程采取定期考试和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针对理论部分的学生,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2小时。
针对实践部分的学生,采用实践考核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考核时间为2小时。
七、教学成果
本课程的教学成果是以学生成长为衡量依据,学生成绩不应单一依赖于考试成绩,同时还应考虑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表现、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的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八、总结
本课程结合针灸学第九版专业特点,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