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身体成分控制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4月
肥胖是一种体内脂肪过度蓄积或异常分布的状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的3种慢性病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肥胖人群脂代谢的影响,以期能够得出哪种运动方式对脂代谢的调节效果更好,并找到运动对脂代谢影响的生理机制。
1有氧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减脂途径之一。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会加速能量供应与物质代谢,有利于提高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和脂肪的氧化,从而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降低肝脏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使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增加。
在张海滨的一项研究中,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体脂比、LEES’S 指数,使HDL-C 含量显著增加。
晋娜发现在4周的有氧运动减肥后男性重度肥胖症患者的TC、 LDL-C的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G 的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重度肥胖症患者的 TC、TG、LDL-C 下降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四周的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脂代谢,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四项。
除了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也是影响脂代谢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一项健步走和太极拳对超重女性的研究中,对40-59岁的超重女性进行了12周的运动干预后发现,健步走和太极拳均可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水平。
文根对14名单纯肥胖儿童进行了4周的健身操干预后发现,可以降低单纯肥胖儿童的体重、BMI和腰臀围以及皮褶厚度,还可以降低TG、LDL-C,有效改善单纯肥胖儿童的脂代谢。
在任超学等人的研究中,探讨了跑步和动感单车对脂代谢异常人群脂代谢的影响,发现经过16周的运动干预后,跑步和动感单车均可改善脂代谢异常人群的血脂,还可降低体脂百分比和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
2抗阻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抗阻运动是指通过克服阻力以达到肌肉增长和力量增加的过程。
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都认为有氧运动可以减体重,调节脂代谢。
但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抗阻运动同样也可以降低肥胖人群的体重,改善这类人群的脂代谢。
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存在争议。
刘军将30名肥胖女大学生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和抗阻训练组,在进行8周的运动干预后,次日早晨空腹进行采血指标测试,与运动前相比,发现两组的TG、TC、LDL-C 均有显著下降,HDL-C 均显著增加。
且两组的体重、体脂率、腰围、BMI 均有显著下降,说明这两种运动方式均能有效改善肥胖人
运动对身体成分控制的研究进展
陈 健 饶 坚
(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0)
摘 要:当前肥胖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
本文主要整理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肥胖人群脂代谢的影响,发现两种运动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脂代谢和降低体重,且两种运动方式相结合效果最优。
运动影响脂代谢是通过促进“APN/PPARα/CPT1”通路中各基因的表达和FGF21的生理机制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而实现的。
关键词:运动;肥胖;脂代谢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21)04-136-01
群的体重和脂代谢。
在张淼的实验中,他将肥胖女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抗阻运动结合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两种运动干预方式对实验对象进行运动干预,两种运动组的体重、BMI 和腰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
但比较两组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发现,受试者的TG、LDL、HDL均没有显著差异,高强度间歇组的TC 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组的TC在训练后却显著下降。
因此,除了抗阻运动,在可以改善脂代谢的研究中还可以考虑高强度间歇运动。
3运动影响脂代谢的机制
李良等人在有氧运动干预肥胖大鼠的研究中发现,经过8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水平。
相比于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肝脏“APN/PPARα/CPT1”信号通路及脂代谢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对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激活FGF21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因子的表达,更加有助于促进FGF21生理作用的发挥以及脂肪酸氧化。
4小结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血脂代谢。
两者的干预效果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对脂代谢的干预效果更好。
在收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大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人群脂代谢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这是以后可以进一步值得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雷枭,牛彩琴,任继刚.中医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8):3189-3192.
[2]张海滨,朱磊.miRNA-33对脂代谢的调节[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7):189-190.
[3]侯希贺,张玲莉,李慧.运动训练与骨代谢和脂代谢: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影响的重要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2):1950-1955.[4]张海滨.有氧运动与益生菌对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晋娜,陈文鹤.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重度肥胖症患者身体形态、血脂和心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49-1052.
作者简介:
陈健(1994—),男,汉族,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通讯作者:
饶坚(1963—),男,汉族,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