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课件浙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课件浙教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具体章节为第1章《苦练》,涉及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介绍、字词解析、句段分析、主旨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通过“苦练”所传达的奋斗精神。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细节来表现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课件:包括文章内容、图片、例题等。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学生用书、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苦练”的经历,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字词、句段的积累。

3. 讲解: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1. 文章主题:苦练
2. 写作手法:生动描绘、具体细节
3. 重点词语:勤奋、拼搏、进取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以“我的苦练经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细节来表现“苦练”的过程和收获。

2. 课后练习:选取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练”现象,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
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文章《苦练》的核心主题,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详细解析包括对文章背景、作者生平、字词句段的精细讲解,以及对文章结构、写作特色、主旨思想的深入剖析。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章,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掌握文章主题的目标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语言表达和情感色彩来实现;写作手法的掌握则需通过对比、分析、模仿等实践活动来完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则需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和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难点与重点是教学中的关键,需要明确指出并着重处理。

难点如文章深层次主题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如写作手法的分析,应通过多个例句、段落来详细解释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可以设
计真实的学习场景,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苦练经历,或邀请嘉宾讲述
其奋斗故事,以此引起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共鸣。

五、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应涵盖文章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修辞手法、文章结构、
语言风格等。

深度上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广度上要能够覆盖不同层
次的学生需求。

讲解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步骤明确,确保学生能够
跟随思路。

六、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设计时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
条理。

应将文章的关键信息、结构框架、重点难点等内容以图形、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视觉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作业设计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如词汇、句子理解、写作技巧等。

同时,作业应具有实践性,如写作文、分析实际案例,
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
课后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深入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部分要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拓宽知识视野。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要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语速适中,确保每位学生都
能听懂。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3. 适时变换语调,使课堂氛围富有节奏感,避免单调乏味。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2. 讲解重点、难点时,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

3. 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时,控制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关键点。

2. 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3. 提问后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选择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3. 通过情景导入,自然过渡到文章内容,避免生硬跳跃。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拖延或草率的情况。

4.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参与。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6. 板书设计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7.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否能够巩固课堂所学。

8. 课后反思是否深入,是否能够针对教学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